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Saturday, July 23, 2005

Finished the 10 quote blocks: first half from 历史的先声

Hilarious!

After the next Monday, I will continue to finish the 2nd half...

more

鼓吹民主中国 「历史的先声」被封杀

杨渡/北京传真【中国时报】2000/8/31
  新政府与民进党都应该看一本书。一本刚刚在北京被「封杀」的书,名叫:「历史的先声」。 这本书是一个异数,对陷入僵局的两岸关係,尤其是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大陆语言与中共打交道的新政府与民进党,具有百分之百的参考价值。
 只要看看它的目录,就知道它的思路,所使用的语言,与当年民进党在对抗国民党的时候,有多麽接近。「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人民真有发言权的国家才是真民国」「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反对国民党反动的新闻政策」「中国需要真正的普选」「为民主拚命」「只有民主才能保證创作自由」「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主吗?」「平民人身自由是政治民主的标尺」「民主的正轨:毫无保留条件地还政於民」「一党独裁,遍地是灾」……。
 至於内容,那就更精彩了。
 谈到统一问题,这书的第一篇写道:「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係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毫无疑问,无论什麽都需要统一,都必须统一。但是,这个统一,应该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政治需要统一,但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
 同一篇:「在国际关係上,各国都应该是民主的国家,并发生民主的相互关係,我们希望外国及外国朋友以民主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也应该以民主态度对待外国及外国朋友。」
 谁也无法想像的是,这篇题为「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文章,不是出自现在,也不是大陆异议人士的笔下,而是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叁日的「解放日报」所刊登的毛泽东答中外记者问。没有错,这正是毛泽东说过的话。
 这一本书所选的文字,全部选自五十几年前的,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办的「新华日报」,和延安中共中央的「解放日报」。主要是当时发表的两报社论和评论,其中还有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与黄炎培的谈话,标题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
 这真是非常吊诡的事。吊诡之一:被民进党所批判的中国共产党,竟曾经使用过这麽相似的语言,来批判国民党。吊诡之二:为什麽大陆的出版社会选择二○○○年的这个时候,来出这本五十几年前的文章选集?原因何在?吊诡之叁:既然是中共元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社论选,政治正确毫无疑问,为什麽会被封杀?什麽叫封杀?
 从後面倒回去说吧。这本书的编选者在序文中,只是说:「重读五十年前的文字,使我们看出,当今境外对我党、我国的谩骂污蔑是毫无根据的。早在西方政要走上历史舞台前,我党前辈革命家、理论家就已经是卓越的民主、人权鬥士,在冷战风云初起之际,就已经以他们对世界政治的深刻洞见,在民主与独裁、自由与专制、人权与镇压之间,作出他们的选择,并为此殊死战鬥!」
 话是这麽说没错,但仔细一看,五十几年前卓越的政治家所批判国民党的话,竟有如是对大陆现状的批判。而在人权与镇压之间,五十年来又进步多少呢?这恐怕是编辑者质疑的所在吧?
 套用一个大陆学者的话:「为什麽当年批判国民党的语言,现在都可以用来批判共产党?」
 这才是中共当局要封杀这一本书的原因。为什麽是封杀而不是公开查禁?原因很简单,整本书,从编者按语到内容,都没有脱离中共当前的尺度。内容又是共产党元老的言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社论,政治上再正确不过。谁也无法找碴。然而,整个内容合起来看,竟是如此鲜明的指向当前的缺失,尤其是政治上的不民主、人权的缺乏、言论自由的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是用中共元老的话来暗批当前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能不能实行民主的问题上,1946年1月24日的新华日报就写过这样的社论:「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来批判国民党不实施民主。文章中指出:「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準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藉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民主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是主人翁,官吏是公僕,代议士是人民的代表,好像是监督和管理僕役的管家。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
 这些言论,像不像八○年代初党外时期,为了拖延全面改选,国民党对党外所作的辩解?而新华日报的社论,像不像当年党外杂誌的社论?这些言论,在当代,竟也可以用来批判中共不实施民主的藉口。
 有趣的是,这样的一本书,正是因为它的政治正确,所以有关当局虽然正在追查编者,但却无法公开查禁,只能用「打招呼」的方式,要出版社的领导不要再出,等於就让它绝版,同时要书局儘量收起来。
 对民进党的执政者而言,这一本书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事实上,民进党对中国大陆一直缺乏深入的理解,以致於双方只能陷入在「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的文字遊戏里,或为了语言态度而反覆琢磨,却忘了如何进入中共的思维方式之中,寻找最脆弱的突破出口。
 而这一本书的被查禁,正显露出中共在两岸关係的处理上,最脆弱的部分不在「一个中国」,而是「一个民主的中国」。质言之,如果民进党仍以无聊的文字遊戏,想突破「一个中国」的底限,不仅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共也不可能同意。但反过来说,如果民进党把「一个中国」解释为:两岸的统一,那就得是「一个民主中国」;台湾愿意同意一个民主中国的统一,用毛泽东的话说:「这个统一,应该建築在民主的基础上。」则中共根本没有反驳的馀地。而这一点,恰恰是民进党对付国民党以来,最擅长的部分。
 更明确的说吧,如果民进党在两岸关係上的真正意图是「拖」,是「以拖待变」,是维持现状,至少也要拖得漂亮,拖得理由充足,拖得让中共没话说。但仅仅是文字遊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的变化与中共的压力。
 民进党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反过来以中共最脆弱,而民进党最擅长的部分,作主动的出击。而「民主中国」既曾是毛泽东对付国民党的武器,为什麽不要转借一下,把「一个中国」解释为「民主中国」,并表明,两岸的统一,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等待中国大陆彻底实施民主制度,台湾将不会有反对统一的声浪。如此,中共也没话说,台湾也可以用民主制度确保两岸和平。
 被中共暗中查禁的这一本「历史的先声」是五十年前的言论,但民进党却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找到中共都无法反驳的语言,实在值得参考。

more

历史的先声 10

竞 选

街头的议论界热闹起来了,大选在村民们的心里,好象坡里黄黄的麦穗一样,一天一天成熟了。
六月一日妇女会召开了会员大会,讨论后提出妇女的候选人。“咱妇女会员要当选村长,张大妈做公事认真、负责任,真正挡上挡下的人才。保证每月开个检计会,拉一回清单,保证减租交息……”。会员都喊:“对呀!咱去宣传,公民小组开会,咱一定要提出来对大伙说说”。
各种团体开会完毕之后,竞赛开始了!大会严肃、紧张。上任村长报告一年村政工作并检讨了自己,当他报告检讨完了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人丛中几个人自言自语:“你都检讨出来了,咱没的说了”。
接着讨论通过候选人,会场顿时寂静了。青年李××说:“××前年大扫荡,他欢迎了鬼子,不够候选人资格”,张大嫂也说:“我也看见他欢迎鬼子来着,俺娘儿躲在小沟里,看见他打小白旗,迎着大路走……”会场立刻应和起来:“对呀!没有资格”。举手表决后,选委会从黑板上擦去了××的名字!墙脚两个老大娘在议论:“活这么大年纪还才看到村长是自己选呢!”“是呀!这二十一个人是从大伙中用筛子筛出来的,象萝面似的,越萝越细,你看张大妈多能干呀!咱们的代表”。这时,又有人站起来发言:“我介绍李大嫂做候选人,今年春荒,人家满锅清水,还是一天到晚东跑西奔的办公事”。
二十一个候选人通过了。马上就要投票,张大娘嚷着: “慢点,你再多念几遍,我记不得。”大家挑选着对象,一边挑一边批评。会场热闹极了。监票人李××,最后把票包起来,很重的用指头蘸上封了包。他对人说:“咱活了这么一把年纪,第一次尝尝民主的味道。”
在开票前,村民们在坡里互相询问着:“你投了谁的票呵?”“又不大离儿,还是张大妈干吧!”
晚饭后,公民们急忙走向会场去,当票开完,被选人各阶层人数相等,会场异常静肃了。
第二天,公民们都说:“一碗水都端的平平的,这些才是当家人呢”!

——《新华日报》1944年1月16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9

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 ?
•力 民•

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准太低,致使有些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反对实行民主的人,更以此为借口,企图拖延民主的实行,并从而诬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如象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和平日报》社论就可作为代表,那社论里面说:“……共产党拿‘普选’和‘不记名投票’来欺骗人民。谁不知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他们既不能记自己的名,更不会记共产党所指派(?)那一群大小官吏的名了。这种政府只能叫做‘魔术’政府,不能叫做‘民主政府’,共产党人却掩耳盗铃,硬说‘魔术’就是‘民主’,简直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不仅是诬蔑解放区的人民,而且推论下去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还无法运用民主选举,还应当由他们继续“训政”下去。居心何在,不问可知。
假若将来中国人民个个都能识字了,实行选举时一定便利得多,这是很明白的。现在中国人民文盲太多,进行选举时非常麻烦,这也是事实。但是,无论如何,选举的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主要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的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解放区实行民主选举的经验便是明证。我们略举几个例子,看看解放区是怎样选举的吧:
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连合提出一个候选人。
选举的方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这是很久以来就采用了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又曾有过不断的改进和新的创造。过去的办法是由候选人坐在晒场上,每人背后摆一个罐或碗,因事不能到会的候选人仍然给他们空出位子,位子后摆上碗,每只碗上都贴着候选人的名字,选民每人按应选出的人数发豆子数粒,于是各人便把豆子投入自己所要选的那个人碗中,在投豆子之前,先由监选人向大家说明每一只碗所代表的候选人,一般说起来,不识字的老百姓总是特别留意于记忆的,在这件他们看来很郑重的事情上, 更是不致于弄错。这种方法还有缺点,那就是当每个选民投豆子时,到会的人都可以看得见,实际上成了记名投票。后来就改变方法,把碗统统放到另外一个房子里,除监选人在选民万一记不清楚时从旁帮助说明外,其余的一概不准在场。但这种方法仍有缺点,因为碗是仰着放的,那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多,那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少,都看得清楚,这样就可能使后来的投票受到先前投票者的影响,因而不自觉的失去了自主性。补救这个缺点的方法,就是用纸把每一个碗都盖起来,而让投票者从碗边上把豆子投进去。最近陕甘宁边区的选举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候选人数不多(乡的选举中候选人一般是不会太多的)的时候,依候选人的多少,发给选民几颗,颜色不同的豆子,比如:黑豆一颗代表张××;黄豆一颗,代表李××;玉米一颗,代表赵××等,另外每个选民再发给小纸一张,如果想选谁,就把代表谁的豆子用纸包上,放在碗里,同时包几颗者作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农村文盲的无记名投票,在某些地方实行结果很好。
以上只是略略举几种方法作为例证而已,此外也还有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创造证明了只要有实行民主的决心,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与不识字都不会变成不可克服的障碍。那些信口诬蔑解放区选举,并企图以此来拖延民主选举之施行的谎言,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才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哩。

——《新华日报》1946年1月24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8

为 民 主 拚 命

黄炎培先生在复旦大学关于宪政与民主的一篇泛谈,读来使人击节兴奋。这是黄先生最热烈坦白的一次言论,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足见民主的要求已经达到高潮,激荡着人心。黄先生说得好:“民主是不成问题的,一定要民主,怕的只是假民主。”又说:“我们是为民主而战,为自由而战,就一定要民主,要自由。”他更指出,不管别人是不是有诚意实行宪政,”“我们自己不动,休想别人把宪政的礼物送上门。”所以他主张“为民主拼命”。最重要的一点,是黄先生痛切地大声疾呼:“民族的苦难日益严重,希望我们大家以后做人要改革作风。我以前作事也未免有些地方怕困难怕阻碍,今后要说就说,要干就干,良心以为该做的便做,认为不当做的便不做,绝对不做。要做民主国家的人民,这是起码的条件。”这是完全正确的。三心二意、口是心非或心非口是,都不是做人的方法,更不是争取民主的作风。要争取民主,就是要从改变这种怕困难怕阻碍的作风做起,要
取于拼命。
黄先生的话,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新华日报》1944年6月2日 短评


关心政治·改良政治
—— 一位工程师的话
我们机关里新近来了一个同事,是工程师,我们是个文化机关,和他所学的风马牛不相及。再打听一下,他在国内大学毕业,又在日本、德国留学多年,专攻航空工程,因为不善逢迎,先后被几家工厂和某机关赶跑了。有一次,他对我们发感慨道:
“我过去以为切切实实学点有用的技术,就可以报效国家,用不着关心什么政治。但现在我知道,这是行不通的。你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来影响你。一种不良的政治,它到处会排挤你,压迫你;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无用武之地,不仅报效谈不上,甚至连生活都发生问题。因为人家讲究的是派系、背景、吹拍,迎奉等等,用不着你的本领呵!这种残酷的现实,迫使我觉悟到:无论学什么的,都必须关心政治,进而争取改良政治,所以我以后决心跟随大家多多研究政治。”没有良好的政治,学什么技术,也还是没有保障。

——《新华日报》1945年3月7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7

实现自由是“不切实际”吗 ?
•李 新

联合国宪章里规定了人民的基本自由。我国人民正在要求政府立即实现蒋主席宣布的四项自由。偏偏在这时候,有人高呼自由万万不可行。这种意见,显然违反民意,志在维护国民党一党政府的现状。
《和平日报》昨天的社论,说今天人民最大的痛苦,“是不听中央政府命令的‘非国家军队’与国家军队对立,致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完全不合事实。这并没有说出人民最大的痛苦在哪里。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政治协商会议正在讨论中,中共及其他党派的代表都已提出了意见,这里不多讨论。要说的是,今天人民最大的痛苦,是在国民党党治党军之下,人民没有民主自由。请以事实来回答! 看吧,“衣冠不整”的人,还在天天的抓,抓去打内战;老百姓开会,特务就去捣乱,动不动就要拆草棚子。这类事情数不清。人民“安居”了吗?大学教授逢场就去摆地摊、卖东西,工人时时会失业,失业后又不准要求救济,还要抓代表;官办工厂也拖欠工资,工人不能去要,倒反要被抓去坐牢,人民“乐业”了吗?这是因为军队没有国家化呢,还是因为人民的自由权利被国民党一党政府剥夺得干干净净呢?只要顾事实的人,都将异口同声说一句,不能安居乐业,是因为没有民主自由啊!
他们又说了,英美苏都没有实现民主理想,中国来实现,就“不切实际”了,更何况中国是在训政和宪政之间呢?我们再来看看事实吧。英美苏等民主国家,都已做到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选举等自由权利,中国不必“开风气之先”。可是,曾否追随“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之后了呢?他们又提到罢工、游行、示威的自由,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所未曾做到;教授治校是理想;就是罗斯福总统说的四大自由的一半,“不虞匮乏”、“不受恐怖”两大自由,都“不能便没有疑问”。反对自由者的话,是够露骨的了。在民主国家,罢工游行示威,几时未曾做到?举美国为例,罢工不仅在发展,政府还根据康纳利法案,承认罢工是合法的。游行示威不但不被禁止,还可以请政府派警察保护。至于教授治校,不受党化,过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现在的西南联大,就是经过教授会议来处理校务,这与其说是理想倒不如说是教育上优良制度的确立。说到四大自由,在今天以前,除了法西斯独裁者外,倒还没有听见有人反对过。现在重庆还是第一次看见公然对“不虞匮乏”和“不受恐怖”的自由提出疑问。如此说来,人民只应有匮乏的自由了,穷人王正兴必须卖儿子,陈望道教授必须摆地摊,倒成了自由的享受;而政府逼人民匮乏,倒成了政府的“合法”自由;至于受恐怖也成人民的自由,所以,“衣冠不整”的老百姓,只有受恐怖被拘捕,失业工人只有坐牢的恐怖,吴金山也只有被押起来了。特务横行,便成了政府执行恐怖自由了。正告发表这些违背人民利益、维护独裁专政的谬论的人们,也正告反人民反民主的当局,匮乏和恐怖的自由,是人民所坚决反对的,这条路是死路,不好再往前走了。人民要求和争取四大自由,是没有力量压得下挡得住的。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6

民 主 与 国 情

当清朝晚年,最初有人提倡洋务运动,主张学外国人造枪炮、办工厂的时候,曾遭受一种激烈的反对。反对者并不能否认外国的确靠了枪炮机器而比中国强,但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提倡洋务运动很坚决的薛福成在当时就曾如此说过:
或曰:以堂堂中国而效法西人,不且用夷变夏乎?是不然。夫衣冠语言、风俗,中外所异也;假造化之灵,利民生之用,中外所同也。
这个道理。到了现在看来,自然更谁也不能发生疑问的了。
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科学,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科学。外国的水是氢二氧一,中国的水也还是氢二氧一;外国的大炮是那样造成的,中国的大炮也同样是那样造成的;外国在“声光化电”之学上已经研究出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移到中国来也还是有用。——既然外国已经先发展了这些科学,而中国还没有,那就没有办法,只好“用夷变夏”一下,从头学起来。
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曾听见有一位乡下老先生说:中国人坐汽车会发晕,这就证明汽车只是外国人的玩意。现在却有些已学会了坐汽车的先生们说:中国人民倘过民主自由的生活,就会出乱子,所以民主只是适用于外国,不合国国情,岂不是同样荒谬么?
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所以,卜凯教授说得好:“民主方式即为科学方式,科学理论不分国界,对任何人皆可适用。”孙哲生先生也说:“中国不能与世界分离,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图共存,必须适应世界环境与潮流。”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原标题《民主即科学》

more

历史的先声 5

强 大 而 民 主
•郁 敏•

以国土和人口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大国;然而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在这次抗战中,我们就因为不是一个强国而吃了很大的亏,虽然我们也因为是大国而占了很多的便宜。
由于抗战的刺激,使人们深感到中国必须努力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有人主张中国建设的方针是“富国强兵”。有人提倡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国防文化”。但这样主张的人常常忘记了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本来都是世界强国,然而结果怎样呢?意大利已经一败涂地了,德国和日本也就快要全部垮台了。这些法西斯国家未尝不是以一切文化力量都集中在国防上,然而富国强兵对于他们,到头来仍只是一个幻梦。
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克利浦斯最近在伦敦援华大会上说:“中国在最短期间内应当成为远东的强大民主国家”。——这话,我们相信,是可以代表一切真正的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企望,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要求。
这就是说,中国不仅要成为强大的国家,而且要成为民主的国家。这要求是从人民的切身痛苦中生出来的,也是抗战所迫切需要。只有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阿Q,才会一梦醒来,说中国是一个最民主的国家,想根本掩没人民的要求。
我们再不应该以为,只要船坚炮利就能算是强大的国家。我们必须看出,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力量。一切财富,一切国防的武器,只有和民主结合在一起,才能算是真正强大的力量。我们所要的是民主的强大,和那不民主的强大是必须严格地区别开来的。这就因为:不民主是会把抗战弄垮、国家弄糟的,一个被侵略的国家采用不民主的制度,根本没法强大。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4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
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

目前再来公然反对民主政治,似乎是不可能了。目前再来企图根本否认民主政治对于抗战的重要,似乎是不可能了。于是反民主政治论者就来一套新的法宝。他们说,民主政治是好的,但是我们的国民不好,不能实行。他们说,我国人民素来缺少教育和自治的训练,如果贸然实行,就要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现在实现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他们好象忘记了中国今天是处在艰苦的抗战中,忘记了中国今天来实现民主政治,不仅是历史发展普通的一般的要求,而且是抗战特殊的迫不容缓的要求。
至于民众教育程度和自治能力的培养,这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要知道,民众的参加抗战动员,民众自身的民主生活,是他们受到训练和教育的最好、最迅速的方式。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在这种方式下,群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自身的教育和抗战事业,同时推向前进。
中国正开始向着民主政治的道路前进,这是抗战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的成绩虽还不大,但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之下必能更加进步。今后的努力方针在于:第一,加强民意机关的发展,把现在的国民参政会和各省正筹备中的参议会,逐渐变为真正代表人民的机关;第二,切实执行抗战建国纲领所规定的“于抗战期间不
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之充分保障”。这是提高民众教育程度和自治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民主政治,加强民众动员争取抗战建国最后胜利的重要任务。

——摘自《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社论《民主政治问题》

more

历史的先声 3

要真民主才能解决问题
•茅 盾•

对于贵报所提出的问题,我只能这样答复: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受尽了欺骗。如果将来其它文献统统失传,只剩下堂皇的官报,则无话可说。如其不然,那未,我们的后代一定会不懂,为什么我们这样容易受欺骗?我们不能再忍受那种欺骗了。现在既然连政府也口口声声说“民主”,那么,我们就要求一个真正的民主。我们不要假民主。真民主如能实现,则贵报所提的那些问题,我觉得都不难解决;否则,半个也解决不了。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注:《新华日报》所提问题,系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向各界知名人士公开征答的。其中第二、第三、第四个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人民获得自由权利、怎样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推行地方自治、怎样才能实现军队国家化。以民主人士身份活动的茅盾是应征者之一。

more

历史的先声 --2

假造古货,不过是骗术中的小焉者而已。一切骗子中最大的骗子是法西斯。要知道法西斯,不只是善于说空话来骗人,而且是善于制造代用品来骗人的!法西斯国家中也有新衣服,但新衣服是用木屑树皮做的——是代用品!法西斯国家中也有国会,有舆论,但国会和舆论都在法西斯的统治包办之下——是代用品!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more

历史的先声

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

吴中民先生:
现在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实行民主;有了民主,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敌后解放区的事实证明了的。军队能否打仗,顶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得到老百姓的帮助。在敌后解放区有一句流行的话:“军队是鱼,老百姓是水。”鱼离了水,是寸步难行的,更不用说和敌人作战了。要老百姓和军队合作,当然得使老百姓享有民主自由。所以,实行民主是最重要的关键。没有民主,便一切都是粉饰的花样而已。而且,我们还得当心,有人会用好东西去做坏事情的呵!

——《新华日报》1945年2月12日 答读者问

more

Thursday, July 21, 2005

Update on the case of 张国芳

The updated whole story about ZHANG GF is in this new post, my old post includes "the corruption in China", please see an interesting comparative study
,and please see the answer for who should be the target in the anti-corruption compaign?


浙商部落之变 甘肃首富直面10亿元财富悲情时刻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长春 发自兰州

  7月23日,按照原定计划,甘肃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会到距兰州70多公里的白银市,参加国芳百盛白银世贸中心店的开业典礼。

  百盛中国北方区一位高层管理人员透露,即便2004年下半年张国芳因为涉嫌虚假注册资本被要求“协助调查”后,由百盛输出管理的兰州国芳百盛商场月销售额仍有近8000万元。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芳百盛集团团队的坚韧和运作能力。

  7月23日,按照原定计划,甘肃国芳百盛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会到距兰州70多公里的白银市,参加国芳百盛白银世贸中心店的开业典礼。

  “当地政府对此极其重视,尽管老板(张国芳)一再推辞,还是坚持要出动礼仪车来兰州接他。”兰州国芳百盛店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几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警车开道、奔驰巡行、官员满座、觥筹交错、笑语鲜花……这一幕,对在甘肃定西和兰州等地拼搏了?2年,由一个小木匠做到身家十多亿元(包括其在兰州和甘肃多处地方的固定投资)的张国芳而言,并不陌生。但对国芳百盛工贸集团的200多名管理人员而言,此时此刻,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其实不难理解白银乃至整个甘肃官场上上下下对张国芳的这种“尊敬”:国芳百盛投资亿元打造的白银世贸中心商业地产项目,仅底层开设的国芳百盛商场,16日试营业时,就有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照现在的市场状况,正式营业后,白银国芳百盛店月均营业额过1500万元毫无问题。”兰州国芳百盛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表示。加上该项目高层的商业地产项目即将发售,18日张国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银世贸中心年内应能回笼近6000万元资金。”本报记者跟踪报道张国芳和他旗下产业已有一年多时间。其间张数次接受记者的当面采访,每一次他都不掩饰对自己商业直觉的“骄傲之情”。

  百盛中国北方区一位高层管理人员透露,即便2004年下半年张国芳因为涉嫌虚假注册资本被要求“协助调查”后,由百盛输出管理的兰州国芳百盛商场月销售额仍有近8000万元。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芳百盛集团团队的坚韧和运作能力。

身陷重重传言

  财富数字仍在一天天的累积,然而张国芳——这位转型时期典型的草根企业家——却整天处于旁人轻易感知的巨大焦虑当中。仍在深入的甘肃特别是兰州市官场整顿行动,已经深刻影响了张国芳的言行。

  今年3月份,经过一年多的“协助调查”,张国芳以“取保候审”名义走出。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6月23日甘肃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甘肃省去年以来查处的四起厅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通报,决定对兰州市副市长杨在溪、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郑卫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玉舜等3人开除党籍,并建议给予开除公职的处分,对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纪勋给予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在发布会上,甘肃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王润康介绍,在中纪委、省委的领导下,去年以来,甘肃省查处了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大案要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742起,涉及2088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7人,县处级干部173人;受党纪政纪处分1549人,其中地厅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76人;移送司法机关80人。

  一个多月前的5月18日,杨在溪受贿一案在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根据庭审时披露的司法文件,杨在溪共非法收受人民币193万元,美元9.3万元,港币5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48974元的12根金条。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中认为杨在溪利用担任兰州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已经构成受贿罪。

  检察院的起诉书还详细罗列了兰州市多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向杨在溪送钱送礼的场景,其中有2000年7、8月份,兰州黄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仲瑚所送人民币112万元,美元7万元,价值人民币148974元的12根金条;有2002年初兰州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广儒所送25万元;还有2002年5月,兰州国芳置业有限公司先后送给杨在溪人民币共16万元。

  稍后当地检察机关对张玉舜实施逮捕决定时,因其涉嫌受贿,一批民营企业家同样被牵涉,其中有甘肃大陆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温州人林贤友所送的6万美元;2003年兰州黄河事业发展总公司经理贾仲瑚所送的25万元人民币;兰州国芳百盛所送的20万元等。此外,张玉舜还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贿赂,数额巨大。13日记者致电张玉舜的代理律师李勇,李律师表示他尚未接到针对张玉舜的起诉书,对其涉案细节不便评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芳百盛的多名高管承认确有送钱送礼行为,但他们认为这只是日常的“感情投资”,因为杨在溪当时并没有减免国芳置业所开发的曦华源商品房项目的相关费用。而接近张国芳的一位亲戚表示,送给张玉舜的钱,其实并没有到张玉舜的手上,而是因为与张玉舜的女儿平素相熟,在一些应酬中给了其女儿。

  上述种种钱物流动,一定程度上是兰州商界的“潜规则”:一位参与了杨在溪案调查的当地司法机关人员表示,在这次反贪风暴中,“兰州大一点的房地产公司,几乎无一不卷入其中。”

  接近张国芳的人士表示,国芳百盛在兰州苦心经营的20多年中,大大小小应酬所送钱物合计“不到60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国芳承认了这个数字,并难得开玩笑式地说:“在协助调查时,有办案人员一页页翻看了厚达一米的国芳百盛提交的材料后,感叹说‘老张确实抠门’。”记者未能从当地司法机关证实他的说法。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心酸的玩笑:自张国芳今年3月份重获自由后,传言甚嚣尘上,刚刚缓过神来的国芳百盛旗下地产业务,重新陷入困窘。

  1996年,为兰州国际博览中心前期建设工作的开展,张国芳专门设立国芳置业。后来还通过该公司投入2亿元取得兰州市一毛厂190亩土地开发曦华源项目。2001年曦华源推出一、二期时大获成功。“每年可为集团贡献2000多万元利润。”国芳百盛集团一位副总裁说。然后由于眼下市场纷纷传言张国芳此次被“协助调查”,牵连了包括兰州市前市委书记王军和副市长杨在溪在内的近百名官员,一时间兰州当地银行纷纷观望,连正常的按揭贷款放松,国芳置业也无法开展。

  甘肃省纪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电话询问时,拒绝透露国芳百盛一案的细节,但他明确否认“有百名官员同张国芳牵涉”一说,并重申张国芳“确实已经自由”。

  国芳百盛一位副总裁表示,国芳百盛所在的兰州国际博览中心,1996年获得用地审批时,王军和杨在溪根本还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说该项目同王军和杨在溪落马有关,绝对是“别有用心的谣传”。不实传言对张国芳的心绪打击尤重。有接近张国芳的人士表示:“老板在甘肃打拼数十年,最为看重的就是两个字:信用。”在张国芳看来,现在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与其已经打交道多年的人士眼神中闪现的是躲避和迟疑。

  “我再也没有先前的那种威风了!”张国芳面对记者感慨道。言语之中,浙江商人那种浓郁的“草根之气”扑面而来。

“草根情结”利弊

  地处兰州市繁华的东方红广场一端的国芳百盛商场九楼,设有张国芳的办公室。来访客人要穿过一个狭长的会客室才能到其办公室。办公室不大,按其拥有的财富来衡量,装修简直称得上是“寒碜”:办公桌上放着两台14英寸电视机,一台用来做监视器,一台用来看看电视播放的广告。办公桌后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漆衣架,上面杂乱挂着西服、运动服,看得出来都不是品牌服饰。

  这无疑是张国芳为代表的甘肃多达数十万浙江大小商人的一个真实侧面:即便为了招待客人之便,张国芳在九楼挨着办公室设了高档餐厅,其夫人说,“每天吃的照旧还是老样子:一碟肉,一碟蔬菜。烟酒不沾。”

  “最近,不利传言影响了集团地产生意,他生了好长时间闷气,饭量又变小了。”其夫人一脸担心。

  近乎苛刻的简单、事无巨细一把抓,让市场多年摸索形成的商业直觉充分发挥,看准了机会就大胆去干——所有这些,构筑了张国芳夫妇甘肃30多年间积累起巨大财富的核心秘密。这当中,霸气和直觉又是最重要的。

  国芳百盛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除了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兰州国芳百盛,集团还在该商场后面建造一栋兰州最高的45层国芳国际酒店;成功推出一、二期后,国芳置业的曦华源项目正在推三、四期;通过同百盛多年的商场管理开发合作,张国芳正在设想将国芳百盛品牌,推广至兰州附近的多个重要城市。

  “白银世贸中心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国芳百盛品牌巨大的拉动能力。如果不是遇上一系列波折,集团在甘肃的拓展,步子应会更快。”该集团一位管理人士表示。面对记者,张国芳夫妇第一次详细解答了其“第一桶金”的由来。

  张国芳夫妇都是浙江中部东阳县虎鹿人。两人同村,从小感情就好。由于双方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1974年,还在文革末期,张国芳夫妇就来到甘肃定西,做起了木匠生意。

  “当时要说我们有多么敏锐的市场感觉,也是夸大了。主要是张国芳有亲戚供职于当地电力部门,说甘肃这边木匠活好做。东阳当地手工艺人多,而且按天计酬,定西虽然苦,但竞争几乎没有,而且按件计酬,生意就慢慢做开了。”张国芳的爱人张春芳说。

  受多年的手工活影响,张国芳至今仍保留着他对手工艺品的偏好:在其办公室一面墙上,摆满了各色奇特的石头和手工艺品。得益于精湛手艺,张国芳承接了当地通讯部队的一些活计,最后还承包了原本属于部队的一个家具厂。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兰州一带民众对一些生活用品的消费,正在逐渐摆脱原始需求,开始追求起时尚和新潮。“如当时广东穗宝床垫,几百甚至上千元一张,竟然也买得很火。”张春芳回忆说。

  张氏夫妇于是买来几个穗宝床垫拆开研究,很快便制出“西湖牌”床垫。此时,浙江商人内心潜伏的精明发挥了作用:张国芳很早就意识到了品牌的作用,在一段时期,他频频将“西湖牌”床垫送至省内外各类博览会参与评选,同时还在兰州市中心广场——也就是东方红广场,经常做一些大规模促销。

  现在甘肃商界流传的“推土机神话”,就是在那时产生的:为追求轰动效果,张国芳突发奇想,在广场摆下阵势,让两台推土机反复压过床垫,以证明品质上乘。

  “西湖牌”床垫于是在当地市场,整整畅销了十多年。“加上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就在广场另一头的兰州体育馆租用整整一层场地开设精品家具城,我们的第一个1000万就是在这里赚到了。”张国芳夫人说。

  然而无可回避,粗放式的成功,也埋下了不规范的风险。在解答至今仍在引发争议的九层高兰州博览中心用地和建设资金来源时——国芳百盛设在博览中心的一至五楼——张夫人显得相当坦率:“在体育馆经营精品家具城期间,每至晚上,我们都会在广场四周逛,那时脚下的这片地还是一堆杂乱破旧的民房,一下雨到处是泥泞、坑洼。”虽然如此,但张国芳夫妇的直觉感到这是块经营商场的“宝地”:广场一侧马路对过,就是主席台,甘肃省、兰州市凡有重要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群众集会。

  接下来的事情,因为张国芳先前的被“协助调查”,而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张国芳凭借与当地政府官员特殊关系,几乎零成本取得了土地,然后又借1个亿的政府财政拨款,盖起了博览中心。

  记者获得的一份《兰州国际博览中心前期费用统计表》则显示,光是为博览中心前期工程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拆迁涉及到的几个政府部门的货币安置费用等等,张国芳就支付了9500多万元费用。这个价格,按照1998年前后兰州房地产市场开发水平衡量,应不算低。

  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国芳坦承,现在回头来看,当时为尽早建成博览中心,接受了1个亿的财政拨款,在国芳百盛和政府间各自产权和权益认定上,确实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当时为尽快办好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在博览中心建设上一切事情均是从快从简。”

  按照当时合同,博览中心一至五层,由国芳百盛负责建造。政府拨款建造六至九层,平时交由国芳百盛打理,兰洽会时清场。

  记者查阅了《甘肃日报》和《兰州日报》的诸多报道,报道显示,兰洽会定在博览中心召开后,经贸合作的影响力和签约金额确有不小提升。就在7月9日,第十三届兰洽会落下帷幕。根据兰洽会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此次洽谈会重大项目共签订合同项目41个,签约总额55.44亿元,其中拟引资51.35亿元。而去年的签约总额是48.73亿元,拟引资51.35亿元。与此同时,考虑到兰洽会时的清场要求,国芳百盛一直均未系统开发利用博览中心七层以上的空间。张国芳表示其公司前后为博览中心项目建设总共投入的资金不下2亿元,“并没有从政府的财政投入中占到什么便宜。”

  然而风波,还是迅疾袭来。

“浙商部落”之变

  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中,张国芳始终对自己在甘肃的一盘大生意充满信心。“自2004被限制自由以来,处于艰难境地,公司仍清还了1.6亿元银行贷款。”

  张国芳表示旗下公司在兰州当地银行贷款余额合计2亿元,集团负债率低于25%。记者致电国芳百盛当地唯一贷款银行中行兰州分行,该行办公室一位人士表示国芳百盛贷款“不多”,但他拒绝进一步评论同国芳百盛的合作。张国芳表示,凭借多年累积的底子,尽管集团地产生意受传言打击不轻,但现金流还是相当健康,应能渡过难关。

  不过记者调查证实,其他多位卷入甘肃官场整顿风暴的企业家,就没有张国芳这样的自信和坚持。当地司法机关办案人员透露,贾仲瑚等多名兰州地产界人士,已经私下调整投资计划,其活动也多在内蒙古一带进行。温州商人林贤友更是早早远赴加拿大,其在兰州知名的商业地产项目——东部品牌服饰广场,也已变卖套现。

  不过甘肃浙企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吕会长表示,他本人并未监测到浙江企业大规模撤离兰州的现象。“即便有个别到其他地方发展,应当也是出于回报考虑吧。”不过吕会长承认,从2004年末开始,由于张国芳等一批企业家被“协助调查”,不少联合会成员一度产生“恐慌情绪”。

  按照联合会的一项最新统计,目前在甘肃创业的浙江商人达12万,这些企业年销售额160亿元,上缴利税近10亿元,解决再就业人数25万人。在整个甘肃民营经济中,浙江企业的比例占到非公有制经济的48%。

  对比国芳百盛提供的数据,集团每年合计销售额12亿元,累积上缴利税1.6亿元,可解决5000人的直接就业,也就不难理解张国芳为何能连续多年出任联合会会长一职了。

  巨大的利益紧跟着巨大的风险。因为突如其来的官员大规模人事调整,兰州众多民营企业家陷入了一种“巨大的不规范漩涡”,这也是现行机制下的一种必然。对政府运作机制素有研究的人民大学某知名教授认为,从多个角度考察,张国芳等企业家面临的困境,仍是转型经济下的特有的状况。而如何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涉事的企业家,确实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现实的难题。

  “从目前张国芳重获自由一事看,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审慎的、现实的处理复杂矛盾的艺术。我们可以隐约见到在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普遍适用的‘司法协议’(legal bargaining)影子,换句话说,特别是一些商业性案子,往往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而是代之以行政处罚。否则,企业一旦破产,受损的不仅是当地经济,还有众多员工。”“这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尽管风波频仍,张国芳仍在坚持自己一个五年西部商业大规划。“前段时间,我们考察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多个地方,到处都感受到了商贸升级带来的巨大商机。得益于兰州在整个西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我想国芳百盛成为整个西部零售百货业龙头,并非没有可能。”国芳百盛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士透露,尽管受到各种传言影响,国芳国际酒店延迟了封顶,但集团一直在与嘉里集团、洲际集团旗下香格里拉、洲际酒店等知名酒店品牌洽谈合作事宜。“香格里拉已经强烈表示考虑进驻。”这位人士说。

  当然摆在张国芳面前的肯定不会是平坦大路。18日晚上,就在记者快结束采访时,张国芳接到了一个北京朋友的电话。听完电话后,他神色更加焦躁——网络上仍在四处流传他拥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他多年来同甘肃各级官员钱物往来记录。张国芳一脸无奈地扔过一个已经残破的蓝皮小通讯录,“你看,这就是大家谣传的行贿本子。”记者打开通讯录,上面写满了国芳百盛员工的电话号码,首页还赫然写着几个粗黑大字:“思干思进,超常规发展。”

  相关链接

  张国芳“骗税案”始末

  张国芳生于浙江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文化,21岁闯荡至甘肃定西,凭借其精湛的木匠收益,创办沙发厂,其研制的“西湖”牌床垫曾畅销一时。

  他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前往兰州。在数年的时间里他奇迹般地成为甘肃首富,并在2003年登上中国百富榜,旗下除原有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的购物广场外,还包括一个国际博览中心和一个五星级酒店等16家企业分支机构。

  在建设兰州国际博览中心时,张国芳因缺乏足够资金实力,曾与地方政府达成了一个合同,主要内容为:张国芳免费取得土地使用权,甘肃省与兰州财政部各支付6000万元及4000万元建设资金,政府拥有5~6层产权及7~8层兰洽会期间40天免费使用权,兰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兰洽会永久性主会场。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张国芳在建设之初先将国际博览中心1-4层划分为精品屋向社会公开预售。博览中心建成以后,张国芳引进金狮百盛,以商场经营格局变化为由,又将已经卖出的楼层全部收回。接着,国芳百盛又提出要求,向政府收取物业管理费用,最终双方达成的协议,5~6楼由国芳百盛免费使用,开兰洽会时清场。

  2003年7月,中纪委在甘肃展开调查。2004年5月15日,张国芳被中纪委的人以“协助调查”名义带走。原因是1996年11月,他涉嫌和一个香港商人共同投资3000万元成立国芳置业公司时,以虚假合资的手段领取营业执照,骗取减免税优惠待遇,涉及金额560万元。

  事发前,国芳百盛购物广场以年销售额10亿元的业绩,荣登马来西亚金狮子(百盛)36家连锁店第二位,仅次于北京百盛,为甘肃省40多家商业零售企业之首。

  2005年7月,张国芳被“取保候审”。(翟宇)

more

科龙风暴令经济学家集体失语 当初力挺如今沉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6: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虽然证监会对科龙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由“郎顾之争”所引发的国企产权讨论早已深入展开。不过,此时此刻,当初力挺顾雏军的经济学家似乎开始集体“失语”了

  本报记者 徐海慧 实习生姚伟 发自上海

  过完20周岁生日尚不足9个月,顾雏军所掌控的科龙,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从5月份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到6月份,顾雏军减持1000万股格林柯尔股份再走到三名独董同时辞职……一时间,科龙风暴集中爆发。

  7月19日,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公告称,公司因保证合同纠纷事宜,被其参股公司华意压缩(资讯 行情 论坛)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于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公司已于7月14日收到嘉兴中院的裁定书和查封令:冻结科龙电器银行存款1710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等值财产。此外,嘉兴中院还于7月7日查封了科龙电器所持有华意压缩的发起人国家股5928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2.73%。

  此前的7月15日和18日,科龙电器因为即将披露对股价敏感资料信息而连续两个交易日停牌;7月14日,科龙电器发布2005上半年度预亏公告,称今年五六月份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7月12日,上海律师严义明联合香港律师林炳昌、财会界人士朱德峰发表宣言欲罢免顾雏军等科龙高管、竞选科龙独立董事、调查科龙危机,以挽回中小股东损失。

  而这一切事态的发展似乎正在应验“郞顾之争”的缘起,也就是郎咸平在2004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对格林柯尔和顾雏军的判断。

  炮轰格林柯尔

  早在2001年,顾雏军就曾因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受到过媒体质疑。媒体的疑问在郎咸平2004年8月9日的演讲中通过假设的方式得到了解答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作了一次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郎咸平在分析报告中,通过对大量公开披露资料的研究,指出格林柯尔系列并购中的三大规律:一是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二是收购对象都是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三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或成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总裁,并且假设这样的安排是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便利。

  在此基础上,郎咸平进一步作出了更为大胆的假设:一是收购中,格林柯尔与原来控股大股东之间存在关联交易。郞通过对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相关交易记录的分析,认为格林柯尔在每次成功收购的背后,总隐含着某些与原来控股大股东之间的默契,即格林柯尔通过作出某种承诺来获得购买其法人股的优先权利,甚至获得对格林柯尔较为有利的交易条件,在顾雏军入主上市公司后,和原来控股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的债务豁免、或者其他关联交易获得好处。二是顾雏军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造成收购企业短期内即扭亏为盈的假象。以科龙为例,他认为顾收购科龙电器前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差异,净利润的大起大落是人为调控所致。主要手法是:收购当年,大量拔高各项费用,造成上市公司巨亏;第二年,压低各项费用,使上市公司一举扭亏。三是顾雏军动用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来完成在冰箱产业的收购,达到整合冰箱产业的目的。郞认为,科龙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以科龙电器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60天的平均账期来计算,就有10亿元的现金一直留在科龙的账面上。因此,收购科龙给顾雏军带来了产业收购扩大效应。

  郎咸平发现,顾雏军用于收购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了资产总值共计136亿元的企业。他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的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顾雏军利用某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了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其实早在2001年,顾雏军就曾因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受到过媒体质疑。

  2001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资讯 行情 论坛)电器(000921.SZ),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当时,国内几大媒体几乎同时发表文章,推论格林柯尔是个“骗子公司”。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细探格林柯尔》一文,更是多方质疑了顾雏军创业经历、顾氏理论以及格林柯尔的技术神话、高额收入等等。第二天,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股价狂泻。仅12月6日、7日两天,股价就从3.5元跌到2.55元,市值蒸发10亿港元。12月10日,顾雏军召集50余家京穗港媒体记者澄清事实。但顾雏军并未正面回应媒体的质疑,只是表示部分媒体对他的质疑是竞争对手“栽赃陷害”。

  媒体对顾雏军的质疑至此也告一段落,但随后更多的疑问出现了。收购科龙之后,顾雏军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又相继收购了美菱电器(000521.SZ)、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0213.SH)、ST襄轴(000678.SZ)。但是,三年收购花了40个亿,顾雏军哪来这么多钱?收购后科龙电器第二年就扭亏为盈,顾雏军怎么这么厉害?

  媒体的疑问在郎咸平2004年8月9日的演讲中通过假设的方式得到了解答。

  8月10日,该演讲的部分内容被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刊出,后经新浪网转载流传开来。但是因为郎咸平的结论只是基于公开资料的假设,而并无求证,由此引发了“郞顾之争”。8月13日,顾雏军向郎咸平发出律师函,要求其通过媒体公开道歉。16日,郎咸平在北京召开新闻记者见面会,公开表示决不退却。8月17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诉状,以个人名义起诉郎咸平“诽谤”。

   郎咸平判断逐步应验?

  进入2005年后,事态的发展,却似乎在一步步应验郎咸平当初的几个大胆假设。郎咸平曾被斥为"哗众取宠"的几个假设,如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在收购中存在关联交易、对财务数据做手脚、挪用科龙资金用于收购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

  但是进入2005年后,事态的发展,却似乎在一步步应验郎咸平当初的几个大胆假设。

  2005年1月11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对格林柯尔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及有关董事予以公开谴责,原因是其没有及时披露2001年向天津格林柯尔工厂采购2.3亿元制冷剂的关联交易。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内,格林柯尔科技共向天津格林柯尔工厂预付了约2.3亿元的采购款。2.3亿元是天津格林柯尔工厂2000年销售收入的69.4倍。而这笔发生在2001年末的关联交易,恰恰是在顾雏军宣布收购科龙电器之后不久。

  3月29日,香港联交所再次发布通告,对广东科龙电器(0921,HK)前7位执行董事未及时披露1997年至2001年期间科龙电器和容声集团的多起重大关联交易而予以公开谴责。通过关联交易,容声集团合计拖欠科龙电器总额和相关利息达人民币12.6亿元。

  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了2004年亏损6416万元的年报。但是其2004年度三季报中却显示:截止到2004年9月30日,科龙电器的货币资金为34.44亿元,净利润约2.06亿元,经营状况良好,冰箱、空调的销售收入与2003年同比增加6.01%。2004年年报也称其该年度总营业额超过84.36亿元,较上年增长36.8%,主营业务冰箱和冷柜收入比增8.6%和58.8%,空调收入大幅上升67.9%。另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亿元。国家统计局行业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科龙电器旗下的三个冰箱品牌科龙、容声、康拜恩总销量高居行业第一名。

  对于先盈后亏,科龙的解释是,去年家电业上游主要原材料涨价、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持续几年亏损及对去年尚未摊销完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等。

  但是仅隔一个多星期后,华意压缩却发布公告称,科龙电器的亏损与公司经营业绩毫不相干,自2002年以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连年盈利,而公司2004年度和2005年第一季度均盈利。

  5月10日,科龙在几次停牌后,终于公布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科龙电器受调查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年报做了手脚,或资金被大股东格林柯尔挪用,以收购美菱电器(000521,200521)、ST亚星(600213)和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000678)。消息传出,格林柯尔系这4只股票纷纷下跌。

  5月10日、11日,德勤分别宣布辞去科龙和香港格林柯尔科技审计师职务。

  5月12日,科龙公告称由于等待公司于香港和深圳同时发出有关股价敏感资料,其在港上市的H股停牌,并且截至目前还未恢复交易。

  至此,郎咸平曾被斥为“哗众取宠”的几个假设,如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在收购中存在关联交易、对财务数据做手脚、挪用科龙资金用于收购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


国企产权改革讨论走向深入 挺顾经济学家今安在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2:2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徐海慧 实习生 姚伟 发自上海

  其实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讨论早在去年“郞顾之争”时就已深入展开。

  当时,由于郎咸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炮轰海尔界定存量资产为“侵吞国资”及“侵吞大集体资产”、TCL政府与企业家签订利润分成和高管持股合约为“国有资产稀释






和转移”、格林柯尔收购科龙为“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郞氏这一系列言论被视作是对国企产权改革的质疑。国内部分主流经济学家相继站出来回应郎咸平。

  200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向媒体表示,国企产权改革不会停止,“风向”不会变。8月28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国退民进”的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表示,郎咸平对海尔、TCL、科龙等三家企业的不同做法都认为有问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到底怎样郎咸平才觉得对”。

  不久,不同的声音出现了。9月11日,南京地区海派学者42人举行“国企产权改革研讨会”,集体声援郎咸平。9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程恩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左大培等10位学者在上海联名发表声明,“对郎咸平的基本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表示深刻理解和赞同,并予以支持”。声明明确表示了笼统主张“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是违反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历次指示的错误思想以及“国退民进”的方针是一种错误做法等观点。

  “郞顾之争”于是超越个人恩怨,升级为国内经济学界不同学派关于现行国企产权改革的学术大讨论。

  国资委也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国资委新闻处处长金思宇向媒体表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是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制定下来的,而且正在执行,肯定不会停下来。”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度修改和调整。

  2004年10月20日———科龙20年大庆的日子,在“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顾雏军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一份题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将科龙20年来的发展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考察,认为“今天的科龙既是国家发展大环境、企业家的作用、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产物,更是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缩影”。报告还指出,科龙2000年、2001年的危机有战略失误、核心管理层的更迭等因素,“但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体制层面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并认为科龙在格林柯尔接手后迅速扭亏为盈是因为经过“战略性整顿”,主要是压缩成本和新产品开发。此举可谓顾雏军对郎咸平炮轰的直接驳斥。

  近日,当记者试图再次联系有关专家时,张文魁和周其仁的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张维迎的办公电话有一位女士接听,她告诉记者,张维迎教授最近一直很忙,所有采访一律回绝。而另外也有一些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想谈”、“不想就此事发表具体评论”。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1日 第八版)

more

黑田东彦:人民币应当缓慢升值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 13: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文琼 日本东京报道

  穿过深咖啡色建筑里戒备森严的防卫线,记者来到位于四层的日本首相官邸内阁办公区,日本金融学家黑田东彦的办公室就坐落于此,离小泉首相的办公室仅有几米之遥。在小泉内阁进行重大财政政策决策时,黑田扮演着相当重要的经济顾问角色。但他却戏称自己在小泉内阁担任的官房参与职务是一份兼职,他自己仍是一桥大学的金融学教授。

  “经济是有生命力的,我希望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面对实际的问题”,黑田东彦虽然喜欢数学,却不愿把课程变成数学公式的罗列。在黑田东彦长达30多年的财政金融生涯中充满了各种令人好奇的角色,他先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国际金融局和财政金融研究所工作。

  黑田东彦是自由汇率制度的提倡者。不过在他担任日本财务省财务官时,他的一句话却让日元汇率迅速下跌了几个百分点,被称为“货币教父”。他率先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人民币升值论”,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他在各种场合多次阐述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从2005年2月起,他将辞去日本政府的官职和在大学的教职,赴马尼拉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总裁。

  坐在堆放着各种经济资料和书籍的偌大办公室里的黑田东彦,说话从容平和,绝不漏过任何重点。他强调说,“人民币被低估了,但升值的过程应该缓慢地、逐渐地进行”。他的谈话自信且逻辑缜密。即便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他的娓娓而谈也能很快让人放松,并迅速被他的话语吸引。

  访谈

  问:当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有人认为人民币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与日元在1980年代升值前的形势非常相似。当时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根据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与美国等西方五国联合对汇率市场进行干预,为拯救美元迫使日元升值。日元汇率由1美元兑400日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130日元。此后日本经济发生很大变化,19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资产迅速崩溃,出现十年经济低迷。

  但1985-1987年日元的快速升值并非导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一般来说货币升值会导致通货紧缩,但并不会导致股市上扬和地价上涨。但为什么日本经济会出现泡沫呢?日元急迫地升值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过度扩张,金融规制缓和。虽然因此经济飞速发展,但由于金融受到不当干扰,导致泡沫经济崩溃以及长达十年的经济低迷。有些人都把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十年低迷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对中国来说,如果对人民币升值前景过于恐慌,出台过多干预金融的政策,确实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甚至在股价过度上升、房地产过度上涨后,导致金融市场崩溃。为预防泡沫经济,货币政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问:现在是人民币升值的恰当时机吗?

  答:这应当是由中国政府自己判断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种可能性,现在很有可能是人民币升值的恰当时机。

  人民币升值问题现在成了焦点,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综合症”。中国经济以每年近10%的高速发展,人民币明显被低估了。当然中国经济有些过热,尤其是上海等地房地产过热,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对经济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我认为现在是调整汇率的好时机,当然这个判断还是要由中国政府自己来做。缓和的汇率调节方法比较好,人民币应当和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通货联动,以一揽子方式来调节。刚开始时升值不宜过快,迅速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甚至国际社会的发展都没有好处,应当慢慢地、逐渐地升值,随时间推移慢慢实现升值。

  问: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和1985年日元升值前的经济形势是否非常相似?

  答:不,我认为不一样,两个经济形势完全不同。

  当时日元汇率自由浮动,在这一过程中日元贬值了7%,其财政和货币政策则在扩展。目前人民币汇率并未自由浮动,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在政府的控制下。如果中国不调整货币政策,经济会出现问题。

  现在中国经济可能像1987-1988年的日本经济一样,存在经济过热的可能性,所以人民币汇率应该根据经济情况自由调整。货币被高估或低估都不是好事,这会导致通货紧缩或者膨胀。

  问:有人认为,日本出于自身利益鼓吹人民币升值论,提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出口产业丧失价格优势,从而使日本在与中国的贸易竞争中获得好处。您同意这些看法吗?

  答: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会使中国一些出口产业受到冲击。为减少这种冲击,人民币升值不应操之过急,应逐渐进行。

  在日本国内,对于人民币升值也存在不同的主张,丰田、索尼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实际上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它们在中国也有工厂,升值对它们有负面影响,增加了它们的生产成本。

  问:您如何解读不久前中国央行的加息信号呢?

  答:加息的举动是正确的,是目前中国的一种正确宏观调控手段,对控制一些领域过热有益。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也是适当的。

  问:您曾经提出过亚洲共同货币问题,还是亚洲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您如何看待这一共同货币前景?

  答:这是未来30年亚洲要联手做的事情,但实现还尚早。

  但我一直相信亚洲共同货币对亚洲的经济发展有好处。现在在欧洲货币一体化下,欧元非常强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在推进,美元是另一个强势货币,只有亚洲不存在足以与之对抗的货币。如果能建立亚洲共同货币,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整体地位都很有好处。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问:2005年2月您将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总裁。这项新职务与之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答:我在小泉内阁担任官房参与的职务只是兼职,小泉首相有重要金融问题需要咨询时,我就会来首相官邸。平时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一桥大学,主要教金融学。我的主要角色是学者。

  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所以我将辞去在一桥的教职和在日本政府的行政职务。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工作应该照顾到各国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考虑贫困国家的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开发援助等,而不是考虑单独一个国家的利益,我将会为此努力。

more

人民币升值和广场协议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7日 14:51 中国经营报

  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协议,并以签署地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命名了会议的成果———“广场协议”。协议要求以各国联合干预的方式促成美元对日元、马克贬值,力求借此扭转美日之间巨额贸易逆差。任谁也不会料及,就在这一天日本经济的发展被施以了魔咒。

  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于80年代末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国。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经历了痛苦的经济泡沫爆发、崩溃、通货紧缩乃至一蹶不振的长期停滞。撇开经济从高潮到衰退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无可否认,广场协议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发生转折最直接的祸首。

  广场协议的梦魇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德(前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了“广场协议”。此协议一经签订,日元在3个月内就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到1988年甚至戏剧性地攀升至一美元兑120日元的高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

  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

  90年代日元再演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此番升值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市场化改革步履蹒跚

  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均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破坏作用,汇率政策在日本何以失灵?表面上看是政府经济金融政策操作失当,进一步深究则发现日本金融系统的市场观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政党、官僚、财阀铁三角的钳制下,政府实施的渐进性改革没有解决金融系统效率低下问题,即便拥有全世界最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无法支撑独立、自主、国际化的日元。

  在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其管制性产业金融体制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廉价资金,有效推动了日本模式走向成功。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日本金融业却无法成功应对日元升值贬值对经济体带来的冲击,金融体系的低效已成为阻碍日本经济获得长期增长潜力的绊脚石。

  人民币升值压力趋紧

  历史何其相似!时隔近20年,“广场协议”几欲重演。不过此番却是当年广场协议的受害者日本倡议多国联合干预使人民币升值。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开始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但最终未获通过。6月下旬,美国财政部长首次于公开场合表示欢迎人民币升值的举措,这是美国官方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正式表态。其后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突然升温。

  为什么人民币成为纷争的焦点?原来在以美国经济为首的全球不景气中,惟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此外,人民币汇率紧钉美元并随美元贬值而贬值,有效地提升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为此被指责为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果真如此吗?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4,对外贸易中一半以上为加工贸易,显然中国还不具备影响世界价格的实力。中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向世界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这无疑是个明智的决定。目前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惟有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为未来人民币浮动创造条件,才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more

Yet 2% appreciation in RMB may not be a compromise, but a reality check to Bush's administration?

Thus, the crucial question is: are the US authorities really "serious" about demanding that China gets serious with its currency de-pegging or are really clueless and masochistic? Do they really mean what they say or are they clueles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reckless talk?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US posturing:


1. Talk is cheap and the posturing is aimed at containing protectionist pressures in the US.
2. The US authorities are really clueless or masochistic
3. Wishful thinking that a Chinese revaluation alone would solve the US current account problems.
Those are symptoms usually better left to shrinks to take care of. Since the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believe in and has made fun of the "reality-based community", it is high time for the foreign central banks, starting with the Chinese one, to provide a reality check to this administration that has been living for too long in the delusional belief that deficits do not matter and have no effects on interest rates. Maybe, if the Chinese were kind enough to take seriously - for their own sake and benefit - the only half serious posturing of the US, this reality-challenged and gravity-defying and dream bubble-inhabiting administration will start to get its bitter but overdue reality check. It would at first get really ugly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but it is the bitter pill that is long overdue and required to make it wake up from its strange dream. Maybe unconsciously - and this may be the fourth freudian interpreation - the administration really wishes to be woken up from its own delusional dreams and rejoin the "reality-based community" where most the world resides.


The details from a economist blog

more

Hey, grab some nice clothes immediately before....!

vendors realize the 2% yuan apprecicated would lead to more than much higher price in textiles in short term. If you got a cloth deal this weekend, go for it.

more

人民币升值 衝击大陆传产 稍损就业

林克伦/台北报导
2005.07.22  中国时报

就大陆官方角度言,人民币汇率调整後对大陆各产业的衝击为何才是关键,毕竟这攸关大陆经济发展、就业等社会稳定议题。今年六月七日,人行行长周小川在「二○○五年国际货币会议央行论坛」上即直言,中国汇率改革必须对本国国民负责,故首先要详细研究升值对大陆行业的影响。

纺织业:雪上加霜


大陆纺织业将是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据大陆经济学者估算,人民币若升值一%,棉纺织业的利润将下降十二%、毛纺织业下降八%,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业则下降十叁%。

升值再加上「出口退税」调降,将令大陆纺织业者雪上加霜。「出口退税」的变相政策补贴是大陆纺织产品能以低价睥睨国际市场的原因,现大陆为抒解美国、欧盟的纺织品反倾销指控,决定调降退税率已先削弱纺织品竞争优势,再加上升值不利出口、影响不容小觑。

大陆学者曾估计,若人民币升值叁%,大陆纺织业出口数额将下降叁十%,其影响是众多以低附加价值、低价竞争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危机,将引发大规模失业问题。

房地产:泡沫钢索

大陆房地产业向为对赌人民币升值的国外热钱锺爱对象,而在热钱炒作下,大陆房地产业近年确实十分红火,逼得大陆官方不得不在去年四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以上海为例,不少地产仲介业者私下认为,上海房地产消费市场约有五至六成资金来自海外,许多背景不明的外国公司或个人购买高档房一次就十多套、相当大气。

此次人行决定「小幅度」升值二%,对大陆房地产业的影响仍难评估。先前即有经济学家预测,若房地产过热情况能有效压制,即是人民币升值时机,理由是压制房价以套牢热钱资金,令其在人民币升值时难以卖房变现套利结汇。

近几个月,大陆官方在抑制房地产狂飙上似有见效。但「渐进式」升值易引发市场预期,恐将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加上现大陆房地产市价逐步回归正常,是否引发另一波房地产热、造成更多泡沫,值得观察。

银行业:坏帐增加

人民币升值对大陆脆弱银行业的影响,向为官方关注议题。热钱流入转进房地产业,并向银行贷款炒作买房,伺人民币升值脱手套现汇出赚汇率价差,此将威胁大陆金融体系稳定性。

假若近几波为大陆房地产降温的政策真有成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初期应会侷限於银行核心资本缩水上。以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银行核心资本中有四百五十亿美元属外汇储备注资,升值势必让银行资本缩水,且该二银行计画明年上市,也将影响其海外资金的要价。

另一关注点是未来的结汇数额是否大增。若真有热钱因此波升值而获利结汇,热钱移出将让原先看似「繁荣」的资产大幅缩水,银行业可能出现坏帐风险,而贷款抵押品的资产同步缩水,也令银行面临双重损失。

能源业:短期有利

目前大陆电力行业采多美元、日圆等长期贷款为交易方式,若人民币真进入升值调整期,有利於调整过去因汇兑损失所形成的亏损业绩。而对需要进口燃油的企业言,升值意味著成本降低,可缓解部分生产成本。

在炼油业部分,原油采购价是依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无法干预,但提炼出的成品油价格则是官定价格,人民币升值可降低国际原油进口成本,对炼油行业利润不无小补。

石化业部分,目前中国主要进口合成橡胶与合成树脂,出口则以基础化工原料为主。人民币升值将压缩资源类化工产品的利润空间,而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等中游产品言,现进口大於出口,人民币升值使进口产品价格走低,则有助於压低产品价格。

就业:微调衝击小

至於外界相当关注的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大陆出口与就业产生的衝击,根据中共社科院的一份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显示,人民币汇率若每年升值百分之五,未来五年将平均每年减少就业岗位达两百万个左右,而如果采取渐进似的汇率调整,对於就业的压力将减至最小,而以目前人民币仅调整百分之二的情况看,中共在就业方面的衝击将相对减少许多。

more

The 1st round, China lost! Although it's expected anyway.

Crap,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report of military power for China came out, early today, China revalued its currency although Greenspan has given his testimony to the congress saying that even 20% appreciation won't solve the American problem of trade decifit. Furthermore, because of high reservation of US dollar in China's central bank, this small appreciation of RMB has caused China's central bank a loss of billions of USD! Still Chinese government decides to compromise ....... after the textile deals with EU and US, now the currency deal, what's next? Shoe deals? That's what China want after joinning WTO? Oh, No!

mor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

This report contains a wrong map! The authors should apologize to all chinese people. Well, even if they don't apologize, this report, although, may not very far from the reality, exposes the true color of them.

What's wrong, see the following map:


There are some other interesting maps, check them out or go to their website for the whole report



more

Wednesday, July 20, 2005

The lawsuit about Lee Kai-Fu

李开复的父亲

因家贫父亲十三岁就从军。身高还不及枪杆子高,后来因为内乱部队解散,重返家园,曾经安排到一父执辈家中协助管家,但父亲一心向学,后经何姓乡亲的赞助,前往日本留学。不谙日语的父亲,五年寒窗苦读,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那段年少之旅,物质的匮乏及客居异乡的孤寂均可想见。父亲晚年多次忆及当时中国留学生中,有位太太常唱「阳关三迭」一解乡愁,每每均动容不能自己。返乡后开始事业的冲刺,父亲文笔极佳,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以及在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抗战前参加民族复兴运动,后又至西安行政训练所办理训导教务,在成都青年团工作,任青年团干事长。在西安时,结识了当时在汉中女师任教,而正在行政训练所受训的母亲,紧追不舍,并同赴东北向先外祖父母请示,终结连理。1947年行宪后第一届立委选举,父亲在西区获最高票当选,乡亲中任觉五、冯慕鸪、徐天秩、许伯超、崔德礼、姚必德、朱宝铮等伯伯一直和父亲维持多年情谊,均是当年共事共患难的挚友。
来台后父亲不再在政治上活跃,提及官场文化,常有重重无奈、失望与厌恶心,故而将全副精力转移到国际事务以及大陆问题研究方面,为自己另辟了一片发展的空间,虽是如此,他仍对国际情势、政治领导人物有高度关注,如近年大陆和东欧政治的巨变等都令他感喟震撼,忙着收集资料、详细分析,也乐于和我们讨论,比较不同观点。父亲六十岁后陆续出书,「刘少奇传」、「林彪传」、「周恩来传」等,有的有日文、英文版,后者的重写是他近年最大心愿,但已觉力不从心,花了五年时间大部分完成。病中最后托政大博士班王振辉、关向光二位得意门生继续代为完稿。
大陆变色后,父亲随政府先行来台,留下母亲和年幼的大哥及四个姐姐。因为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职位,使母亲在监视、半隔离的状况下度日如年,乃毅然决定离川赴台。然而突破层层关卡谈何容易,当时母亲遣兄姐沿街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佯装回东北娘家,一路辗转,历经各种险难,终在1950年底来台一家团聚,全凭了母亲超人的智慧、勇敢、果决与镇定。当时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父亲常将我们一家九口保持完整以及子女教育成功的功劳归于母亲的贡献,诚然如此。
「无求」反应了父亲个性耿直、淡薄的一面,他曾说十九岁负笈东洋时,袋中仅两块大洋,最困难时也从未向人求过什么,从小独立养成他凡事宁求己不求人的倔强个性。工作事业如此,亲情友情亦然,这份孤傲虽是他不常显露的一面,但我相信其中有不足道人的寂寞与沉郁。父亲一生不善理财,立法院的司机先生都不乏房屋数栋之人,而父亲十年前购屋,不足款由子女们合资,我想我们非但不将此视为负担;反而为他的两袖清风感到骄傲。如果宣布财产,他最大的财富或许是我们七个子女吧!
父亲一生心系家国,儿时过年亲笔写的春联是「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晚年听音乐会,每闻老歌,则抽搐难抑心中悲情。「大陆寻奇」是他唯一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八十一岁那年还乡对他是很震撼的一次旅程,回来后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返台那晚他取出一印,说是四川金石名家所刻,说到刻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时又一度失声。大陆拍的照片一遍遍看着,先祖母坟上亲手种了一株柏树,见八十岁的他跪在成都文殊院中为祖母做法事,真感叹历史的创伤为家庭带来的永远遗憾!父亲交待去世后骨灰送回成都陪伴祖母安葬,或许可聊慰他未能事奉、为母送终的一生大痛。父亲对国家的爱常超乎我们这一代所能领会,最后卧床不起时我问他如有一梦想想做的是什么?他说:「写一本书― 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忧国忧民之心终生不渝。病中曾作一梦,在水边一石上拾获一方纸,上面跃然四字「中华之恋」,魂牵梦系的故土情长啊!
小弟开复是爸妈的老来子,从小聪明过人,在顶尖的卡内基美仑拿到计算机博士,现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方面有杰出表现。他和爸爸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但此次病榻前挖空心思购食、喂食一概亲自服侍。弟妹先铃是现在少见的贤淑女性,全心相夫教子,任劳任怨,乐在其中。他们的婚事,由父亲幕后安排,见二人恩爱,最令爸爸安慰。

more

There are a lot stories behine new Google's vice president Lee Kai-Fu that you may not know!

First of all, it's the story of him with his father and mother. Secondly, it's the story about the family of one his father's best friend. Here I just post small pieces of these stories.

After I read the story about Lee Kai-Fu's family, I wonder what will be Kai-Fu's fate if his mother was not brave enough to escape the communist China in 1950. Jiu-Jiu's mother hesitated then and her decision costed her a husband, a united family for her life. I wonder what will be Kai-Fu's fate if Kai-Fu was not brought to US by his big brother when he was 11? What if Kai-Fu's mother and father did not want him? (When Kai-Fu was born, his father was over 50, and his mother was 45) Still too many questions.

Wish Kai-Fu good luck!

About his father, see thepost up!
About his mother, see the following post
About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ther, see this post
About the explosive story of another family related to his father see this post

more sources

more

One story related to Kai-Fu's father

Kai-Fu's father once went to Hongkong in early 80's to meet one of his friend's son, you may not know that story behind this young man and his family is also one heck of record of China's history. If Kai-Fu's mother didn't escape from the red China in 1950, what will be the fate of Kai-Fu?
Keywords including: CCP, KMT, mainland, Taiwan minister and his mainland family, Culture revolution, HongKong in early 80's, Li Ao, suicide at the Taipai international airport....Here is the abstract:

魂断台北
作者:九九


--------------------------------------------------------------------------------

在国民党“不准看活爸爸”以后第八年,国民党又日新月异的修补他们的家庭伦理道德了——他们竟从“不准看活爸爸”,前进到连死爸爸都不准看了。这一新猷就是台湾报纸封锁的“杜九森事件”。——李敖“千秋评论集”《活爸·死爸·黑》
内容提要
九九(原名杜九森)是国民党台湾“财政次长”、“代部长”杜均衡之子。1949年西南解放前夕,杜均衡先生遗下家人从成都逃往台湾(当时九九尚在襁褓之中)。这一去,咫尺之隔竟成天涯!30年坎坷生活,命运遭际,实难言之!1981年,九九及受尽苦难的老母亲终于在香港与杜均衡见面相认;1983年,杜均衡在台北病逝,九九要求赴台为父亲奔丧,竟遭台湾当局重重阻挠。最后,他不惜以自杀抗议,只身闯关,终于酿成惊心动魄、血泪交织的“9·28”事件,震动海内外新闻媒体。著名作家李敖盛怒之下,撰写《活爸·死爸·黑》长文,毫不留情地痛击台湾当局违背天理人道的行径。
作者怀着一腔悲愤和赤诚的责任感,写下了这充满人间悲欢离合而又交织着哀怨喜怒情感的动人故事,详述了个人难以想象的成长经历。

Check it out

more

李开复和父亲

看到父亲多年来的工作,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儿子为什么能把那么多智慧和激情投入到学业中去。事实上,父亲对儿子的影响还不只这些。
开复成年以后,试图把对父亲的零星回忆编织起来,发现父亲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而且“他非常不爱讲话,只是埋头写他的东西。”
  童年的时候,开复每天晚上都会去父亲的书房,看他伏案写作。那个男人个子不算高,寡言少语,平和从容,难得一笑,即使高兴的时候,也只是把一丝淡淡的笑容挂在嘴角上。可是父亲的笔似乎永远也不会停下来,那里面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激情。开复还小,看不懂其中奥妙,但却已经感觉到,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支撑着父亲,这让他好奇极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力通常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什么。在开复的心目中,父亲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给他留下经久不褪的烙印。多年以后回想当日情景,他渐渐明白是父亲为他上了宝贵的第一课,给了他第一个人生启示。那并不是父亲的成就,而是父亲的品行。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说:“父亲的成就是儿子最大的荣耀;儿子的善行是父亲最大的骄傲。”可是在这个家庭,无论父亲还是儿子,始终把品行当作为人处世的第一要务。很多年以后,开复已成为世人瞩目的计算机科学家,才华出众,但他仍然认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智力,而是品格。有一次他和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在电视上讨论学生的素质,后者把“人品”排列在“智力”之后,这让他极为震惊,结果导致了一场公开的辩论。他对于人的品格的认真和执著,甚至让电视机前的那些中国学生也有些惊讶。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家庭有一份最重要的遗产,它来自他的父亲。
  父亲工作的时候相当专注。每天清晨,他总是以一个60多岁的老人所能具有的最快的速度开始工作。他对桌子上的稿纸和资料几近疼爱,堆得越高越是混乱,他就越是兴奋,甚至常常对着桌子说些旁人听不懂的话。每当他写完一本书,长长地抒出一口气来,开复就会走过去,偷偷看看父亲写了些什么。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刘少奇传》、另一本叫《林彪评传》、还有《邓小平传》和《周恩来传》。对一个刚刚上学、又完全没有大陆生活经验的小男孩儿来说,要理解这些东西是困难的。他只觉得父亲脑子里面的世界是那样宽广多彩,无边无际,一直伸向遥远的地方。
  他会偷偷地伸手触摸父亲写下的文字。就在那个房间里,他第一次看到爸爸最珍爱的那个条幅,并且认识了上面的字。字是钱穆写的,苍劲而又从容: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当年父亲的朋友看了,都说这就是父亲;后来儿子的同事看了,又说这就是儿子。李开复自己说,第一句像他,但第二句的境界,他与父亲比起来还差得远。也许他真的是一半像父亲,一半像自己。可是你无论怎样看待这幅对联的含义,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力。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年轻人的禀性和思想虽然叫你觉得新奇,其实都是几代人延续和发展的结果。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他们父辈的深深的烙印。
  当年父亲为官一场,却又厌恶官场风尚。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政权顷刻瓦解,他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对政治也已彻底失望。他辞官回家,拼命写作。他是那种少有的出身官场又没有沾染上官场恶习的人,拥有独立的精神,而且坚持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率真坦然,既不附势,也不媚俗。他热衷于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时候台湾海峡两岸势不两立,没有政治往来,没有经济往来,连民间往来也没有。台湾没有大陆的访问团。大陆这一边也是一样,没有台湾游客,没有台湾企业,也没有台湾人的投资者。警察公开监视那些在台湾有亲友的人,说他们有“特务之嫌”。大陆的报纸上总是说“解放台湾”。台湾的报纸上总是说“反攻大陆”,吹嘘“蒋总统”多么英明,或者诅咒大陆是“共匪”。两岸都在自己的孩子中间培养着敌意,但开复的父亲是个例外,他从来不说这样的话,也从来不在儿子面前贬损大陆。事实上,父亲对共产党高层领导人有着很深的了解,晚年陆续写出书籍,几乎全部牵涉共产党的领袖,却从来不肯按照台湾当局的要求把“中共”改成“共匪”。他本性孤傲,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总是说,做人应该秉公周正,每个国家每个政党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他就是以这样的观点来评价海峡两岸的是是非非。所以他的大部分著作在台湾和大陆都不能容纳,只有香港肯出版。但这些事情都是开复长大之后才能悟出的。至于当时,开复只是在奇怪,父亲为什么只是不停地写作却从来不肯拿去出版?
  开复11岁那年,家里多了一个话题,那就是该不该让这孩子到美国读书。当时这个又矮又瘦的男孩儿完全不能理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父亲出面阻止,他一定会很乐意地留在父亲身边,但是父亲什么也没有说。父亲从来不肯说出对这个儿子有什么期望,现在只是平静地看着儿子从他身边离开。
  儿子就这样离开了父亲,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到达异国。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心理倾向,离父母越是遥远也就越是在内心深处激发起对父母的依恋,开复也是一样。闲下来的时候,他忍不住向着东方遥望,他能感觉到他的家,感觉到母亲在他耳边絮叨,但却怎么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
  不过,父亲的形象仍旧在他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后来说,“在美国上中学的时候,只是想跟着父亲的路子走,因为我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像这样发自内心的交流,在这一对父子之间很少发生。就像很多父子一样,他们也有太多的情感和太多的话放在心里,想要告诉对方却又始终不肯开口,也不敢猜测对方外表之下的真实想法,结果是,彼此都觉得越来越远,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才忽然发现原来父子之间竟是如此心心相印。
  到了1990年,在离开大陆40年之后,父亲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四川。这是“很震撼的一次旅行。回来后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回到台湾的那个晚上,81岁的老人把自己在大陆拍的照片取出,令家人观看,指出哪个是祖母之坟,哪个是家乡的文殊院。又交代家人,在他去世后一定要将他的骨灰送回家去,葬于祖母身边。最后取出一方石印,那是四川一位金石篆刻家送他的纪念。老人默默诵吟石印上的诗文,及至念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时候,不禁失声。
  这一切都是妈妈在电话中告诉开复的,那时候开复正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为了突破他的语音识别技术,昼夜苦读,根本没有机会回到台湾去看望父亲。儿子和父亲一直依靠电话保持着联系,直到1994年的那天清晨,电话铃声响起,这一次不是父亲,他听到了姐姐的声音,在心底感到一阵颤抖。姐姐用她最伤感、最沉静、最温和的声音告诉他,说他再也不能和父亲通电话了。
  父亲终于病逝的时候,面容安详,嘴角带着微笑,但所有家人都明白,在他的内心深处必定留下极大遗憾。他在弥留之际曾经告诉儿女,他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来到海边,在一块石头上捡到一方白纸,上面写着:“中华之恋。”还说,他有一个计划竟然不能实现,那就是再写一本书,书名叫做《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当然他也把他最珍爱的东西遗传开复,表明他在多少年以前就对儿子有着巨大的期待。父亲的遗产就是那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拿着这条幅的时候,开复感觉到父亲的力量。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人,同时也是最富有的人。此后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它带在身边。回到中国的时候挂在他家的墙上,回到美国的时候仍然挂在他家的墙上。回想过去种种,还有以后的路,他渐渐明白,父亲是在用他自己为儿子作榜样,用一种无声的权威指引儿子的未来。父亲的品格丰富了儿子的生命,而儿子的品格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这与智慧无关,与财富无关,与权势无关。

more

开复的母亲

开复出生的那一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对这样年龄的女人来说,分娩的过程与其说是一次生理上的煎熬,不如说是精神上的炼狱。很多人都说她的年龄不再适合生这个孩子,母亲只是轻轻地重复着三个字:"我要生"。分娩的那个夜晚,医院的专家说,"这孩子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看到这女人眼睁睁地望着他,专家又说:"科学上低能的概率大一些。"但是母亲还是那三个字:"我要生"。
就像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在这个家庭里,母亲对孩子有着更强烈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小儿子的出生让这个中年女人的生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她坚信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他的宠爱最甚、期望最高、管教最严。
母亲的视线里永远都有这个儿子,而且是把一种非常标准的中国式教育施加在儿子身上。她要求儿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开复多年以后回忆说,"就是无论什么都要最好,不会有任何一项可以通融。"
开复本来聪明,又如此努力,所以成绩很不错。这让妈妈满意,但是儿子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讨厌背书,讨厌考试,讨厌做作业。最讨厌的是课堂上的那些纪律。他天性调皮,上课总爱动来动去,还爱讲话,爱和老师作对,所以总是挨打。那老师姓徐,惩罚学生的方式之一,是用竹条打手背。
母亲对儿子的淘气行为不大在意,她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次次争先。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分数不好,开复心里一阵害怕,怕母亲打他,就把分数改了。他改得很有技巧,等母亲签字之后,又改回去,所以母亲和老师都没发现。这对他是个巨大的鼓励,连续几天都很得意。然后,他第二次修改自己的分数,不料这一次弄巧成拙,留下痕迹。他觉得这次不可能蒙混过关,索性学着母亲的样子挥一下手,就把卷子扔到水沟里去。
1972年春天,开复过完11岁生日之后不久,大哥从美国回来,看到这孩子在如此严厉的管教之下读书,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承受着升学的压力,千辛万苦拿回一个好分数,也不知道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忍不住说:
"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奇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现在,这位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母亲,居然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那一天,母亲把手放在儿子的头上,对他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
开复敬畏地看着母亲。她是个独裁的、严厉的女人,信奉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但是现在,她居然让他自由,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她了解自己的儿子,明白大洋那边有他的未来,明白他的儿子是属于全世界的。
最优秀的人都应该属于全世界,这本来就是这个女人的信念。
多年以后,如同妈妈期待的那样,儿子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闲下来的时候回首往事,他就"特别感谢母亲虽然这么严厉,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我自由。"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的起跑线上,那就确立第二个观念:你不仅仅属于你的父母,你属于整个世界。

more

Chinatimes should apologize for yesterday's report.

Instead of Edith Brown Clement, John Roberts got the nomination today. Chinatimes' reporter didn't even mention other candidates in the short list

more

长虹追债获阶段性胜利 瞄准APEX在美资产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07: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北京报道

  7月19日,四川长虹发布公告: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的控股股东APEX及主要股东季龙粉将持有的股份悉数质押给四川长虹,以此作为长虹应收APEX货款的担保。公告透露,APEX与季龙粉分别持有中华数据1.65亿股、5770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51.94%、18.14%。



  “质押APEX及季龙粉持有的中国数据股份,以此作为长虹应收APEX货款的担保,这只是长虹解决APEX问题的第一步。这是长虹与APEX打破僵局的开始,也是长虹与季龙粉正式角力的开始。”一位长虹内部的高层人士透露。

  此前,季龙粉在中国大陆的代理律师、北京力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曙光曾向记者表示:季龙粉最大的希望是获得人身自由,回到美国。季为此在极力还款,以获取自由。

  19日,记者致电张曙光,向其询问季龙粉现时是否已获自由,张以“不方便讲话”为由回避了。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也表示,还没到划句号的时候,不方便发言。

  长虹法务部负责人王晓鹏表示:“中华数据广播股权的抵押,无疑是长虹追债最大的阶段性成果。”

  担保价值仅及欠款零头

  长虹19日的公告显示,中华数据的股份仅对APEX所欠四川长虹的部份货款提供担保,而不是对全部货款提供担保。

  采访过程中,长虹员工同样十分关心中华数据价值几何。据中华数据2004年第三季财报显示,中华数据的主营业务为采购及销售消费内电子产品及有关部件(占整个业务的95%以上),另外还包含少部分数据广播软硬件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2004年1-9月,中华数据的营收为2.2亿港元,而2003年同期营收仅为1900万港元。

  中华数据在2004年12月停牌时的股价为1.44港元,据此推算,长虹目前持有质押股票价值约3亿港元。据四川长虹的预亏公告,长虹对APEX应收账款的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3亿港币仅为一个零头。

  有分析人士认为,长虹并不在乎中华数据价值几何,在乎的是香港的融资渠道:目前,APEX及季龙粉共计向四川长虹质押中华数据70.08%的股权,如果季龙粉无力还款,四川长虹将成中华数据的绝对控股股东。

  但长虹内部人士认为:这并不表示长虹与APEX的纠纷已经划上了句号,这还是只是一个开始。在APEX一事上,长虹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小损失。中华数据的股份只是APEX的部分资产之一,长虹要尽可能降低损失,接下来的办法将是对季龙粉在美国或是其他地方的财产进行处理。

  季龙粉去留与美国诉讼

  记者采访获悉,长虹的下一步谋划,是把APEX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包括专利、商标、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作为还款担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季龙粉无法还清货款,这些资产将成为长虹的资产。这也正是长虹在美国提出的诉论请求。

  据曾经负责北美市场的长虹员工告诉记者,APEX在美国有两栋大楼及一个20万平方米的库房。有消息称,长虹已经对APEX的这些财产进行了审计,总共价值数亿美元。

  “如果说长虹看中华数据的融资平台,那么长虹看中APEX的则是其品牌。”

  长虹的如意算盘是,直接向美国零售商场发售贴有APEX的产品。这样,长虹通过APEX直接面对消费者,略去了在美国重建品牌的过程。

  与长虹在中国的地位一样,APEX是美国低端家电市场销量最大的品牌。长虹出口部的员工这样比喻:美国喜欢大房子,客厅里、卧室、厨房、洗手间都有摆放着一台电视,客厅里的电视只有一台,主要为日本家电厂商的产品;而其他地方,摆放的都是APEX品牌的产品。

  但一个障碍是,在美国沃尔玛这样的超市已经看不到APEX的产品了。

  另外,能否实施该计划,掌控季龙粉至关重要。

  代表新科与APEX打了3年官司的海问律师事务所陆志芳律师表示:“如果季龙粉回到美国,告诉法院说在中国的所有协议都是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签定的,美国地方法院可以不予执行。那么长虹这一希望都将化为泡影。”

  陆志芳分析,股权质押可能是双方妥协的一个结果。长虹在美国的诉论可能会遇到压力,因为法院在诉讼一方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可能要求暂时休庭,而长虹又不愿无限期拖下去;季龙粉同时希望获取人身自由。质押部分股权回到美国参与诉讼似乎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陆认为这样的后果相当危险。因为季回到美国后,就再也不在长虹的控制之内,季将以种种理由拖延官司,长虹将面临漫长的诉讼过程。
  相关报道

more

季龙粉被拘 长虹2003年在美遭巨额诈骗案再调查

( 21世纪经济报道) 12/2004

  或许长虹并不乐意面对曾被欺诈的事实,但它似乎更加无法容忍将欺骗者纵容。

  近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配合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有关警员已于10月下旬,在深圳将美国APEX公司董事长季龙粉刑事拘留,理由是涉嫌“票据诈骗”。

  了解去年那场长虹风波的人,对季的名字定不陌生——03年3月,某媒体刊出《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一文,掀起轩然大波,当时长虹连发布公告斥责此文“纯属捏造”。

  而人们却在长虹股份2003年年报中发现,那里确实记录了APEX拖欠长虹应收帐款44.466亿元的事实。今年三月,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仍言之凿凿“长虹与APEX的合作状态良好”。不过,事实上下半年起双方的合作已基本停滞,只是股份公司2004年半年报上,APEX仍然高悬着40.146亿的欠款。

  四川警方此次行事显然颇为隐秘,眼下距季被刑拘已一月有余,外界对此消息仍没有半点反应。

  但总有消息灵通人士会被惊动,除前述渠道外,记者还从日本某著名家电企业听到一个消息版本,季龙粉的被捕系四川省国资委与四川警方联合部署的。

  20日晚,记者先后致电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田队长和李政委,他们的反应出奇地一致,“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到透露的时候,希望你们不要介入,找什么级别也不会告诉你详情。”不过,他们并不否认季已被刑拘的消息。

  由于季同时还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08016)的董事局主席,记者于24日下午一再致电该公司在联交所登记的号码,但发现竟为空号。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这家联交所公司未就其董事局主席的近况发表任何声明。

  季龙粉的生意族谱

  消息人士透露,警方在此次行动前,曾先后到上海、江苏、天津等地与APEX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调查取证。

  事实上,他们走访的路线——镇江江奎集团、上海世贸进出口公司、天津天大天财(000836),基本能还原季龙粉在国内的关系网。

  APEX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到被台湾《天下》杂志称为“似流星般地崛起”为美国DVD市场和彩电市场叱诧风云的公司——2000底,它超越了Sony和Panasonic,成为美国DVD市场的新霸主,江苏宏图高科及旗下的江奎集团“功不可没”——长虹在其彩电业务上的“贡献”还是后话。

  记者了解到,季龙粉为江苏常州金坛人,1952年8月出生,1968年初中毕业后返乡务农,1972年被推荐进入复旦大学英美文学系英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邮电519厂任翻译。1980年调入上海外办,并被派至美国驻上海总领馆任行政助理;1984年季龙粉调入上海贝尔公司,任中方行政外事经理;1987年赴美国加州自费学习。1992年,季龙粉在美国成立了三联公司,并自任总裁,由此逐渐发迹。

  成立于1997年的APEX公司,正是由季龙粉任董事长兼总裁的美国三联公司、香港大洋公司和原镇江江奎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其中江奎占15%的股份。

  也正是这一年起,APEX开始在美国销售DVD,当时主要便是江奎公司的产品。江奎集团总经理王伟曾这样对本报记者描述开拓美国DVD市场的背景,“进入美国初期,我们对市场不熟悉,因此与三联公司联手开拓市场,我们的目标是进大连锁店,不进小连锁店。再难再苦绝不改变目标。”

  王伟坦承,为了开拓美国市场,有一个阶段,宏图高科承担了向APEX赊销放帐的巨大风险:“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后怕。”

  正是有了宏图高科和江奎源源不断地供货支持,APEX在美国DVD市场迅速崛起,APEX品牌的DVD销量从1997年的10多万台,骤增至2002年的900万台。季龙粉本人因此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5位企业家之一。

  带着凡此种种的光环,季龙粉不断折返中国,以俘获新的合作方,扩大自己的商业地盘。

  比如,2001年季龙粉曾在上海“钓”到一条大鱼——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底组建的上工投具有强大的政府背景,承担着上海市国资委授权进行国有资产经营的重任,除从事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外,它还承担着投融资和上海工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重任。

  当年4月25日晚,季龙粉曾代表APEX与上工投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工投当年向美国出口家电产品数量将达到500万台,计5亿美元。上工投总裁王国维当时雄心勃勃地表示,要争取在5年时间内,形成向美国出口DVD、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空调冰箱等多种家电产品销售额在100亿美金以上的规模。

  在此后,季龙粉还物色到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天津大学旗下的上市公司天大天财。天大天财以江苏常州的“星球”作为DVD生产基地,向APEX供货。

  就在当时长虹被欺诈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季龙粉在美国仍兴奋地对记者透露:“天津大学副校长兼天大天财董事长寇纪凇明天就要到洛杉矶,天津市人大副主任也要过来,他们给我1000多亩地,让我到天津去办厂。”

季龙粉被拘 长虹2003年在美遭巨额诈骗案再调查


http://www.nen.com.cn 2004-12-25 09:31:38 东北新闻网

  空手道

  不过,季的合作伙伴,似乎都不长久。

  在季龙粉曾经的商业伙伴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季龙粉是骗子”的抨击。比如,对于季的第一桶金,坊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自己的说法,在美国回收废旧金属,并销往中国。但在另一知情者口中,这桶金的攫取过程却充满了血腥味——来自他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扬声器。

  “都是老套的手法,先是信誓旦旦地承诺,待货物到手后,便寻找种种理由不付款。当年的受害者包括四川电子进出口公司、上海电子进出口公司、武汉电子进出口公司以及季龙粉家乡常州的一家喇叭厂。”该知情者介绍,与财大气粗的电子进出口公司相比,常州的那家喇叭厂是集体小厂,出于对家乡人的信赖,他们向季龙粉的公司发去了约200多万人民币的扬声器。然而,货到美国后便石沉大海。

  记者去年在美国时曾直截了当地质问季龙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季对此提问颇为恼怒,他回答:“我去提货时。发现这些扬声器已全部发霉,如果我要提货,就要付关税和运费,所以我在码头就把他们全部扔掉了。”季承认,那批货有30多万美金。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DVD产品出口代理商——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同样有过惨痛的经历,早在2000年7月,中国五矿就开始向APEX供货,“这个阶段APEX付款很快,并催厂家拼命发货”,新科的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然而到了年底,却形势陡变,APEX扣押了中国五矿到期的应付货款2200万美元,迟迟不肯交付。”

  去年3月,在洛杉矶,季龙粉就此事向记者解释:“新科的DVD没有防盗版功能,美国防盗版协会要我们把机器从货架上搬下来,为此我每台DVD损失9美元,新科应该把2000多万美元损失先还给我。”

  就此说法,新科集团董事长秦志尚面对本报记者,愤怒地回应季龙粉:“APEX指控新科DVD有质量问题,是强加于人的莫须有罪名!”结果是,中国五矿与APEX对簿公堂,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了诉讼。2002年底,中国五矿获得了仲裁胜诉,并请求美国法院帮助执行。目前,该案仍在执行中。

  即便是为季早期冲击美国市场立下汗马功劳的宏图高科同样难逃厄运。季对当初为助其开拓市场而承担巨大风险赊销给自己的宏图并不仁慈。记者手头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末,APEX以及宏图高科在国内的出口代理商上海世贸及宏盛科技旗下的凯聚电子,拖欠宏图高科DVD货款合计高达4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贸和凯聚的欠款也是APEX欠宏图货款的一个组成部分。

  “后来APEX不还钱,我们就不发货了。”江奎的一位高层说。该高管还介绍,从去年底开始,江奎与APEX已基本断绝了业务往来,江奎已在美国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迄今,APEX仍拖欠着宏图高科1000多万人民币的DVD货款。

  然而,欲速则不达,季龙粉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渐渐露出了破绽。

  不但中国五矿与它对簿公堂,宏图高科也在三年前紧急刹车,不但不再给APEX放帐,并且开始了追债行动。知情者透露,仅2002年一年,宏图高科总会计师应文禄就6次远涉重洋,前往洛杉矶追讨欠款。

  据说,由于宏图高科和江奎已停止供货,季龙粉十分生气,今年7月,已将APEX在镇江合资企业中60%的股份转让给了澳洲的一家公司。

  江奎总经理王伟还说,早在2001年,江奎就已退出了APEX公司。“我们曾经被套,但发现早,跑得早,终于跑掉了。”王对此不无庆幸。

  而上工投也在与APEX签署协议不久,发现了路途险恶,将曾经的勃勃雄心化解得悄无声息。

  即使曾与APEX关系紧密的天大天财,现也已停止向它供货。根据天大天财2002年年报,当年应收帐款为4.126亿,比上年增加了150.87%,原因系“应收出口货款增加所致”。而天大2003年年报显示,其应收帐款降至1.38亿,比上年递减66.50%,理由则为“收回DVD款所致”。

  据知情者说,现仍在为APEX提供DVD的有两家企业,“常州的星球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的杰科电子有限公司。”

  长虹为什么?

  但依旧让外界困惑的是,如果不是长虹在01年后的高调入场,当时在国内败迹已露的季龙粉或许早就结束他的黄金周期——历练如倪润峰者,何以如此冒进?

  早在2001年6月18日,记者调查APEX与宏图的往来时,曾询问时任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的施正平,他在电话中说:“这两年我们没有与APEX把业务做起来,就是因为不愿垫资。这样做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他还为当时宏图高科的处境担忧,“游戏如果运转下去,宏图就没有问题,一旦停止运转,宏图的应收帐款能否收回就很难说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施正平话音刚落,2001年7月16日清晨6时45分,满载着长虹价值200多万的各类彩电“直通美国”专列就缓缓驶出了绵阳车站。此时距离倪润峰退居二线后复出仅5个月时间。据说,长虹在与APEX大规模合作前,倪润峰曾亲往美国,对APEX进行了两个星期的考察。此后其副总王朝凤也曾赴美调查了58天。

  但结果是,到了翌年,长虹通过APEX向美国市场出口彩电已高达320万台,连同DVD销售额超过7亿美金。

  外界对此间原因的揣测是,复出后的倪润峰有尽快做大业绩的压力,因而忽视了对风险的考量。甚至中国驻洛杉矶领馆的一名官员当时亦曾对长虹的托大大为不解:“这么大的交易量,他们怎么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没有?”

  其后,季龙粉果然对长虹使出了如出一辙的把戏——不是不付款,而是说你的产品质量有问题。

  去年3月,长虹被诈骗事件被媒体披露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美国。面对记者的疑问,季龙粉一脸无奈:“要是我真的把长虹骗了,长虹起不来,是我的责任。但他们的电视机质量出了问题,与我没有关系。”

  季龙粉介绍:“长虹的背投在这里出了问题。主要症状就是开机以后不能直接进入画面,需要再按个钮才能收看。美国的客户不知道这样做,因此造成很大退货。”季说,被退货的背投数量约3万台,价值2000多万美元。

  为搞清真相,记者回国后就曾致电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施正平,当时施颇不耐烦:“这是企业之间的事情,不是你们记者该关心的问题。”

  23日晚,记者再次致电施正平,但他依然“往事不愿再提”。

  如今,人们更为关心的是,虽然季龙粉已被中国警方拘捕,但APEX拖欠长虹逾40亿人民币的货款是否能够如数收回?

  不止一位曾与APEX发生过业务往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担忧:“季龙粉手里不可能有那么多钱。”
  道理明摆着,APEX叩开美国市场的“敲门砖”是超低价,例如中国五矿发现自己供给APEX的一款DVD是112美元一台,但季卖给商场仅85美元一台——“这或许正是APEX能迅速打入美国主流大型超市的杀手锏,但这里面的损失一定是由中国企业自己来背的。”

  有业内资深人士为记者分析,APEX拖欠企业的货款,一般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肯定已经亏损了,另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被季龙粉转移或填补了前期超低价开拓市场的窟窿,剩余部分便是堆积或处于流通环节的尾货。

  回头来看,季的手法并不高明,中国商品的廉价和美国市场的诱惑,成为他在两个社会信用度完全不对等的国家进行对敲,并左右逢源的资本——在美国,他不惜以赔钱的方式自上而下地铺设高端渠道,以攫取对方的商业信誉,进而打造自己的商业光环。而在中国,季毫不吝惜地不断地透支着自己的商业道德,因为他相信,也证明了,在这里俘获后来者入局并非难事,哪怕是长虹。

  另一涉案的上市公司近日向记者透露,他们已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部门的电话,“对方说,长虹方面已经申请准备将APEX的部分拖欠款做坏帐计提准备,他们问我们是不是也要准备一下?”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记者在洛杉矶采访时,知情者就告诉记者,“长虹被拖欠的货款已很难收回,而倪润峰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在美国时,季龙粉不止一次地告诉记者:“长虹在中山有个年产500万台电视机的工厂,我已经与倪润峰谈好了,准备收购这个厂。”季同时透露,APEX将把部分股权转让给长虹。

  记者找到了当时的采访录音——

  记者:长虹是否会来控股APEX?

  季龙粉:两个可能都有,我想他(倪)控股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不能控制局面的话,我想他不一定愿意的。

  记者:你估计APEX值多少钱?

  季龙粉:APEX的市值不能用价钱来计算的,如果光买市值,他能否成功还很难说。

  记者:例如2亿美元,你愿不愿意给他?

  季龙粉:应该不会。现在APEX的市值远不止2个亿。

  ……

  或许在当时,参股或控股APEX公司,已成为倪润峰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一位接近季龙粉在洛杉矶工作的人士一语道破天机:“长虹收购APEX股权,其实质就是将长虹对APEX的债权转为股权,可视为债转股。”

  然而,由于去年的那场风波,长虹与APEX的幕后游戏未能继续演绎。今天,更是再无可能。

more

Is the obligated health inspection before the marriage really necessary?

YES!
I really wonder why Chinese government abolished the obligated health inspection before marriage. For human rights? Unlikely, because there are much more urgent human right issues needed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in China. Even if it's for human rights, it's still an arguable subject. Let's see why...
2 years after the obligated health inspection abandoned, the percentage of unhealthy or disabled new born babies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30% in Zhenzhou, the biggest city in Henan Province. In GuangXi province, less than 2% of couples accept health inspection before their marriage, the percentage of unhealthy new born rises to unbelievably high 21%, top all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In Haerbing, the biggest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number of babies born with Syphilis, a severe sex transmitted disease, was 9 in 2004, while this number was 2 back in 2003, the year Chinese government decided to abolish the policy. Compared with 2003, the babies born with Hepatitis B increase more than 50% in 2004. After the government abandoned this policy, very few people go for an inspection for themselves even if it's free in some cities, such as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However 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to see that more than 50% of people support the obligated inspection policy, sampling from Chongqing, Sichuan province and online polls.
Recently Helongjiang province passed a local law to reinstate the obligated inspection. Many legislators are also fighting for restoring this policy nationwide. If it's really a human right issue, probably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uman right of new born, the less protected side. That's why I mentioned it's an arguable issue even if you say obligated inspections violates the human rights of adults. From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 fully support the obligated inspection policy!

黑龙江成为国内唯一恢复强制婚检制度省份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2:45 生活报

  记者19日从省卫生厅获悉,修改后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6月24日审议通过,并开始施行。《条例》中明确规定:“本省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教育,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并留存男女双方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没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不予办理结婚登记”。

  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条例》的公布施行意味着从现在起,我省将再次开始施行带有强制性质的婚检制度。据了解,我省是全国施行“自愿婚检制度以来”唯一的一个通过人大修改条例的方法重新实施强制婚检的省份。

  仅有0.43%的新人自愿婚检

  据了解,我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展了婚前保健的宣传教育、咨询、指导和婚前医学检查。二十多年来,通过广泛宣传法规和婚前保健的重要意义,逐步强化了广大群众依法接受婚前保健的意识。到2003年10月,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5.79%,其中城市81.83%、农村69.63%。婚检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公民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3年10月1日,本着人性化、保护隐私原则,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开始施行。其中规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婚姻登记机关仅倡导新人进行婚检,而不再强制新人执行。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10月1日到2004年4月,该区的婚检人数仅为48例,而这期间道里区共有2210对新人办理了登记手续。据200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仅为0.43%,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突出问题,对出生人口素质造成了严重威胁。虽然政府仍然不断强调宣传“婚检有益下一代健康”,但收效甚微。

  婚检率下降 新生缺陷儿率上升

  据省卫生厅厅长金连弘介绍,我省每年约出生1.8万名缺陷儿,原因包括职业危害对女工身体的损害、近亲婚育导致的先天愚型和残疾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另外,近两年传染性疾病出现蔓延趋势,特别是乙型肝炎、梅毒等母婴传播性疾病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健康。而婚前保健和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预防先天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遏制缺陷儿出生的重要一环。

  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4月,哈尔滨市道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在进行孕检时先后检出了三个“梅毒胎”。该院妇产科医生张艺工表示,从前必须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梅毒在婚检时被查出后,婚检部门会做出暂缓结婚的建议,因此梅毒患者怀孕的几率很小。哈尔滨某区2003年妊娠合并梅毒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85例;2004年该区妊娠合并梅毒9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123例。我省某市2004年孕妇患性病的患病率是2003年的2倍,其中梅毒的患病率占性病总数的80%。

  婚检为何再次“强制”?

  省卫生厅基妇处处长姜相春说,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将强制婚检变为自愿后,我省婚检率大幅下降,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大幅攀升。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势必会造成人口素质总体下降,将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中早就规定:“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教育,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并留存男女双方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没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不予办理结婚登记”。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省卫生厅也曾就此与民政等部门进行商讨,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始终实行“后法优于先法”的原则,因此是否婚检应该按照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

  在2005年6月我省召开的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对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进行了修改。对其中第二章“婚前保健”中的相关内容重新进行了审议。代表们认为,原《条例》中规定的“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教育,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等内容并无不妥,因此未进行修改。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我省将按照新修订《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姜处长说,虽然新《条例》已经颁布,但是否能真正实施目前还是未知。6月初,我省卫生、民政、财政、司法等七部门就此问题曾召开会议讨论。大家均认为强制婚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强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口素质,造福社会。

  我省今后进行婚检时,除艾滋病、梅毒、淋病、麻风四项必须检验外,其他各项仍然按照自愿原则,由新人自行进行选择。《条例》中同时规定“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办理结婚登记时,未查验当事人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而给予登记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您是否赞同黑龙江恢复强制婚检?
能有效促进婚检普及率,赞同
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反对
无论强制与否都应进行婚检,无所谓



  相关专题:《婚姻登记条例》出台



相关链接
在北京婚检人士及孕产妇将免费检测艾滋病2005-07-16 15:41:00
石家庄政府买单实行免费婚检无人捧场2005-06-16 05:12:00
深圳福田推行新人免费婚检 增加艾滋病检测(图)2005-06-10 17:52:15
重庆过半市民赞成恢复强制婚检 但指其粗糙昂贵2005-06-06 09:49:00
郑州强制婚检取消近两年 出生缺陷婴儿上升三成2005-05-16 16:25:01
浙江宁波推出免费婚检 参加检查者仍很少2005-04-12 03:41:22
北京婚检率大幅下降 可能在全市推广免费婚检2005-04-03 14:41:32
河南将在婚检等例行体检中加入性病检查项目2005-04-03 01:41:00
2004年广州婚检率4.88% 广东拟推免费婚检(图)2005-03-30 14:59:52
广西去年婚检率1.55% 新生儿缺陷率为全国之首2005-03-27 13:20:44
山西太原推出免费婚检服务控制出生缺陷率升高2005-03-22 17:01:24
甘肃婚检率直线下降 专家呼吁一定要做婚检2005-03-21 16:24:06



more

Tuesday, July 19, 2005

Damn it.

Just put on a post for the new left, then find this article says that university tuition in China is the highest worldwide in terms of low income level of Chinese people! Damn it!

2005.07.20  工商時報
全球大學學費比較 彼岸最貴
大陸新聞中心/外電報導


教育、醫療、住房三大消費被稱為大陸民眾頭上的「新三座大山」,壓得一般大眾喘不過氣。據報導,以人均收入和支付能力比較,大陸大學收費不但高居世界第一,且高出日本三倍。專家警告,昂貴的學費使貧寒學子卻步,未來會構成社會深層危機。

東方日報報導,以人均年收入計算,大陸僅一千美元上下,日本則為三萬一千美元,是大陸的三十一倍,支付十一萬元人民幣僅相當大陸居民支付三千五百五十元,而現階段大陸大學學費、住宿費等開支平均每年在一萬元以上。

more

Hu prepares turning China to the Left.

He who called this new left China harmonic society (和谐社会), started his campaign already?
Many news 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are constructing an environment for him to act now. Will his scheme work, and what's in his mind anyway?
Will the education really become a vehicle for people moving from a lower class to a higher class whil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by former leaders, Jiang and Zhu, has created a huge opportunity gap between the low class and high class for high education?
Will his scheme hurt the business?
Most importantly, will his scheme create a truly independent middle class who will eventually form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mocratic society?
The following article says that since year 2001, the word "class" has been us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iles of central government although this word had been intentionally avoided before1999.According to a research conduct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only 20% of all population can be counted into middle class (I doubt it personally, the percentage could be even lower) and this number keeps increasing by 1% every year. 1% of population can be counted into elite class while 43% are peasants (really? that low?) According to LU XY(陆学艺) from CASS, recently many of low class people have lost their jobs or land and have not gotten the benefits from the booming economy. He claimed: this is not fair.
LU HL(卢汉龙) and Gong WB(龚维斌) especially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policy can not guarantee that people are equally treated when they are seeking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inally it seems that it's Jiang, instead of Hu initiated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classes". It seems that the China leaders' opinions nowadays may not as different as western media believes. Will someone believe that in fact Jiang prepared turning China to the left before Hu did? Now, let's see beef, Hu!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阶层地图:民众缺乏阶层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0:47 瞭望东方周刊

  2001年之后,中央文件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阶层一词

  7月中旬,关于阶层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0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和谐社会论坛”上,专家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2001年,当“十大社会阶层”的话题刚被提出时,曾经引起震动,而不久前,新华社全文发表了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科院与中共成都市委共同举办的这次论坛格外引人注目。
  极具隐喻的阶层地图
  7月14日正午是修路民工老王和同伴们的午休时间。他们在北京陶然亭路的街边席地而卧,头顶上是刺眼的太阳,面前是尘土飞扬的工地。
  老王今年36岁,入行20年,是资深的修路民工,“一天赚80元,每月结账。新手的话,大约是40元左右一天。”老王说。“我们都住朝阳公园那边,平房,有床,一个房间240元。还好,还好。”白白的牙齿在黝黑的脸上极其显眼。  沿这条路往西走是菜市口大街,从菜市口大街向南,可以来到北京有名的“上访村”。如果向北走,可以到西单,那里是高楼大厦与五光十色的商业广告牌组成的现代都市场景,白领、金领、粉领出没频繁。  这是城市地图隐喻性的一角。而在上述极具隐喻性的地图上,这十大阶层都有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已存在十大社会阶层,其中“中间阶层”占20%左右,“中低阶层”仍占人口的大部分。“该大的没有大起来,该小的没有小下去。这意味着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不稳定,是当前中国诸多社会问题的结构性原因。”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组长陆学艺在7月12日的“和谐社会论坛”中指出,“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缺乏阶层认同是现实
  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一位科级干部看到这一消息时立即对照自己,“我原来以为是第一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但再往下看,这一阶层是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我再往下找,发现自己最适合的是第五阶层,办事人员阶层。”
  按照阶层划分来看,办事员阶层是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专职业务人员。而他担心自己如果不小心工作会被抛向社会底层,他说,他周围的人对阶层划分都很有兴趣。
  “传统中国社会有很强的平均概念,少有中国人愿意露富,或是承认自己属于上流。而平均化的社会是不存在的。适当的社会差别能促进社会发展。”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表示,“无须恐慌阶层差别。”
  25岁的张小姐在一家知名外企从事公关工作,父母都是外交官。但是张对这些学者进行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仅仅是浅薄的社会表象,真正所谓阶层不应该这么定义,这十种阶层划分只能说明社会上存在的工作种类,而有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理财观念,都没有涉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社会学家龚维斌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人群之间的区别已经出现,并且日益明显。同时,这一切又处在剧烈变化中,人们对自己的自我设定也在不断变化。大家对阶层身份还缺少认同感。”
  阶层极不稳定
  按照中国社科院研究者的划分,根据职业状况,以及所占据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当前社会存在着十个不同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所谓“社会上层”包括了第一、二、三、四类中的小部分人:比如院士级别的高级知识分子,资产过亿的私营企业主,CEO级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大型国有企业高管,以及副部级以上干部等等。这些人大约占社会总人口的1%左右。
  第五、第六类,以及一至四类中除了社会上层的那部分人,构成了我们现存的中间阶层,即所谓中产阶层,目前约占总人口的20%,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
  第七、八、九、十则构成了社会的中低层。这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这些人所占有的组织资源几乎为零,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占社会总人口的42.9%。
  龚维斌分析道,形成这一社会结构,既与中国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善有关,也与一些具体政策有关。比如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城乡差距加大,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正常流动;“农民就是农民,工人就是工人,但中国却有农民工。这群人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造成了很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龚维斌说。
  “我们需要平衡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现在是拿的多的太多,拿的少的太少。”陆学艺说,“比如近几年,知识分子叫苦的少了。但是农民、产业工人的收入却相对减少了。有些人甚至失去了土地与工作。他们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这是不公平的。”
  陆学艺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需要通过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需清理阶级社会遗留弊端
  中国社会结构的传统表述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20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社会阶层的讨论,逐渐进入学术领域。
  “当时是改革初期,重提阶级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都意识到旧的阶级论不太适合中国实际。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社会结构做出较为科学的划分,这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社会政策的依据。”陆学艺表示。
  “2001年之后,中央文件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阶层一词。”陆学艺说。  尤其是胡锦涛“2•19”讲话第一次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一并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在走向合理阶层社会时,需要清理阶级斗争时代留下的,已经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的东西,比如更应该注重个人权利的保护,注重人权的维护,摈弃政府万能的意识,需要建立服务型政府等。
  用教育弥合阶层鸿沟
  “事实上,阶层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可怕。关键是阶层之间能否公平合理地流动。” 龚维斌说。
  就中国而言,目前促进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力是教育。其他促进流动的方法还包括就业和收入分配。而后两者又与教育息息相关。
  “教育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龚维斌与卢汉龙不约而同地表示,“阶层鸿沟的弥合首先要保证教育公平。”
  “当我看到农村的孩子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看到城镇的孩子要支付择校费才能上好学校,都感到非常痛心。高等教育录取方面也存在着很大问题,拥有优势教育资源的大城市却能比边远的省份享有低得多的录取分数线。我国目前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不平等。”龚维斌说。
  “我们要保证的是,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卢汉龙说。
  专家指出,在进入2005年后,中国高层对公平问题的强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胡锦涛总书记“2•19”讲话已经勾画出今后中国的社会政策走向,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演变。-
  社会阶层划分的由来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着手系统调研社会阶层。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讲话中表示:“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这是“阶层”一词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得以表达。
  2001年底,历时3年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出版。在这一报告中,社科院课题组的专家们首次提出了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并引起巨大反响。《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郑焰/北京报道

more

Monday, July 18, 2005

From PODCAST (播客) to 张靓颖

I had no interest to 超级女声 before. I am not a fan of American Idol whatsoever. Nor I thought that I would be attracted to a player in the game of 超级女声. However I acknowledge 张靓颖 is different. Although her voice is still crude(sometimes broken) and technically she might have not used her voice right, the explosive waves still hit me. Thanks to the neruda.imboke.com and fast growing podcast bloggers in China letting me get to know her. I will try to catch some moments of her latter! I wouldn't imagine that I will still be her fan after she gets herself a record contract someday, but she IS attractive because at least now she is still one of us! Go, 张靓颖!

Some day I shall try podcast too...it's cool!

more

作者le在chinatimes罗如兰blog的留言

时间:2005/5/6 上午 04:01:48 Top Bottom
来不及对罗如兰有进一步的想法,我的思绪已被回应的口水淹没了。回想起高中的我,读到蒋介石丢掉大陆时还会流下眼泪,同学駡我白癡,还问我是不是家里还有人在大陆,我回答,不清楚但从福建到这已十代移民了。爷爷奶奶受日本教育,唸日本书,讲日本话,看相撲,爸妈从我小时就讲著一口标準不带台湾腔的国语,直到国中从不知道他们可以把台语讲得那麽轮转。大学的我大概是对著国家民族有著最低关心程度的时候。唸书交友遊山玩水最大。出国唸书时,心里一直想著,以後交战时,我会返国服役上战场。当时,我认同的是国民党时期的中华民国.

刚出来时想家,看著那些其它在美国的中国人,不知不觉台湾人的优越感慢慢的浮现,我的心态改变了,台湾为何不自立於中国之外,为何要统一。当我心开始认同父亲的台独论述时,再看著那些满口台独道理的华侨口若悬河的敍述著过去如何的被迫害,台湾人如何的被压制,独立如何的好,开始时,想想好像有道理。但一年後看到了政局的纷纷扰扰及开始多接触国外的环境及想法,想法又变了,开始想著这些人会为了台湾而战吗?在美国事业有成,有家庭,不住在台湾,往返大陆观光经商不经几十回,答案是不会的。这些不会回去保家卫国的台独分子,只会在旁煽风点火,或选举时享受优待票回去观光兼投票,我开始回想,为什麽要战,为谁而战。我承认陈总统的正当性,也认同这个国家,但开始不认同那些翻脸不认人的去中国化分子。父亲是台独温和派,在大陆也有投资,曾有一次问及父亲,真打起来该怎麽办,身家性命如何,父亲眼也不眨地视这些他穷其一生勤劳所得的成果为粪土,但当问及为何不保持现状?他也说不上来。如果不能保證身家财产及亲人的安全,也不能确保独立真能带来国家富强及发声於国际,那为何要这样做?只因为奇檬子爽吗?如果真的要打起来,却只有我这个对国家立场开始摇摆的人愿意上前线,而那些年轻学子及社会新鲜人却十个有九个不愿上战场,那些有外国护照的政客及那些摇旗呐喊的台独华侨也不愿回来上火线。想想台独论述真会害死人,也扭曲了对文化历史的认同。

这次连战参返大陆,固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大家另眼看待,当大家以各种有色眼光去细细检视他的一言一行,大陆当局的接待层级,交流,民俗表演,甚至拿放大镜去验证采访记者的古往今来,焦点就失真了。当大家在抱怨去机场是多麽的不便,抱怨为何连战出国就都交管,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何他们可以去机埸,连战不行,为什麽有人要去机场抗议导致问题失焦,为什麽连战出国,你可以认定是连战的错,但阿扁回国,有人抗议阻碍交通就是那些反对党的错,错就错,为何还可以拍警察的桌子,教坏囝孩人大小。

台湾就是这样,内耗不断,当先人在胼手胝足的打拼时,台湾向上提昇。现在,没有努力只有虚华的优越感,加上多数人只会在事後或网上放炮,政客口水满天喷,有表现有上电视才会有选票。当少数人在怀念日据时代的治安及民情风俗时,当时你有言论自由及选择自由吗?当我们多数人主张和平过日子,维持现况,就是有人只会在旁煽风点火百般不愿意,只因不是”他”去大陆。去中国化,只因为意识型态做祟。

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过著一般的生活,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我相信当我飞越大陆河山时,也会不禁的泪流满眶,就像年初首航一样。

当台湾面临不得不战的时候,我也会义不容辞的去保家卫土。


作者:ting
留言时间:2005/5/5 下午 04:55:43
\"第一次到北京,到了天坛,紫禁城。说真的,从小读的历史就好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开始播放,心中的感受是从来没有过的。在皇宫中走著走著,就好像走入过去的时空一般。对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我而言,北京之行就好像是走了一趟对历史的见證。北京的同事,也是我另一个故乡的家人。\"

感同身受。多数人,包括立委诸公,都是唸同样的教材,在过去数什年的环境成长的,不少人都去过国外观光,但看到书本上写的国外(美日欧)古迹时,大多有著相同的感觉自然的浮现。到大陆也是一样的,大家都唸了那麽多书了,特别是中国史,从黄帝到满清十大皇朝,到民国成立,到对日抗战,国共内战,如果觉得缺少了台湾本地史,那大可适度地调整,也不需要去恨中国,去恨大陆的一草一木,或去中国化,或把跟中国有关的人全都打成红五类。如果看到古罗马竞技场是那麽地让您讚叹不已,那看到天坛紫禁城应是同样的激动的,不是更应该的吗?

历史跟文化是文明代代相传所留下的遗迹,当你抹去了过去,等同否定你的过往及人生。台湾人或中国人都认同先辈所留下的传承,也都使用相等的工具及文字,烹调同样的食物,更相信相类似的神鬼俚俗,我们有种就该完全的去中国化,像韩国人一样”去中国字””改汉城”;假若做不到,为何要完全抹去过去呢?国民党失去了大陆,躲在台湾,洗脑台湾,延迟台湾民主,不管你怎麽说,已经过去了。放眼现实,形势比人强,台湾”奇蹟”正在衰退,若还是在一昧地沈浸在内耗及鬥争中,及独与不独的争论中,我们会更没有本钱去跟大陆谈判。十年前有谁想得到大陆经济今天已淩驾我们之上,我们唯一自豪的本钱已逐渐失去,日後凭什麽去跟人家谈。

如同前述,我觉得本人父亲的台独执著已随著时间在退化,也许他还想奋力一战,但也开始犹豫了。台湾逐渐地国际化,越来越多人走出台湾看看世界,是只是虚华地带回照片,嘻嘻哈哈的,还是真的有学到点东西?但那些坚持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者正逐渐地把大家带上一条不归路。

不论陈总统是否真心地想跟胡总书记谈,岂码他似乎愿意一试。

我不认为媒体只对连战说好话。他们说出了多数台湾人的心声,维持现状共创未来。这也是为何多数人在今天只想看王建民投球,不想理会政治人物的来来去去。

update:
作者:新闻同业
留言时间:2005/5/5 下午 05:55:53 Top Bottom

罗如兰算是我满欣赏的前辈记者 不过他这篇感性的文章 倒是让我对他改观了
过去我欣赏是他的批判性 而这次对他的失望也是他的批判性
毕竟一个人的批判性若是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批判性是很危险也可可笑的

你在文中提到
---------
就只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我还觉得连战家族满奇怪。台湾人连横在日据时代逃到中国,恢复中国籍,还把儿子捐出去对日抗战。父祖两辈都「离经叛道非主流」,怎有连战这麽保守的後代?
-----------

但你可知为何当初连横会逃往中国吗

那是因为当时日本殖民台湾,将鸦片专卖,美其名为渐禁鸦片,实则广发鸦片吸食许可證。日本殖民台湾财政提早独立,正是靠贩卖鸦片毒害台湾人身心而来的 。当时蒋渭水等人对此不满,状告到日内瓦国际联盟,让日本政府相当难堪;这时日本政府却请连横在日本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鸦片有益论\"

「台湾人之吸食阿片,为勤劳也,非懒惰也。为进取也,非退守也。今能享受土地、物产的利益,是先民开垦的功劳,而先民得以全力开垦,正拜鸦片之赐。…鸦片不仅无害,甚至还被称为长寿膏,是有益的。」,又说:「此次再请特许者二万五千人(即本年增加许可吸食鸦片者),不过占全人口二百分之一强尔,无大关係,亦不成大问题,又何事议论沸腾哉?」

连横在发表「鸦片有益论」後,台湾的知识界对他失望极了。连横原是属台中「栎社」的社员,该社决议让这思想上,言论上要毒化台湾人的连雅堂开除会籍。 连雅堂在众怒之下不得不在一九叁○年叁月离开台湾。

不知道连横此举是不是叫做反骨呢

------------------
再者你又提到
---------
「连战为他祖母沈太夫人悲伤,也让我十分感动。一个台湾老太太被埋葬在中原异地,做了六十年的孤魂野鬼,她的金孙想来看她,还要被骂卖台。老太太难道不该问,为什麽台湾要遗弃她吗?」
----------
究竟是谁将连战的祖母遗弃在大陆?历史的发展很清楚,是大时代的悲剧吗?还是是国共内战?还是民进党政府?是谁逼国共如此恶鬥?有人逼蒋介石与毛泽东如此恶鬥呼?
许多人将其怪罪於大时代的悲剧, 当我采访一位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台湾人後, 我对此有不同的体认,稍後我在告诉你他的故事。

因为你又提到了
----------
不管喜不喜欢他,但原来他也是一个有童年的人,只是他的童年和你我很不一样。在「去中国」的压力下,一个人竟然必需紧紧的隐藏他的中国童年经验,直到他已经年近七十,再也没有什麽可以失去为止。
-------------
连战必须隐藏他的童年,是始於何时?始於民进党政府去中国化之後?还是始於国民党专政的汉贼不两立时期呢?你的思考很跳跃!
我很想问问你 过去国民党专政时期 台湾人敢回忆他在日本统治下的童年吗?敢大声说出他在日本统治下的生活点滴吗?

或许有人会说,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被日本奴化了,但你别忘了你我唸过的教科书是怎麽写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
我抄录给你阅读一番
-----------
台湾官民「莫不义愤填膺,齐声反对」,组织台湾民主国,日军攻陷台北後,唐景崧等渡海至厦门,由镇守台南的刘永福继续领导抗日行动,虽然屡创日军,终因「寡不敌众」,台湾陷入日本手中;但台湾同胞始终心向祖国,英勇抗日事件层出不穷,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蹟。
----------
一九四五年国府统治台湾,面对台湾人要求与政治改革、自治,陈仪却以台湾人受「日本奴化政治意识退化,缺乏自治能力」为由,不但反对台人的政治改革主张,甚至还要求延後台湾适用当时甫通过的新宪法。

如果你也熟读日治台湾史,你应该会读到,一九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陈仪以福建省省主席身分来台考察,参观日本举办的\"始政四十週年纪念博览会\" 。当时陈仪不但极力盛讚日本治台,还将之捧为「万般施政的镜子」, 岂料, 十年後,日本战败,他却对台湾人说抗日是为了解救台湾同胞。

按照国府教科书所说的,台湾人始终抗日心向祖国,为何还有被奴化呢
国府建构矛盾连连的历史,你难道没有丝毫的反省吗?

你说 连战的祖母被遗弃在中国
让我来告诉你一个例子

一九四五年後,国府因为国共内战吃紧,紧急徵召台湾人从军,当时并未言明要赴大陆战场,结果这些住在亚热带的台人,竟在隔年就被送往中国华东华北东北参加作战了,结果可想而知,国府军队一路败退,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被共军俘虏 在文化大革命时,他们因为台湾人的身分,被划为黑五类,遭受一连串惨绝人寰的批鬥

请问你,是谁将他们遗弃在中国的呢,相对於连战祖母被遗弃於中国,你认为是谁又是如何造成他们的悲剧呢

是时代吗 是国际势力吗 是日本吗
我的采访经验跟你不同
我的受访者告诉我
不是时代悲剧 他们也不是受时代牵累
因为没有人逼蒋介石要跟毛泽东争得你死我活 没有人逼蒋介石要汉贼不两立 没有人逼蒋介石与毛泽东政权要如此腐败颟顸 只要他们愿意 真的是为了人民福祉 这些惨剧就不会发生的 .......

你认为呢


ref: 罗如兰:回到一个人的角度/大陆行纪事之一
You got to admire the recent two posts by 罗如兰 too.
Left: 罗如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