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韩国是祸还是福
文=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池万洙 (2007.01.27 08:37)
中国和印度掀起“CHINDIA”热潮,急剧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尤其中国基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率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韩国而言是威胁还是机遇?尽管中国快速发展,但韩国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反而从1990年的1.9%增加
到2005年的2.8%。这是因为中国未能赶上韩国主要出口产业——重化工业的竞争力。而且韩国利用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出口了更多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那么,这种中国商机能否持续下去?中国自去年开始了第11次五年计划,该计划明确规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重化工业。韩国有没有办法甩掉中国的追赶,跨上新的台阶呢?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 (KIEP)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池万洙博士对中国威胁论做了深刻的分析。
◆ 如何应对中国的“威胁”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中国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就韩国方面而言不能不就此问题感到忧虑,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威胁韩国经济。问题是人们只是大喊威胁,却连什么是中国威胁都不知道,而且对此没有任何共识,更谈不上对应策略。那么中国威胁其实质是什么呢?
◆ 中国的超越、低费用不是威胁
首先要明确了解一点,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快速的发展、低廉的费用等不是中国威胁因素。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和领土将近是韩国的100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贸易规模已经是韩国的3倍。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速成长还会持续下去,与韩国的差距也会继续拉大。不过邻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韩国不是威胁,反倒是机遇。因为会形成不可多得的巨大市场。
另一个观点是韩国在受到中国低工资、廉价土地等低生产费用的威胁。可既然韩国的目标是成为发达国家,就不该把周边国低廉的生产要素视为威胁。因为,发达国家原本就该通过高效率来维持高工资和高费用,而不该追求低费用下的成长。即不能和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中国进行竞争。
21世纪是不分国家、只追求和使用高效生产要素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时代。此时,距韩国仅一小时之遥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韩国企业来说更接近于“福音”而非“威胁”。
◆ 中国重化学工业的脆弱性
那么,真正的中国经济威胁是什么?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理解一直以来韩国能够享受的所谓中国商机的原因。原本中国商机是由中国重化工装备产业的相对落后而产生的。自1990年起,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迅速成长为出口产业。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成为了这一主角。出口产业需要严格达到国际水平的生产资料、原材料及配件。然而,中国的重化装备产业不能做到。这些重化装备企业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创办的国营企业,因此在引进外资或结构调整方面,一直被耽搁。结果,中国快速增长的出口产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原材料、配件只能从邻近的韩国、日本、台湾购买。实际上,这是三个有代表性的对华贸易顺差国,而韩国的对华出口中,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占了92%(2006年10月)。
中国脆弱的重化装备产业耽误了中国出口的高度发展。以2006年中国前20位的出口清单为例,电器、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仅为11个,其余的几乎都是服装、家具、鞋、箱包等轻工业产品。相反,在韩国的出口中,重工业所占的比率从1990年57%、2000年81%、2005年90%的水平急速提高。因此,即时199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韩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990年的1.9%却大幅提高到2005年的2.8%。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中国的出口没能威胁韩国的出口。
◆ 中国的威胁:产业现代化
至此,中国的威胁就更加明确了。如果中国在尽早成功实现落后的重化工业的现代化,那么期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被自己的产品所取代,韩国的对华出口会受到打击。同时,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在海外市场将与韩国骨干出口产品展开竞争。这就表明,中国产业与韩国主导产业的正面冲突将不可避免。
这种冲突在部分领域已经出现。据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研究(2005年),韩国对华出口比例较高的钢铁(27.7%)和石化(34.2%),部分出口产品已被中国新投资企业的产品所替代。至于电子产业,韩国与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政府有关产业调整和培育大企业的意志非常明确。从2006年开始的中国的第11次五年计划把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具有知识产权和自己品牌的大企业等作为明确的目标。
◆ 韩国任重道远
韩国也在致力于骨干产业的现代化和培育下一代产业。如果靠主要产业的现代化赢得时间,实现向尖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等知识产业的转型,就能避免冲突克服中国的威胁。已经跨入知识产业阶段的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尽管韩国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日本对韩贸易顺差却持续了几十年。截止2001年日本对华贸易处于逆差,但2002年转为逆差,而且逐渐扩大顺差规模。(据中国政府统计,2006年11月为210亿美元。)就是说,中国的产业现代化反而对日本带来了更多的对华出口机遇。
但现实情况并非令人乐观。因为韩国不是日本。2006年世界1250大研发企业中,日本有229个,而韩国只有17个(英国DTI资料)。就是说,韩国像日本实现产业知识化以摆脱中国的追赶,为期遥远。就韩国而言,至少在今后一代的时间内必须保持现在的主要产业重化工产业的竞争力。中国产业现代化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
◆ 应对对方须知距离和速度
不能将“中国威胁论”像牧羊少年乱喊。不能只喊“狼来了”,要弄清狼从哪里以多快的速度追来。只有这样,该扔的扔,该留的留。
所幸的是有几个可以延迟中国追赶的因素。首先,中国国内的问题。中国要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是为转移到城市的8亿农民创造工作岗位。所以,中国政府不可能不顾一切地只抓住产业现代化不放。中国必须长期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平衡。
其次,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如今的世界是以WTO为象征的自由贸易时代,同时又是管制知识产权、环境污染、能源效率、劳动条件等生产产品全过程的公正贸易时代。在这种国际秩序下,政府公开扶持产业将变得更加艰难。而且全世界基于公正贸易在监视中国的产业和企业活动。
再次,开放的、相互竞争的企业环境。时下在中国创办新企业非常自由,相反企业的退出因地方的保护和中央政府的管制而受到限制。这将会导致企业的无序建立、竞争过热和效益恶化。所以中国企业很难筹措投入长远发展研究所需的资金,而且就是仅有的资源也只能用于应对目前竞争的技术引进、广告和产品的开发。在 DTI所提的1250个研发企业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只有4个电子通讯企业。这就是说中国要在各个领域培育具有长远研发能力的大企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对韩国来说还有时间。
◆ 韩国的战略:企业、教育、开放、透明
第一,韩国应利用中国克服中国的威胁。现在各国企业就谁更有效地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展开构筑全球生产网络的竞争。其实,目前在中国进行的各国企业之间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的竞争才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威胁。所幸的是韩国企业在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方面走在前边。2005年中国100大出口企业中十家企业是 LG、三星等韩国投资中国的电子企业。如果韩国企业就这样很好地利用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进而成为中国产业现代化的主角,我们就没有理由害怕中国的产业现代化。
第二,要具备应对中国产业现代化的21世纪型竞争力。现在是资本、技术和生产因素自由转移的时代,在这样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人力和系统。特别是培养有创新人才的高级教育和吸引高级人才的社会系统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应把现有的资源和创新统统投入到教育中去。
第三,积极支持和实践自由贸易和公正贸易。通过保护措施培育产业是中国的武器,而已不是韩国的武器。对知识产权、环境、劳动、津贴等关系到公正贸易的问题,不能采取防守的态度,而应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站在主导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追赶转变为公正而渐进。 第四,竞争愈激烈愈要抓紧企业和金融系统的先进化。回顾过去的经济危机,可以估计21世纪东北亚的格局将取决于各国系统的透明程度。若因推迟系统的改革而再度陷入经济危机,说不定有朝一日韩国企业纷纷被中国企业并购。
在这一切过程中,将会决出胜者和败者,从而两极化更加严重。并非只是中国,而已开放的世界本身已经威胁着韩国的农民和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就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政府采取应有的措施。
chosun.com中文版
more
中国和印度掀起“CHINDIA”热潮,急剧跃升为世界经济大国。尤其中国基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率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韩国而言是威胁还是机遇?尽管中国快速发展,但韩国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反而从1990年的1.9%增加
到2005年的2.8%。这是因为中国未能赶上韩国主要出口产业——重化工业的竞争力。而且韩国利用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出口了更多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那么,这种中国商机能否持续下去?中国自去年开始了第11次五年计划,该计划明确规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重化工业。韩国有没有办法甩掉中国的追赶,跨上新的台阶呢?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 (KIEP)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池万洙博士对中国威胁论做了深刻的分析。
◆ 如何应对中国的“威胁”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中国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就韩国方面而言不能不就此问题感到忧虑,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威胁韩国经济。问题是人们只是大喊威胁,却连什么是中国威胁都不知道,而且对此没有任何共识,更谈不上对应策略。那么中国威胁其实质是什么呢?
◆ 中国的超越、低费用不是威胁
首先要明确了解一点,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快速的发展、低廉的费用等不是中国威胁因素。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和领土将近是韩国的100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贸易规模已经是韩国的3倍。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速成长还会持续下去,与韩国的差距也会继续拉大。不过邻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韩国不是威胁,反倒是机遇。因为会形成不可多得的巨大市场。
另一个观点是韩国在受到中国低工资、廉价土地等低生产费用的威胁。可既然韩国的目标是成为发达国家,就不该把周边国低廉的生产要素视为威胁。因为,发达国家原本就该通过高效率来维持高工资和高费用,而不该追求低费用下的成长。即不能和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中国进行竞争。
21世纪是不分国家、只追求和使用高效生产要素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时代。此时,距韩国仅一小时之遥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韩国企业来说更接近于“福音”而非“威胁”。
◆ 中国重化学工业的脆弱性
那么,真正的中国经济威胁是什么?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理解一直以来韩国能够享受的所谓中国商机的原因。原本中国商机是由中国重化工装备产业的相对落后而产生的。自1990年起,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迅速成长为出口产业。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成为了这一主角。出口产业需要严格达到国际水平的生产资料、原材料及配件。然而,中国的重化装备产业不能做到。这些重化装备企业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创办的国营企业,因此在引进外资或结构调整方面,一直被耽搁。结果,中国快速增长的出口产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原材料、配件只能从邻近的韩国、日本、台湾购买。实际上,这是三个有代表性的对华贸易顺差国,而韩国的对华出口中,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占了92%(2006年10月)。
中国脆弱的重化装备产业耽误了中国出口的高度发展。以2006年中国前20位的出口清单为例,电器、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仅为11个,其余的几乎都是服装、家具、鞋、箱包等轻工业产品。相反,在韩国的出口中,重工业所占的比率从1990年57%、2000年81%、2005年90%的水平急速提高。因此,即时199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韩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990年的1.9%却大幅提高到2005年的2.8%。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中国的出口没能威胁韩国的出口。
◆ 中国的威胁:产业现代化
至此,中国的威胁就更加明确了。如果中国在尽早成功实现落后的重化工业的现代化,那么期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被自己的产品所取代,韩国的对华出口会受到打击。同时,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在海外市场将与韩国骨干出口产品展开竞争。这就表明,中国产业与韩国主导产业的正面冲突将不可避免。
这种冲突在部分领域已经出现。据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研究(2005年),韩国对华出口比例较高的钢铁(27.7%)和石化(34.2%),部分出口产品已被中国新投资企业的产品所替代。至于电子产业,韩国与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政府有关产业调整和培育大企业的意志非常明确。从2006年开始的中国的第11次五年计划把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具有知识产权和自己品牌的大企业等作为明确的目标。
◆ 韩国任重道远
韩国也在致力于骨干产业的现代化和培育下一代产业。如果靠主要产业的现代化赢得时间,实现向尖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等知识产业的转型,就能避免冲突克服中国的威胁。已经跨入知识产业阶段的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尽管韩国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日本对韩贸易顺差却持续了几十年。截止2001年日本对华贸易处于逆差,但2002年转为逆差,而且逐渐扩大顺差规模。(据中国政府统计,2006年11月为210亿美元。)就是说,中国的产业现代化反而对日本带来了更多的对华出口机遇。
但现实情况并非令人乐观。因为韩国不是日本。2006年世界1250大研发企业中,日本有229个,而韩国只有17个(英国DTI资料)。就是说,韩国像日本实现产业知识化以摆脱中国的追赶,为期遥远。就韩国而言,至少在今后一代的时间内必须保持现在的主要产业重化工产业的竞争力。中国产业现代化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
◆ 应对对方须知距离和速度
不能将“中国威胁论”像牧羊少年乱喊。不能只喊“狼来了”,要弄清狼从哪里以多快的速度追来。只有这样,该扔的扔,该留的留。
所幸的是有几个可以延迟中国追赶的因素。首先,中国国内的问题。中国要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是为转移到城市的8亿农民创造工作岗位。所以,中国政府不可能不顾一切地只抓住产业现代化不放。中国必须长期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平衡。
其次,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如今的世界是以WTO为象征的自由贸易时代,同时又是管制知识产权、环境污染、能源效率、劳动条件等生产产品全过程的公正贸易时代。在这种国际秩序下,政府公开扶持产业将变得更加艰难。而且全世界基于公正贸易在监视中国的产业和企业活动。
再次,开放的、相互竞争的企业环境。时下在中国创办新企业非常自由,相反企业的退出因地方的保护和中央政府的管制而受到限制。这将会导致企业的无序建立、竞争过热和效益恶化。所以中国企业很难筹措投入长远发展研究所需的资金,而且就是仅有的资源也只能用于应对目前竞争的技术引进、广告和产品的开发。在 DTI所提的1250个研发企业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只有4个电子通讯企业。这就是说中国要在各个领域培育具有长远研发能力的大企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对韩国来说还有时间。
◆ 韩国的战略:企业、教育、开放、透明
第一,韩国应利用中国克服中国的威胁。现在各国企业就谁更有效地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展开构筑全球生产网络的竞争。其实,目前在中国进行的各国企业之间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的竞争才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威胁。所幸的是韩国企业在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方面走在前边。2005年中国100大出口企业中十家企业是 LG、三星等韩国投资中国的电子企业。如果韩国企业就这样很好地利用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进而成为中国产业现代化的主角,我们就没有理由害怕中国的产业现代化。
第二,要具备应对中国产业现代化的21世纪型竞争力。现在是资本、技术和生产因素自由转移的时代,在这样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人力和系统。特别是培养有创新人才的高级教育和吸引高级人才的社会系统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应把现有的资源和创新统统投入到教育中去。
第三,积极支持和实践自由贸易和公正贸易。通过保护措施培育产业是中国的武器,而已不是韩国的武器。对知识产权、环境、劳动、津贴等关系到公正贸易的问题,不能采取防守的态度,而应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站在主导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追赶转变为公正而渐进。 第四,竞争愈激烈愈要抓紧企业和金融系统的先进化。回顾过去的经济危机,可以估计21世纪东北亚的格局将取决于各国系统的透明程度。若因推迟系统的改革而再度陷入经济危机,说不定有朝一日韩国企业纷纷被中国企业并购。
在这一切过程中,将会决出胜者和败者,从而两极化更加严重。并非只是中国,而已开放的世界本身已经威胁着韩国的农民和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就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政府采取应有的措施。
chosun.com中文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