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Friday, September 30, 2005

???????

燕南网整改通知

自即日起,燕南网进行全站清理整顿,重新开放时间另行通知。若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祝大家国庆愉快!

燕南网
2005-9-30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05

许靖华:做有用的“好科学”

我这个人变成一个科学的骗子,骗老百姓钱,做出的结果是帮助自己的虚荣,我薪水又增加,又得奖,又选院士...


许靖华:做有用的“好科学”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27日 13:41)

  CCTV.com消息(东方之子):

  主持人:在一个诺贝尔奖没有涉及的学科领域——地质学界,有一位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许靖华。1984年许靖华荣获地质学界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乌拉斯坦勋章,2001年他又荣获美国地质学会的大奖彭罗斯地质奖,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非白种人。从事科学工作半个世纪,许靖华在地质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和环境学等许多科学领域都卓有建树,许靖华对科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科学不但有对错之分,还有好坏之分。

  他曾经获过地质界的国际最高奖,有人说他是狂妄的天才,也有人说他是孤独的斗士,年轻时他曾为虚名苦恼,到退休他却幡然醒悟,要把自己的晚年献给有用的科学。

  今日东方之子:

  许靖华,74岁,瑞士籍地质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8年任国际沉积学协会会长

  1980年任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

  1984年荣获了伦敦地质学会乌拉斯坦勋章

  1988年任联合国海底核废料处理研究小组专家

  2001年荣获美国地质学会彭罗斯地质奖

  昆明滇池边

  许靖华:现在你的PH值(酸碱度)是多少?

  实验人员:现在(两边)差别不是太大,这边稍微掉一点。

  许靖华:这边掉多少了?

  实验人员:这边掉了0.3左右。

  这里是昆明滇池,2003年秋天许靖华来到这里察看他发明的治理滇池污染的实验进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杀死引起水污染的蓝藻,再利用水转换器彻底过滤污染水,是许靖华退休后多项新发明中的一项。

  许靖华:科学家不应该去拿项目,而是帮我们社会解决问题。我反对科研就是没有思想地去乱做,应该有点思想,也不一定科研马上可以看到它有这个结论。科学有两种:“好科学”跟“坏科学”,“好科学”总是有用的,“坏科学”总是没有用的。

  昆明滇池边

  许靖华: 这个地方是酸化池是吧 ,第二个池以后就变成滤池了,第三个池就是以后中间的脏水,就要给干净水推走了,推走以后,这样像个肠子一样的,现在是25米,然后25米,然后再25米,你可能一公里就这样推了。

  做有用的好科学是许靖华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力。许靖华认为好科学有用在于它能解决实际难题,而很多难题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许靖华:很多人现在做科学就不愿意问这个问题。我讲蓝藻吧,他们花了70亿人民币,这个比开始治理的时候还要糟糕,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不问问题。我前天在一个中学里,他们请我去,我就说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一个十二三岁的初中一年级的小孩问我,他说:许先生,我们不太了解,为什么蓝藻在滇池里总要长?把它拿出来以后明年又要长。我说这个问题应该是科学家问的,但是十二三岁的小孩问这个问题是最好的问题。怎么可能二氧化碳把蓝藻给杀死,我说喝水也是人的必需,但是喝得太多人就会淹死,所以二氧化碳太多的时候,蓝藻也会被杀死的。所以这个要了解得彻底,不要一知半解。

  当一名科学家是许靖华从小的理想。1929年许靖华出生在南京,年仅15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后留学美国,年仅24岁就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1963年34岁的许靖华开始研究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弗兰西斯科混杂岩,获得了震惊地质界的重大发现,此后的三十多年,许靖华涉猎了众多的学科领域,继续提出了许多令同行耳目一新的挑战传统的新见解,1970年他提出了“地中海原来是一片荒漠”的惊人发现,八十年代他又抛出彗星撞击地球引起恐龙大灭绝的理论,一时轰动国际学术界。他为这两个发现撰写的科普著作至今畅销。然而许靖华现在认为:这两个从耗资庞大的科学项目中获得的发现并不是好科学。

  许靖华:我当时做的事情是非常成功。我每年拿到的科研经费是一百万美金以上,我加入一个深海钻井项目,这个项目可能做到十亿美金。这个钱要的是很多,然后我做出的结果,例如有《古海荒漠》、《大灭绝》,这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地中海蒸干不蒸干对他有什么关系?大灭绝、恐龙怎么死的对他有什么关系?我这个人变成一个科学的骗子,骗老百姓钱,做出的结果是帮助自己的虚荣,我薪水又增加,又得奖,又选院士,对我是非常好,所以这个原因,我在退休的时候,我开始写自传,我讲这一段我是虚荣。但是后来我觉得我了解的科学可以为人民服务,所以这十年来,我申请了16项专利,这个专利主要是:有金属资源,有石油资源,最近就是做水资源工作。

  南京大学大教室

  许靖华:今天的演讲题目《太湖的防治》。我说防已经防不了了,这个环境已经崩溃了,不能在防到这个样子,主要的是治。

  从昆明考察回来,许靖华又马不停蹄来到母校南京大学和师生们探讨他的有关节水治污的新发明。许靖华向同学们强调要做好的科学,就必须打好广博的知识根底,这样他才可能从种种别人想像不到的因素和联系中发现和寻找科学的真相与真理,从而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许靖华:科学一定需要以广泛的知识。全世界的造山带,除了南极洲以外,我全看过。你假如是要解决问题,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你以前有不同的看法了,但是假如你的知识广泛,你可以说这个学说是错的,第二个学说是错的,第三个学说也是错的,第四个学说也是错的,那么你就要找有没有第五个学说是对的,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找第六个学说来信赖。要做侦探的工作,你像福尔摩斯,他就说你把所有的嫌疑犯来研究一下,然后证明他不是嫌疑的人,把他放走。剩下的一个,好像这个不可能的,一定是一个嫌疑犯,所以这个是做科学的精神。

  1994年,已经六十五岁的许靖华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退休,他开始反思自己一生的科学工作,他认为自己一生追寻科学的理想,却不知不觉中做了很多的坏科学,他为自己前四十年浪费了太多精力去做各种无用的科研项目感到痛心,他决定回到中国把退休后的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创造中去。

  许靖华:我们不是为名为利,为钱去。我们等于是为老天做的,为自己良心做的,我就是做不出来,我的这些专利到了五十年以后,肯定会有人去用的。

  主持人: “孤独与追寻”是许靖华为自传所取的书名。许靖华每一次挑战传统、别出心裁的科学研究思路都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的争议,他很孤独,但他没有人云亦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见解,他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晚年思想的转变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放弃虚名,转而追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科学,他认为这是真正的好科学,许靖华终于为自己的科学理想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more

Outsourcing leader: Genpact

I watched a program about outsourcing on PBS recently. I was very impressed with Genpact. Now its story appears in Chinese news. I am glad that I found it and can post it here.
It is more interesting to know from simonworld.mu.nu, there is even a blog outsourcing idea, which is being enforced NOW! Although I don't think this idea is ethnic, but I really admire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the guy. Amazing.......Actually in China, these fake bloggers are called TUO1 who often involve in the cheating business.

作者:安德鲁•巴克斯特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发表日期: 2005-9-29
中国有多少会说韩语的会计师?怎样招聘并培训他们?或许你不会想到,一位印度外包公司的领导需要回答这类问题,但帕拉蒙•哈辛(Pramod Bhasin)确实需要。

哈辛先生是Genpact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直到不久前,这个曾被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捕获”的外包部门,还被称为通用电气金融国际服务集团(Gecis Global)。去年年底,该公司脱离通用电气集团独立,新名字旨在体现这种独立关系。

如今,Genpact正把目光投向了印度之外,并在其它大陆设立中心,在这些地区尾随客户需求。“现在你不得不考虑该往哪个国家去。”哈辛先生说,“并且在什么地方提供每一样服务?你的客户希望你去哪儿?”

年营收达5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1.9万人的Genpact是印度最大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供应商之一,其业务广泛,从呼叫中心到高附加值的金融和财务服务等都有。尽管该公司依旧为通用电气工作,通用电气已将股份从100%减持至40%,但它已经能自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其它客户。

在印度之外发展新的外包中心的策略,帮助前通用电气金融国际服务集团赢得了通用电气的业务,因为出于地理、文化和语言的考虑,其前母公司更愿意将服务转往其它地区。哈辛先生希望这种国际化也能帮助Genpact赢得通用电气之外的客户,比如最近造访其中国大连中心的韩国客人。

自脱离通用电气后,Genpact正加大寻找、发展适宜人才和技能的力度,并调度这些人员,让他们从才能和工作场地出发,做最有效的组合配置。哈辛先生并且表示:“我们一定要确保持续提供服务。”

鉴于Genpact目前的扩张速度:每月雇佣800至1000人,每年培训7000至8000人,这并非易事。它已启动国际化的人才大搜索。

“我们的工作是要进入一个国家的人才库。”哈辛先生说,“如果我们需要工程技能,而罗马尼亚有,那我们就去罗马尼亚。”

如何在印度之外获得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事实上,印度拥有无数有技能的工人。他认为,东欧是能够提供外包服务的地点之一,特别是当欧洲大陆企业开始醒悟外包的好处。

“德国和法国虽有许多讨论,但行动不多,然而这一情况正在改变,”哈辛先生说。

但他表示,每个东欧国家往往很快就会失去提供外包服务的能力,这使得工资和其它成本上升。他以匈牙利为例,2002年Genpact在该国设立运营中心,如今匈牙利已经非常昂贵,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今年夏天在罗马尼亚设点的原因之一。目前这一新部门只雇用了大约50名员工,但哈辛先生预计,其人数很快会增加到500至600名,并最终可能超过1000名。

明确每个地点提供什么服务是第二个挑战。Genpact将其广泛的服务按流程分段,其中900项从印度提供。毋庸置疑,其它中心都达不到这一程度,墨西哥中心提供150项服务,中国120项,匈牙利55项。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技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一些服务由外国办事处提供,这些通常是印度不具备的服务。例如,大多数的扫描和文件处理在墨西哥完成,因为该中心最接近主要的美国市场,并且Genpact有大量工作涉及西班牙语。

但正如哈辛先生所指出的,选择一个或多个海外中心从事外包工作,通常只能解决西方企业方案的一部分。一些诸如维护IT基础设施的工作可能需要在客户那里完成,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方法,或是出于客户本国的法律规定。还有一种原因他认为,客户“可能对他们的东西离得那么远,觉得不太放心,因为他们看不到,也摸不着。”

这种境内和海外混合的方法或许会让一位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雇员在西方市场或合作公司工作,这种情况被称为“适宜外包”(rightshoring)。

例如,8月份通用电气金融国际服务集团宣布,它与一家英国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供应商Liberata达成唯一合作关系,为英国人寿和养老金行业提供“适宜外包”解决方案。由Genpact的海外中心和Liberata位于英国的25个中心共同完成该工作。

其它外包服务供应商也在推动“适宜外包”的概念,尤其是商凯捷(Capgemini)公司。但哈辛先生警告说,在某些情况下,这应被视为一种过渡阶段,对客户而言,它不像全面海外外包那样富有效率。另一方面,他认为,这可能会有助于客户减少人们对裁员的怨言。一个直接的海外外包声明,可能会导致人们的大声疾呼。

在很大程度上,全权处理通用电气的工作为Genpact奠定了基础。“通用电气是很强硬的客户,”哈辛先生说,“从来没人说过一定要把工作给我们。我们曾经有一个销售团队,为了赢得业务,那时我们不得不说服通用电气的每一个部门。”

即便如此,Genpact在获得新生后的首要步骤之一就是加强全球销售、营销和业务发展团队。当还是通用电气的一部分时,它的业务拓展团队只有10个人不到,而今它在美国就有70人,欧洲4人,亚洲6人。

注册会计师出身的哈辛先生1997年创立了通用电气金融国际服务公司,他对眼前的任务充满了乐观。毕竟,在他“两年多”的持续努力下,该公司最终获得释放。

但随着管理一个全球性外包公司的难度越来越大,听到他的此番话,或许人们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会看到发展,对此我并不很担心,因为我正要管理这一发展。”

( 作者:安德鲁•巴克斯特(Andrew Baxter) 09月29日 星期四 译者/方志燕)

more

巴罗佐:欧洲的慷慨

作者:巴罗佐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发表日期: 2005-9-20
东亚经济评论 http://www.e-economic.com  文章页数:[1]
虽然明知不应该,但我们许多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沉溺于一些错觉。这里就有一个:欧盟(European Union, 简称EU)是一个大型官僚机构,它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备受保护的农业生产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害。

对此我倒有个惊喜给大家:事实完全相反。今天的欧盟是面向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规模最大的公开市场,也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措施应用得比其他任何经济体都更广泛。按照这些特别制定的低关税进口到欧盟的商品要比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在同类贸易优惠政策下进口的商品总和还要多。

同样地,欧盟统一农业政策的现状绝不是令人发笑那么简单。历经十年改革,酒池已经乾涸,肉林也已经消融,这些改革措施却还会继续推进。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已经取得的成就。

所有这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好事。欧盟目前吸纳了非洲出口农产品的85%。实际上,欧盟从非洲进口的商品比八大工业国(G-8)其余国家进口的非洲商品加在一起还多,就算再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依然是如此。

不过,你也不要想当然地认可我这些话。去看看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编写的2004年全球监测报告(2004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吧。报告将欧盟评为发展中国家面前最开放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最努力削减平均保护壁垒的贸易伙伴。

为什么这份报告要强调贸易?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国际贸易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上周我在中国和印度见到的一样,贸易已经帮助数百万亚洲人摆脱了贫穷。非洲也将如此。实际上,据估算,非洲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占有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就能为非洲大陆多创造相当于其所得援助四到五倍的收入。

然而,全世界却在坐视非洲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占有率从1950年的3%下降到今天的不足1%。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市场准入是一个办法。但那些贫穷至极的国家需要帮助才能把准入途径变为现实。这就是我之所以在今年7月份的G-8峰会上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亿欧元援助、支持它们提高贸易能力的原因。欧盟仍将是全球最大的贸易相关援助资金的提供方。

当然,要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中关键的一条:在2015年之前将赤贫人口削减一半的目标,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提供充足而且对口的援助。欧盟各成员国加在一起,所提供的援助已经占到全球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的55%,预计到2010年前这个比例将升至63%。

今年夏天,G-8宣布由“G-8及其他捐赠方”一起每年增加500亿美元官方援助资金的时候,有些人恐怕没有意识到,这笔资金的80%都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

这一切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百分点,而是活生生的人命。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清洁的饮用水,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大约25,000人在走向死亡。这绝不是自然界的秩序,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耻辱。

以往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认为生而为奴就是自然秩序之一,现在已经没人这样认为了。同样,每天有25,000人走向死亡也绝非天理。这个世界上,有足够充分的资源来阻止这一惨剧的上演,所需的只不过是政治家的意愿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本周的联合国大会(U.N. General Assembly)就是我们展示政治意愿的绝好机会。通过承诺提供更多更有质量的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我们证明这个资源充裕的世界绝不会坐视有人因穷困潦倒而死。

欧盟已经做了很多。现在是其他人跟上来的时候了。所以就让我把矛头对准──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也包括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提出类似欧盟“除武器外全部免税”(Everything But Arms)的倡议,允许全球最贫穷国家除了武器之外的所有出口商品一律免税入关。

──像欧盟一样做好取消农业出口补贴的种种准备工作。

──提出欧盟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04年至2010年之间将援助金额增加一倍。

当然,促进增长这项对减贫工作至关重要的任务并不只是创造贸易机会、提供更多援助资金就能实现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著自身发展的重任,它们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努力。

这意味著调动国内资源、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国家发展和减贫政策、建立透明而且负责的监管体系、为私人投资和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护人权和法治。

我们面前的挑战是明确无误的,但欧盟的决心也一样坚定不移。本周我们会在纽约看到其他国家是否也是如此。

本文所表述的观点不代表道琼斯的观点

(本文作者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是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现任主席。)

more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05

在“穷二代”和“富二代”之间

2005年09月28日

  前些天有一个关于“富家子弟”的议论。据说是陆学艺先生在北京城市志愿者论坛上说了这样的话:“应像引导企业家和高收入者参与光彩事业一样,组织富家子弟做义工”,并称“富裕人群子弟多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还可以帮助富家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大概只是一个“场面话”而已,富人子弟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但这里隐含的两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一个是对富家子弟的“道德关怀”,另一个是“缓和社会矛盾”。
  目前很多文章在估量中国社会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基本观点是认为中国社会的财富高度集中,穷人太穷太多,并且对少数富人和大批穷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能否长期地和谐相处表示忧虑。阶层的差距产生生活的隔离和心理的不平衡以及情绪的对立,以至形成了一个世人深信不疑的说法:“仇富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种“仇穷心理”!于是,每当有某种极端事件出现,人们就归结到这种社会心理。
  而中国穷人的另一大特点可能还在于,他们正在被“因循”着。最值得关心的,应该是“第二代穷人”与富人的对立。
  所谓第二代穷人,是指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里,被隔离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主渠道以外的贫困劳动者的后代们。他们可能是城市下岗工人的子女,也可能是新一代农民工。他们的童年可能被高额学杂费门槛阻拦在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而今天,他们不认识电脑键盘,无法享受和谐社会的政治清明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实惠。他们只能进血汗工厂,他们的劳动可能挣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一年的收入可能买不起他们亲手建起来的房子里一块地砖的面积,加上各种可能存在的歧视,使他们对处身的城市毫无归属感,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他们无法保证青春期的营养,他们只能跟穷人结婚,组织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看不到新的希望,一番艰苦的奋斗之后,又只能回到原点。
  所谓第二代穷人,基本是这样“因循”而来的。不要低估了他们的人数,单是一亿城市民工,就可能撂给社会五千万个第二代穷人。
  与此同时,第二代富人也自然形成。他们对穷人的生活有很大的隔离,不知道不理解,甚至不同情。这当然不能怪他们,一个社会性的价值观不能由年轻人自己负责,但自然也就产生了陆先生所提到的“对富二代的道德关怀”。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穷二代”和“富二代”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他们的。将来的社会是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将怎样和谐共存,应该存在很多诱人想像的可能性。因此,未来社会最基本的目标是要实现“贫富和解”,“和解”是和谐的前提。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相对地说,帮助富家子弟进行道德建设,虽然也很重要,但应该还在其次。再说“富而好礼”应该产生在第三代,这事情忙也忙不起来。可现在的问题不是“组织富人子弟去做义工”,相反,倒是穷人们常常在城市里“做义工”,他们完成城市里最苦的活,到头来往往血汗钱拿不到,只得带着冤屈和忿恨回家生闷气。当然,如此欺压他们的不只是城市富人。现在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马上消除明显的歧视和不公,使第二代穷人感到,公正是可以追求的。
  何三畏,《南方人物周刊》主笔,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more

Sunday, September 25, 2005

汉语江湖之寂寞高手

王怜花
汉语江湖之寂寞高手[1]: 烟盒中的云彩 酒杯中的大海

“如今汉语的江湖很寂寞,不过,再寂寞的江湖也会有高手。”


汉语江湖之寂寞高手[1]: 烟盒中的云彩 酒杯中的大海


在一篇关于食指的访问记中,已经年过五十的食指,在北京第三福利院,对着来访者,突然谈到了崔健,大意是说,崔健这个人了不起,能写出“烟盒中的云彩 酒杯中的大海”这样的句子。我是很偶然的看到这篇访问记的,当时我心里想,食指对语言的敏感依然宝刀不老——这天赋的才能是生活、疾病和时光无法剥夺的。当时我心里的另一个想法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打从我听《浪子归》和《在远方》时起,我就认为崔健的歌词写得不同凡响。不过在说崔健之前,我要说说食指。

我一直以为,1949年之后的汉语诗歌写作,得从1968年食指写下《相信未来》后算起,之前可能只有胡风的一句“时间开始了”算是诗句。1968年,时年20岁的北京青年郭路生写下了《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是普希金、雨果、莱蒙托夫的传承,高贵的抒情诗传统——文学研究工作者称之为“浪漫主义抒情诗”——但是,它不同于英语诗人华滋华斯、柯勒律治、济慈、雪莱和拜伦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俄罗斯和法兰西的诗歌传统中有一种更加直指人心的激情和忧伤。这首诗在风格上、或者说在手艺上,是相当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写法:段落和句式以对称式排比为主;词语以形容词和名词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词的组合为主,如“贫困的悲哀”、“失望的灰烬”、“美丽的雪花”、“深秋的露水”、“凝霜的枯藤”、“凄凉的大地”;整体结构上,以“相信未来”为母题反复重叠,以第一人称为抒情主体,以四行分段为骨架,以“贫困的悲哀”、“失望的灰烬”、“美丽的雪花”、“深秋的露水”、“凝霜的枯藤”、“凄凉的大地”这些带有明显价值倾向和美学意义的[意象]能指为血肉,注重韵脚的处理,一气呵成。呵呵,这种手艺是简单的、基本的、常识性的,我要说的是,这首诗把1949年之后的汉语诗歌写作重新带回到一个正常的、符合汉语诗歌写作常识的水准,此前的汉语诗歌写作,只能说是负数水准。

食指真正的代表作是《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食指,1968年12月20日

这是青年郭路生在离开北京到山西去“上山下乡”的火车上,写在一张烟盒纸上的诗。“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和“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这两句简单的递进重复,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打击力量,显示了食指巨大的才华。这是一首伟大的诗,我念念不忘向她致敬:几年前我写《古金兵器谱》时,曾引用过“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我将要写的长篇《海淀》,将以“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为题记。食指的命运相当悲惨,坊间流传,因为写《相信未来》,他受到“旗手”江青的追查和迫害;因为与赛福鼎艾则孜的女儿赛飞飞相爱,他的精神受到重创——传言他于1973年被北医三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与此相关——他的许多首爱情诗毫无疑问是献给她的。1990年,食指进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至今。北京第三福利院在昌平的沙河镇,有时我会猛然想起有一个我要向他致敬的汉语诗人就在离我一个小时车程的郊区,在煎熬。后来我看到另一篇访问记,其中食指说的一段话让我神伤,他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而早在1967年,他在一首名为《命运》的诗中就写出过同样的意思: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的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放声歌唱

呵呵,这像是先知的自画像,一语成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食指的诗》出版后,我理所当然地买了一本,书的责任编辑你猜是谁?是我的同学,诗人清平。我个人最喜欢的食指诗句,是他写于1991年的《归宿》中的最后两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孩子,这是你最后的归宿。”

这两句诗已经不像“浪漫主义抒情诗”了,像新古典主义,悠久而简洁的文辞,却饱含无尽的沧桑、慈悲和安详。从诗艺上说,或者,从我个人的阅读趣味来说,我以为这是食指最好的诗句。

该回头谈崔健了。崔健的歌词确实了不起,其中特别了不起的是《假行僧》、《一块红布》和《花房姑娘》,我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但我还是要全文引贴,以便再次享受其文字之美。

假行僧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就请你给我倒碗水
假如你已经爱上我,就请你吻我的嘴

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
我要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
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也不愿有人跟随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我只想看到你长得美,但不想知道你在受罪
我想要得到天上的水,但不是你的泪

我不愿相信真地有魔鬼,也不愿与任何人作对
你别想知道我到底是谁,也别想看到我的虚伪

一块红布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问我在想什么
我说我要你做主

我感觉,你不是铁
却象铁一样强和烈
我感觉,你身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是热乎乎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我感觉,这不是荒野
却看不见这地已经干裂
我感觉,我要喝点水
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为我身体已经干枯
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
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花房姑娘


我独自走过你身旁
并没有话要对你讲
我不敢抬头看着你的噢……脸庞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你的惊奇象是给我噢……赞扬

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
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我不知不觉忘记了噢……方向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
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我不知不觉已和花儿噢……一样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
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
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你要我留在这地方
你要我和它们一样
我看着你默默地说噢……不能这样

我想要回到老地方
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这时我才知离不开你噢……姑娘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
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
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这三首歌词实际上就是歌谣体的诗。这是真正的原创,此前没有一个人这样写,也没有一个人能写得出这样的汉语歌词,我相信以后也很少再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歌词了。决绝、坦率、直接而又回味无穷,表达了我们汉人从未表达过的情感、体验、愿望和冲突。这是我所能给出的浅显的阐释。

“那烟盒中的云彩/那酒杯中的大海/统统装进我空空的胸怀”,这被食指所推崇的句子,出自崔健的《从头再来》。其实,食指和崔健的汉语写作,就是云彩和大海。


汉语江湖之寂寞高手[2]: 给儿子治病

“如今汉语的江湖很寂寞,不过,再寂寞的江湖也会有高手。”


汉语江湖之寂寞高手[2]: 给儿子治病


1995年3月10日出版的《杂文报》第四版有一篇短文,叫《给儿子治病》,全文如下: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相信的人是医生,最信赖的是书。所以,当我知道将要作父亲时,便立即着手搜集和阅读有关护理婴儿的各种著作,希望这会有助于我独自照料我的孩子,使他或她尽量不致落入医生之手。尽管这些书的作者也是医务界人士,可是在我看来,一个写书作文的人,和我们通常在门诊室里遇见的那些家伙总该有些不同吧。很快,我拥有了十几种书,加上杂志和剪报,放在一起比尿布和小被褥还要高一些。到了儿子降生时,我已经是家里最优秀的儿科专家了。但书的内容常使我不安,在一段时间里,我是世界上最绝望的父亲:把儿子的样子同书里描述的种种症状对照来看,他至少得了三十几种疾病,其中最轻的一种也足以使他成为驼背。后来情况渐渐好转。到了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相信,尽管肯定要成个白痴,但他真的能活下去了。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儿子在笑,立即陷入恐慌。我在不止一本书里读到过,笑得太早是智力缺陷的表现。“也许是鱼肝油吃多了,”我和妻子商量,“你听说过维生素D中毒吗?”
鱼肝油被停用了。我的儿子还在笑,但我的担忧减轻了,因为我新读到一份资料,说有些孩子天生就会笑的。我自己却已经几个月没笑过了:我的儿子不能把头抬起来。我知道他得了软骨病。书里对软骨病的描写让我毛骨悚然。我给他吃下了大量的用骨粉一类的原料制的一种药,喝了半瓶鱼肝油,然后座在床边观察。
“也许他还小,”妻子谨慎地抗议道,“还不到抬头的时候”。我让她闭嘴。第二天,儿子开始腹泻。我知道怎么办,饿一天就好了,所有的书里[甚至《红楼梦》里]都这么说。天明后,儿子果然不再泻了,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象一个哲学家,面对命运毫无怨言。趁我不在时,别的人把他送到医院,在那里遇上一个毫无常识的大夫,让他吃啊喝的。结果又过了半天孩子才康复。
有些道理,和不读书的人是讲不清的,所以我不得不经常避开旁人,独自实施我的治疗。从上个星期开始,儿子的嗓子里有点痰,医生也没办法,可我知道该怎么办。一本书里提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婴儿“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晚饭间我提前离开桌子,关上卧室的门。我握住儿子的脚,把他倒提在空中。
门开了,一些歇斯底里的人冲了进来。他们都是我和儿子的亲戚。我被赶到客厅里。在那里我发现一本杂志,里面的一篇短文介绍矫正小儿扁平足的一种妙不可言的方法。我下次再试。

这篇短文的作者,名叫邱小刚,就是后来在网上大名鼎鼎的三七。三七怎么个有名法呢,按中青在线斑竹李方转引马悲鸣说法,是“海内中文论坛三七才气第一”。百度一下“三七文集”,有无数的好帖,但我从1995年看到《给儿子治病》时起,就认为这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最好的随笔。随笔,也就是ESSAY,这来自英格兰的文体,被一个中国人用现代汉语演绎得淋漓尽致。幽默、讽刺与反讽、智性与反智、尖刻乃至刻薄却又温和有加,这是英格兰随笔的纯正血统,约翰逊、兰姆、吉本的传承和趣味。而三七用最地道的汉语为我们书写了珍贵的文本。我们来看另一篇:

怎样花比乘飞机更多的钱坐火车旅行

去年十月,我有一件不得不办的私事,必须赶到几千里外的C城去。说实话,自从上次生病之后,我已经有十二年没有坐过火车了。但是我打听了一下,一张飞机票要花掉我900元钱,所以我明智地决定坐火车旅行。
我提前两个小时来到火车站。我听人说过,一个有理智的人是不会在火车站及其方圆五里之内买任何东西的,所以我只花15元钱买了一包饼干。后来我把带下我一颗牙齿的那一块留了下来作旅行纪念,至今还垫在我的书架的一只跛脚下。在来到售票厅的途中,我耽搁了半个小时。先是有四名姑娘想和我约会,然后是六到十二个人向我推销各种货物,其中最适宜家用的是一把一尺长的刀,花去我20元钱。最后来了我不认识的几个人,坚持要我住到各自的旅馆去。我认为我的出现已经造成了一些混乱,而且在我被他们扯住时,一个孩子把我风衣上的一颗钮扣揪下来跑开了(需要说明的是,后来重配一付扣子花了我18元钱),另一个孩子趁机把我的皮鞋刷了一遍,要走我两元钱,——所以我想还是走开为好。快到售票厅时,来了一个警察,没收了那把刀,罚了我50元钱。
在售票厅,一个男子帮我买了一张票,票价是180元,我另外付给他20元,做为被后面四十个人咒骂的补偿。进入车站时,我尽管没有别的行李,还是得让那包饼干接受安全检查,被收走一元钱。进候车室花了我三元钱,算做空调费。我没有座号,很想早一些进站,便交了五元钱,提前来到站台上,这时已经有一千来人在那里了。
站过几千里地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上车后,一个天使化身为一个乘务员出现在我面前。我们讨论了一会儿。卧铺的边座价值10元,餐厅的座位5元,如果花上15元,则可以找到一个“真正的”座位。我交了15元,他领我来到另一个车厢,在那里他通过一种我至今不能理解的法力辨认出一个倒霉的家伙,赶走他,让我坐了下来。火车平安地开了几个小时。我打了一个盹儿。我想我一定是做了一个施舍的梦,因为醒来后一只口袋里的300元钱不见了。随后,旁边一个相貌十分愚蠢的家伙要和我打一个赌,猜一猜一张扑克牌的颜色。我偷偷看见了,便猜了一次,然后他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拿着我的100元钱下车了。这时我变得非常渴,因为车上早已停水了。幸好乘务员马上来出售饮料。我花5元钱买了一听,除了价钱,它非常像我常喝的一种饮料,不但牌子一样,连味道也差不多。
天快亮时,站起两个年轻男人,从怀里抽出很长的刀,开始在车厢里募捐。他们化走我200元钱。在我包扎伤口时,睡在我脚下的六个小孩子中的一个解走了我的鞋带。我又变得十分渴。我相信别人也是这样。早晨的阳光射进车窗,每个旅客都面无人色。这时车厢的那一头仿佛出了什么乱子。又一个乘务员出现了。他不停地推搡一个可怜的小个子向前走,在车厢中部宣布:这个家伙未经允许擅自在车上卖饮料,所以要没收,并就地贱价拍卖云云。这是一种瓶子很大的饮料,每瓶只卖两元钱。我赶紧买了两瓶。很多人都买了。对面的小伙子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一齐喝了一些。过了几秒钟,他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怪诞的表情,但后来的事我并不知道,因为我去了厕所,并在那里呆到终点。
下车后,我找了一家最近的医院,住了下来。关于我的旅行就报告到这里。我真正的破产是在医院里发生的,不过,这是下一次的话题了。

好吧,先止住笑,再看另外一篇:

与我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子

庞德有首著名的俳句体短诗: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我想起这首诗时,总是用我篡改过的私人版本,即将 these faces 和 petals 改成单数,成了:
人群中那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

去年的一个傍晚,我和我的朋友在走了一段错路之后,自西向东穿过夏曲河上的一座铁桥。桥头东面有一个很小的村落,路旁的标牌告诉我,这里是比如县境内。在这一天里我们驶过的都是荒凉而单调的地带,触眼尽是裸露的岩石和黑红相间的土层,经过连续几天的兼程赶路,我们疲惫不堪,情绪低落,整个下午没怎么说话,似乎一张口就可能争吵起来。汽车驶进村口,我看见公路上的一个年轻女人。她穿着肥大的黑色藏袍,后背捆着一束东西,可能是她的小孩。看见汽车,她像公路上的小兽一样惊跳起来,用一种可笑的步态,摇摇晃晃然而迅速地逃到一侧。在一个院落的门口,她停下脚步,回头看我们的汽车。汽车一掠而过,但那张面孔于一瞬间使我想到的了我所篡改过的庞德的诗句:

“人丛中那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

我以为我的朋友没有注意到刚才的景象。但沉默了几分钟后,他嘴里冒出一句:“真美。”我们笑了起来,车内原来的紧张气氛变得温暖了,我们这才注意到暮色正在降临,并改变了四周的景物,把它们浸泡在柔和的色调里。
限制想像是徒劳的,不过我们可以限制自己将想像着陆的愚蠢企图。“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花瓣”一闪而过,像一个奇迹,好奇心会驱使我们试图接近它,至少想保持经常能看到它,这种努力十九会把我们心中美好的东西破坏无遗。我有一位杨姓的朋友,某次在谈论收藏绘画时,说过一句在我看来意味深长的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很,看看也就是了,何必要归为己有?”

从我个人的趣味来看,这是我最喜欢的文字,我从中看到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软的那一部分——“真美”。三七还有几个帖子我推荐给各位看官:《让我们相亲相爱一百年不动摇》、《“反战声明”写得很糟》、《“声援声明”也写得很糟》、《曲眉仙郭陷阱》、《一本佚书》、《红楼梦比琼瑶小说高明在哪里?》,还有一篇我忍不住又要全文转贴:


假设你是1933年的德国人,你会投票给希特勒吗?

“为什么不呢?”首先,在希特勒先生个人的品性中,你挑不出什么重大的缺陷来,他过着一种纯洁的生活,在道德上没有不光彩的记录;他不追逐财富,是正在腐化着德国的物质主义的抵抗者。他不嗜烟酒,还是个素食者,除了为德国人民服务,似乎没有任何其它的强烈欲望。他在一战中得过一级铁十字奖章,饱尝过饥饿的滋味,住过监狱,和人民共过患难;而他对绘画和音乐这两种艺术的爱好,证明他除了是勇敢的战士,还有过得去的趣味,并不粗俗。比这一切都重要的是,他拥有领袖所需要的一切品质,他的果敢和智慧,是得到公认的,他不可思议的本能,敏锐的直觉,是连他的对手也佩服的,而他无比伦比的个人魅力,是每一个德国人都感受过的。他像是天意的化身,在德意志民族最多灾多难的时候降临,率领他们走出埃及;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德国哲学家所预言所梦想的英雄,德意志甚至人类的拯救者,难道不可以姓希特勒吗?
1939年4月,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希特勒这样描述他的政绩:“我接受了这样一个国家,它因为信任外国的诺言,因为民主制度种种恶劣的弊病而面临毁灭。……我克服了德国的混乱,重新建立了秩序,并且大大增加了生产,……发展了交通,使庞大的公路网得以兴建,运河得以开凿,巨大的新工厂得以出现,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我曾经做到了使七百万失业的工人全体得到工作。”这些基本上不是吹牛。在1933年,虽然这些还没有尽成事实,前景已开始出现,希特勒的经济政策,使经历过一战后的不幸岁月和1929年开始的恐慌的德国开始繁荣,计划中的社会主义性质,即没有激烈到让大企业家金融家恐慌,又给了下层人民相当的慰籍。工人得到工作,严格管理下的农民免于破产,并把产品卖出了满意的价格。劳作虽然更艰苦,但劳动者不是得到更高的赞扬了吗?
为什么不投希特勒一票呢?和魏玛共和国大腹便便的议员相比,希特勒难道不更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如果能实现德意志族的目的,为什么还要非得保留低效率的民主?对待那些卖国贼、共产党人、生着鹰钩鼻子的高利贷者,一切阴谋使德意志民族沉沦的罪人,为什么不该施以无情的镇压?关闭不团结的声音,从德意志文化中清除那些使人萎靡不振的渣滓,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到每个家庭中,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如果你习惯了服从,恐惧就只是别人的事,如果你没有什么不满要发泄,何必需要那些嘈杂的报纸呢?那些个人主义的美妙词句,难道不是软弱和堕落的资产阶级才钟爱的,而意志坚强的人,当看到了光荣的前景,难道不去选择最径直的道路,而会用表面的程序来延搁前进的速度?
比这一切都重要的,希特勒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统一了德国,清除了这个国家使自己陷于涣散的联邦性质,这是连俾斯麦也不曾做到的。希特勒解放出德意志民族被压抑多年的力量,唤醒了这个民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伟大,在他们面前展示新的梦想,他许诺湔雪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屈辱,废除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夺回被瓜分的领土,让流散在外的德意志同胞重新聚首在大家庭中。他发誓使德意志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他的一切使命和全部工作,都可以用“民族复兴”四个字来概括。在1933年,他还没有显示出要把德国卷入世界大战,全德国人都听过他5月17日的和平演说。当然,德国必须得到平等待遇,她的合理要求不该得不到满足。“凡是想生存的,必须奋斗”,德意志已经团结起来,不会再向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低头,归根结底,民族复兴难道不是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事情,胜利难道不是比和平更值得渴望?
你是1933年8月19日的德国人,你会投希特勒一票吗? (在这次公决中,百分之九十的德国选民把票投给了希特勒。)

这个帖子值得让绝大部分的同胞,特别是正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人们好好看看。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的第二章《伟大的乌托帮》中,用心良苦地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话作为题记:“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把它变成天堂。”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笑着想起另一句名言:“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但你们要警惕啊。”

关于写作这件事,三七在《谈谈文风》里说,“恳切”两字最重要,结论是:“简单说来,我以为朴素总是没错的,若要再用些心,便可向精确努力。再有余力,可想法写得有趣些。”另外,他也谈到了对现代汉语的看法:“作为书面语的白话文,至今尚不完备。有些译文很好,但我想起来两个作者,一个是兰姆,一个是吉本,在原文里,都是文风极好的人,在汉语里有他们的译本,虽然未必传真,但译兰姆,尚能得其精神,译吉本,我却想不出怎样能传达原文的朴素有力,朴素尚可为,有力就难于同时达到了。我刚才说‘不完备’,便是觉得精确不够。汉语色彩的丰富是没问题的,但要表达得精确,大是为难。”

关于三七的文字就说到这。回到篇首提到的1995年3月10日出版的《杂文报》第四版,该版的责编署名“缪哲”。这不是笔名,是真名。缪哲的才、学、识与三七在伯仲间,对十七世纪的英语情有独钟,译有柏克的《美洲三书》和沃尔顿的《钓客清话》。他们俩都是河北人,大学同班同学,比我高两级,毕业后都回石家庄工作。我个人以为,这两个河北人是1977年后北大中文系出品的最优秀的三个学生中的两个。——另外一个是臧棣。

more

A joke from China

A principle manager of a state owned enterprise tried to sexually harass one of his pretty female subordinate workers. The female worker resisted. Then the manager offered a house and promotion to the female worker. But the worker refused it again. Several years latter, after the market oriented reform of SOEs, the pretty female worker was eventually laid off. The worker couldn’t think of any reason to justify her lay-off and depressed. Soon she took an offer to become an escort in a local hotel. One day, the manager visited and insisted being companied by her. After @%$&*(@%$%!, the manager only paid $15 and left with satisfaction.
In a meeting of the next day in the SOE, the principle manager happily declared: “The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is very efficient. It will cost us much less to do something we couldn’t do before in a political power controlled economy. I am now a true believer of the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more

東西有別 柏林圍牆陰魂仍在

2005.09.25  中國時報 張筱雲
住在德國北部大城漢堡的史瓦茲一家人,今年暑假南下慕尼黑度假,餐館吃飯的時候,服務生態度很差,史瓦茲先生從口音中發現該跑堂來自德東,他忍不住發作:「鐵定東德(DDR)來的,典型的共產黨,哼!」
史瓦茲太太緊張制止丈夫:「噓!小聲一點,現在不能說東德,要說德東」。
德東特區 二等公民
東德?德東?這個問題的確有點敏感,說東德意味外國人,牽涉歧視問題,事關重大,目前正確說法是德東,德國東部。
在醫院工作的史瓦茲先生現在責怪德東人服務態度欠佳,但他忘了,十年前一位德東來同事曾讓他讚不絕口:「醫生專業知識技能真不錯,『那邊』的職業教育相當成功」。
去年史瓦茲夫婦的大兒子離家到柏林上大學,因西柏林租金昂貴,三個月後才在東柏林找到低廉的住宿,僅同一個城市,就「東、西有別」。許多面對德西高消費水準而卻步的大陸留學生,因此選擇前往德東留學。
東西德統一十幾年,德西人似乎還沒完全把德東人當自己同胞看待,下意識裡彼此還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不同國度。這一點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得到,德東人經常被「另眼相待」。任何統計數字或調查報告,都將德東另外分開計算,從消費習慣、價值觀、失業率、度假偏好、教育子女方式到性生活指數皆如此,這意味德東、德西不可「一概而論」(實際上的確是有差距)。
最明顯的是選戰揭曉當晚,兩陣營加起來的數字公布後,接著分別報上德西、德東的結果,外人或許覺得奇怪,德國人卻習以為常,似乎境內存在「特別行政區」事實屬理所當然。
社會學者專家指出,兩邊的水乳交融,恐怕要等到一九八五年後出生,沒有歷史包袱的新生代來完成,對中、老年人,德西人永遠不會忘記為了統一拖垮經濟所付出的慘痛代價,德東人也將不斷懊悔,當年誤信前總理柯爾保證兩邊生活水準一致的謊言。成見、偏見之下,德西人討厭「吃大鍋飯的人」懶散依賴成性,如扶不起的阿斗,德東人對「傲慢的有錢人嘴臉」也沒有好感。
統一之前,因兩大陣營的對峙,德東地位反而比今天值錢,現在,德西人對德東人多少抱持「用錢買來的小媳婦」藐視心理,而德東人也一直自覺不受尊重,很難排除國家二等公民陰影,有人甚至悲觀吶喊「再把柏林圍牆築起來吧!」
同床異夢 壞在經濟
東、西德結合「同床異夢」關鍵在經濟,經濟學者指出,當初一比一兌換馬克是柯爾缺乏遠見所造成的最大錯誤,德東老百姓貪圖一時甜頭付出極大代價,導致當地企業崩潰解體,工廠一家家倒閉無法生存,造成難以彌補的戕害,至今仍百業蕭條,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名失業。
所以,這次大選結果,部分外國媒體雖從德東出生的梅克爾可能組閣來詮釋,但真正意義在替德東人發聲的民社黨(PDS,原東德共產黨)的行情看漲,且成長率驚人(超過一倍),是此次大選的最大贏家。
德西人對此無法諒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什麼要統一?乾脆回到原來共產黨統治時代」。德東人則理直氣壯:「共產黨確實照顧人民比資本主義周到」,尤其,當地就業環境、公共建設都比德西差一截,難怪他們自嘆是被遺忘的一群,民社黨允諾從有錢人身上盡量以高所得稅制搜括財富,補貼、增進窮人、失業者福利,令德東人振奮,這種不顧國家經濟前景,同歸於盡的「共貧」思想,基本上在德西缺乏市場。
巴邦總理、上屆總理候選人史托伊伯表達得更露骨:「我們國家的前途不應該讓『那邊』失意、憤世嫉俗的族群來左右」。
吸東部票 梅克爾失利
因此兩大黨(基民黨、社民黨)即使選票逐年流失,並未造成真正恐慌。因為統一後的德國,八千萬人口中,德西六千萬,德東二千萬,土地方面,德東也只佔三分之一,市場主力還是在德西。當今活躍政壇的在位者,除了梅克爾,都由德西人主導。
當初柯爾重用梅克爾,主要是看上她來自德東、女性、基督徒三大特點,「你看!德東人也在中央參政,而且是女性」,藉此樹立基民黨公正、開明、摩登形象,更大期望是利用梅克爾德東背景,產生「吸票」效果,穩固東部票源。
可惜並未如所願,因梅克爾從東德共黨時代就不是「模範黨工」,甚至屬於叛逆的非主流派,難以贏得普遍認同。實際上,梅克爾也很少強調她的德東身分,這次選舉結果反而凸顯了,德東選民對基民黨失望。
除了基民黨失利,左翼在德東崛起也為執政的社民黨帶來傷害,原本理念相通一家人的社民黨、民社黨,因理念不同分道揚鑣(民社黨指責改革派的社民黨是社會主義叛徒),大大分散社民黨在當地票源,削弱社民黨競爭力。
德東喉舌 難成主流
目前選後因兩大黨離過半數目標太遠造成僵局,因此自民黨與綠黨行情暴漲,炙手可熱,成為極力爭取拉攏的對象。
然而非常詭異的是,最能代表德東心聲的左翼民社黨雖是此次大選大贏家,卻沒人敢碰,證明了德東屬於「特別行政區」事實,作為德東人喉舌的民社黨,未來要躋身德國主流,短時間恐怕是不可能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