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有別 柏林圍牆陰魂仍在
2005.09.25 中國時報 張筱雲
住在德國北部大城漢堡的史瓦茲一家人,今年暑假南下慕尼黑度假,餐館吃飯的時候,服務生態度很差,史瓦茲先生從口音中發現該跑堂來自德東,他忍不住發作:「鐵定東德(DDR)來的,典型的共產黨,哼!」
史瓦茲太太緊張制止丈夫:「噓!小聲一點,現在不能說東德,要說德東」。
德東特區 二等公民
東德?德東?這個問題的確有點敏感,說東德意味外國人,牽涉歧視問題,事關重大,目前正確說法是德東,德國東部。
在醫院工作的史瓦茲先生現在責怪德東人服務態度欠佳,但他忘了,十年前一位德東來同事曾讓他讚不絕口:「醫生專業知識技能真不錯,『那邊』的職業教育相當成功」。
去年史瓦茲夫婦的大兒子離家到柏林上大學,因西柏林租金昂貴,三個月後才在東柏林找到低廉的住宿,僅同一個城市,就「東、西有別」。許多面對德西高消費水準而卻步的大陸留學生,因此選擇前往德東留學。
東西德統一十幾年,德西人似乎還沒完全把德東人當自己同胞看待,下意識裡彼此還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不同國度。這一點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得到,德東人經常被「另眼相待」。任何統計數字或調查報告,都將德東另外分開計算,從消費習慣、價值觀、失業率、度假偏好、教育子女方式到性生活指數皆如此,這意味德東、德西不可「一概而論」(實際上的確是有差距)。
最明顯的是選戰揭曉當晚,兩陣營加起來的數字公布後,接著分別報上德西、德東的結果,外人或許覺得奇怪,德國人卻習以為常,似乎境內存在「特別行政區」事實屬理所當然。
社會學者專家指出,兩邊的水乳交融,恐怕要等到一九八五年後出生,沒有歷史包袱的新生代來完成,對中、老年人,德西人永遠不會忘記為了統一拖垮經濟所付出的慘痛代價,德東人也將不斷懊悔,當年誤信前總理柯爾保證兩邊生活水準一致的謊言。成見、偏見之下,德西人討厭「吃大鍋飯的人」懶散依賴成性,如扶不起的阿斗,德東人對「傲慢的有錢人嘴臉」也沒有好感。
統一之前,因兩大陣營的對峙,德東地位反而比今天值錢,現在,德西人對德東人多少抱持「用錢買來的小媳婦」藐視心理,而德東人也一直自覺不受尊重,很難排除國家二等公民陰影,有人甚至悲觀吶喊「再把柏林圍牆築起來吧!」
同床異夢 壞在經濟
東、西德結合「同床異夢」關鍵在經濟,經濟學者指出,當初一比一兌換馬克是柯爾缺乏遠見所造成的最大錯誤,德東老百姓貪圖一時甜頭付出極大代價,導致當地企業崩潰解體,工廠一家家倒閉無法生存,造成難以彌補的戕害,至今仍百業蕭條,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名失業。
所以,這次大選結果,部分外國媒體雖從德東出生的梅克爾可能組閣來詮釋,但真正意義在替德東人發聲的民社黨(PDS,原東德共產黨)的行情看漲,且成長率驚人(超過一倍),是此次大選的最大贏家。
德西人對此無法諒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什麼要統一?乾脆回到原來共產黨統治時代」。德東人則理直氣壯:「共產黨確實照顧人民比資本主義周到」,尤其,當地就業環境、公共建設都比德西差一截,難怪他們自嘆是被遺忘的一群,民社黨允諾從有錢人身上盡量以高所得稅制搜括財富,補貼、增進窮人、失業者福利,令德東人振奮,這種不顧國家經濟前景,同歸於盡的「共貧」思想,基本上在德西缺乏市場。
巴邦總理、上屆總理候選人史托伊伯表達得更露骨:「我們國家的前途不應該讓『那邊』失意、憤世嫉俗的族群來左右」。
吸東部票 梅克爾失利
因此兩大黨(基民黨、社民黨)即使選票逐年流失,並未造成真正恐慌。因為統一後的德國,八千萬人口中,德西六千萬,德東二千萬,土地方面,德東也只佔三分之一,市場主力還是在德西。當今活躍政壇的在位者,除了梅克爾,都由德西人主導。
當初柯爾重用梅克爾,主要是看上她來自德東、女性、基督徒三大特點,「你看!德東人也在中央參政,而且是女性」,藉此樹立基民黨公正、開明、摩登形象,更大期望是利用梅克爾德東背景,產生「吸票」效果,穩固東部票源。
可惜並未如所願,因梅克爾從東德共黨時代就不是「模範黨工」,甚至屬於叛逆的非主流派,難以贏得普遍認同。實際上,梅克爾也很少強調她的德東身分,這次選舉結果反而凸顯了,德東選民對基民黨失望。
除了基民黨失利,左翼在德東崛起也為執政的社民黨帶來傷害,原本理念相通一家人的社民黨、民社黨,因理念不同分道揚鑣(民社黨指責改革派的社民黨是社會主義叛徒),大大分散社民黨在當地票源,削弱社民黨競爭力。
德東喉舌 難成主流
目前選後因兩大黨離過半數目標太遠造成僵局,因此自民黨與綠黨行情暴漲,炙手可熱,成為極力爭取拉攏的對象。
然而非常詭異的是,最能代表德東心聲的左翼民社黨雖是此次大選大贏家,卻沒人敢碰,證明了德東屬於「特別行政區」事實,作為德東人喉舌的民社黨,未來要躋身德國主流,短時間恐怕是不可能了。
住在德國北部大城漢堡的史瓦茲一家人,今年暑假南下慕尼黑度假,餐館吃飯的時候,服務生態度很差,史瓦茲先生從口音中發現該跑堂來自德東,他忍不住發作:「鐵定東德(DDR)來的,典型的共產黨,哼!」
史瓦茲太太緊張制止丈夫:「噓!小聲一點,現在不能說東德,要說德東」。
德東特區 二等公民
東德?德東?這個問題的確有點敏感,說東德意味外國人,牽涉歧視問題,事關重大,目前正確說法是德東,德國東部。
在醫院工作的史瓦茲先生現在責怪德東人服務態度欠佳,但他忘了,十年前一位德東來同事曾讓他讚不絕口:「醫生專業知識技能真不錯,『那邊』的職業教育相當成功」。
去年史瓦茲夫婦的大兒子離家到柏林上大學,因西柏林租金昂貴,三個月後才在東柏林找到低廉的住宿,僅同一個城市,就「東、西有別」。許多面對德西高消費水準而卻步的大陸留學生,因此選擇前往德東留學。
東西德統一十幾年,德西人似乎還沒完全把德東人當自己同胞看待,下意識裡彼此還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不同國度。這一點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得到,德東人經常被「另眼相待」。任何統計數字或調查報告,都將德東另外分開計算,從消費習慣、價值觀、失業率、度假偏好、教育子女方式到性生活指數皆如此,這意味德東、德西不可「一概而論」(實際上的確是有差距)。
最明顯的是選戰揭曉當晚,兩陣營加起來的數字公布後,接著分別報上德西、德東的結果,外人或許覺得奇怪,德國人卻習以為常,似乎境內存在「特別行政區」事實屬理所當然。
社會學者專家指出,兩邊的水乳交融,恐怕要等到一九八五年後出生,沒有歷史包袱的新生代來完成,對中、老年人,德西人永遠不會忘記為了統一拖垮經濟所付出的慘痛代價,德東人也將不斷懊悔,當年誤信前總理柯爾保證兩邊生活水準一致的謊言。成見、偏見之下,德西人討厭「吃大鍋飯的人」懶散依賴成性,如扶不起的阿斗,德東人對「傲慢的有錢人嘴臉」也沒有好感。
統一之前,因兩大陣營的對峙,德東地位反而比今天值錢,現在,德西人對德東人多少抱持「用錢買來的小媳婦」藐視心理,而德東人也一直自覺不受尊重,很難排除國家二等公民陰影,有人甚至悲觀吶喊「再把柏林圍牆築起來吧!」
同床異夢 壞在經濟
東、西德結合「同床異夢」關鍵在經濟,經濟學者指出,當初一比一兌換馬克是柯爾缺乏遠見所造成的最大錯誤,德東老百姓貪圖一時甜頭付出極大代價,導致當地企業崩潰解體,工廠一家家倒閉無法生存,造成難以彌補的戕害,至今仍百業蕭條,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名失業。
所以,這次大選結果,部分外國媒體雖從德東出生的梅克爾可能組閣來詮釋,但真正意義在替德東人發聲的民社黨(PDS,原東德共產黨)的行情看漲,且成長率驚人(超過一倍),是此次大選的最大贏家。
德西人對此無法諒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什麼要統一?乾脆回到原來共產黨統治時代」。德東人則理直氣壯:「共產黨確實照顧人民比資本主義周到」,尤其,當地就業環境、公共建設都比德西差一截,難怪他們自嘆是被遺忘的一群,民社黨允諾從有錢人身上盡量以高所得稅制搜括財富,補貼、增進窮人、失業者福利,令德東人振奮,這種不顧國家經濟前景,同歸於盡的「共貧」思想,基本上在德西缺乏市場。
巴邦總理、上屆總理候選人史托伊伯表達得更露骨:「我們國家的前途不應該讓『那邊』失意、憤世嫉俗的族群來左右」。
吸東部票 梅克爾失利
因此兩大黨(基民黨、社民黨)即使選票逐年流失,並未造成真正恐慌。因為統一後的德國,八千萬人口中,德西六千萬,德東二千萬,土地方面,德東也只佔三分之一,市場主力還是在德西。當今活躍政壇的在位者,除了梅克爾,都由德西人主導。
當初柯爾重用梅克爾,主要是看上她來自德東、女性、基督徒三大特點,「你看!德東人也在中央參政,而且是女性」,藉此樹立基民黨公正、開明、摩登形象,更大期望是利用梅克爾德東背景,產生「吸票」效果,穩固東部票源。
可惜並未如所願,因梅克爾從東德共黨時代就不是「模範黨工」,甚至屬於叛逆的非主流派,難以贏得普遍認同。實際上,梅克爾也很少強調她的德東身分,這次選舉結果反而凸顯了,德東選民對基民黨失望。
除了基民黨失利,左翼在德東崛起也為執政的社民黨帶來傷害,原本理念相通一家人的社民黨、民社黨,因理念不同分道揚鑣(民社黨指責改革派的社民黨是社會主義叛徒),大大分散社民黨在當地票源,削弱社民黨競爭力。
德東喉舌 難成主流
目前選後因兩大黨離過半數目標太遠造成僵局,因此自民黨與綠黨行情暴漲,炙手可熱,成為極力爭取拉攏的對象。
然而非常詭異的是,最能代表德東心聲的左翼民社黨雖是此次大選大贏家,卻沒人敢碰,證明了德東屬於「特別行政區」事實,作為德東人喉舌的民社黨,未來要躋身德國主流,短時間恐怕是不可能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