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中国风险”的风险
【日经BP社报道】本文译自本公司北京支局支局长田原 真司于8月29日面向日本读者撰写的文章“「中国リスク」を鵜呑みにするリスク”,特此备注。更多报道参见另一只眼看中国专题。 2002年2月,日产汽车卡洛斯·戈恩社长首次访问了当时正在进行合作谈判的中国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的总部位于交通不便的内陆山区,而且当时参观的卡车工厂与日本工厂相比,也显得落后于时代、生产效率相当低。 “与东风合作太勉强了。风险太大!”——在访问结束后的回途中,同行的一位日产的管理干部对戈恩说。闻听此言,戈恩社长不动声色的回答说:“正因如此,机遇(成功后的成果)才更大。” ▼中国以外的地区就安全吗?! 今年4月,北京和上海发生了反日游行,日本国内媒体强调“中国风险”的报道不断出现。一部分人打砸商店的镜头在电视上反复播放,这给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即便是这些企业的中国公司所在地区形势平稳,也会不由自主地让企业的经营者的中国风险意识增幅。 在日本战败日--8月15日,尽管日本的小泉纯一郎首相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中日关系仍然处在看不到前景的困难状况。5月份访问日本的吴仪副总理突然以国际外交间罕见的方式单方面取消了与小泉首相的会晤。在东海天然气的开采方面中日间的对立也还在继续。 不仅仅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在日资企业集中的广东省,工人罢工、要求大幅提高工资;严重的电力不足当中,最近又出现了汽油供给不足问题,加油站前等候加油的车辆排成长龙。 还有7月21日的人民币升值。此次的升值幅度虽然只有2%,但美国议会对此并不满意,已开始要求进一步升值,并为此加大施加压力的幅度。如果和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汇率一样,今后人民币汇率快速上升的话,中国工厂会不会在出口方面丧失竞争力呢?这种担心也越来越强烈。 如果摆出这么多风险的话,对中国业务采取谨慎态度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问题是在此之后。日本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给出的避免中国风险的处方是--“不要把工厂全部集中到中国。而应该把投资分散到中国以外的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但是这是避免中国风险的正确答案吗? 笔者之所以对投资分散论表示异议,是因为:作为减小中国风险的替代地区--BRICs和东南亚的风险就真的比中国小吗?这一点基本上没有经过验证。这就如同劝说别人“这儿危险!快向那儿逃吧”,然而“那儿”是否真的安全则没有经过确认。 ▼过于勉强的风险分散会导致成本增加 本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业务就总是会碰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比如,在印度尼西亚,几年前日资企业的工厂也发生过大规模的罢工。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通货膨胀造成的汇率暴跌,人们也记忆犹新。总之,正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不确定性大,所以人力费用才低。 当然,俗话说的好,“不能把鸡蛋全放到一篮子里”,从分散风险本身来讲,投资分散论也有一定道理。不过,现实的问题是,有实力进行国际性分散投资的也只有那些大企业,用不着提醒,不少大企业已经这么做了。几年前采访主管松下电器产业海外业务的少德 敬雄副社长(现任顾问)时,少德就对笔者说过下面这番话。 “海外投资的中心是中国,但是不会把东南亚的工厂全都关闭。到中国投资,其实是将此前过于集中在东南亚的工厂,按分散风险的角度进行的重新配置”。 而对于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勉强分散工厂会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对于从大企业手中承包业务的厂商而言,决定设厂地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采购自己产品的大企业的工厂位于哪个国家,以及从哪个国家容易采购到原材料。假如这个国家是中国的话,就不可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在中国设厂。 ▼风险与机遇共存 中国风险比以前高了,就不考虑后果地逃离中国,结果是有可能又陷入别的风险之中。回避风险固然重要,但目前最需要的倒不如说是为了克服风险的前瞻性思路。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戈恩社长的颇有哲理的那番话一样,世界上的风险几乎都是与克服风险之后的机遇相生相伴的。如果经营者有足够对付中国风险的自信的话,当其它公司开始犹豫不前的时候,现在做出积极进军中国市场的决策也许不失为上策。 实际上,到中国看一看,就会发现成功地克服中国风险的日企也不少。 比如,制造光纤的MORITEX。该公司的工厂位于深圳市郊,其中空着的楼层租给了其它日本企业。与入驻的企业共同招聘工人,工资和福利等条件基本相同。 然而,今年春季入驻企业中有一家发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的罢工事件。由于工人们都住在同一宿舍楼里,MORITEX以及其它企业的员工中很多人也都知道罢工的信息。不过,他们并没有在自己的公司罢工。MORITEX的厂长觉得奇怪,于是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参与罢工,得到的回答是“不想给一直关照我们的厂长添麻烦”。 ▼经营者最好亲自到中国去看看! “在高层得不到信任的工厂里,即使工资再高也会发生罢工。平时注意多与员工交流,经营者赢得员工信任,才是解决风险的最根本的办法。涨工资不是万能的”,MORITEX香港董事长石井次郎对此深信不疑。 最终,如何理解中国风险当然取决于经营层的看法。如果冷静地分析清楚了中国的现状以及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之上做出业务撤出中国的决定的话,也可以说是一种精明的决策判断。 相反,如果对媒体报道的观点照单全收、囫囵吞枣,单纯被回避中国风险所左右的话,这本身就会带来判断失误的风险。有时间呆在日本总部里冥思苦想的话,经营者还不如亲自到中国的现场看看再做决定。(记者:北京支局,田原 真司)注:本文译自常驻北京的日本记者面向日本读者撰写的日文专题,特此备注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