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Wednesday, July 20, 2005

李开复的父亲

因家贫父亲十三岁就从军。身高还不及枪杆子高,后来因为内乱部队解散,重返家园,曾经安排到一父执辈家中协助管家,但父亲一心向学,后经何姓乡亲的赞助,前往日本留学。不谙日语的父亲,五年寒窗苦读,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那段年少之旅,物质的匮乏及客居异乡的孤寂均可想见。父亲晚年多次忆及当时中国留学生中,有位太太常唱「阳关三迭」一解乡愁,每每均动容不能自己。返乡后开始事业的冲刺,父亲文笔极佳,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以及在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抗战前参加民族复兴运动,后又至西安行政训练所办理训导教务,在成都青年团工作,任青年团干事长。在西安时,结识了当时在汉中女师任教,而正在行政训练所受训的母亲,紧追不舍,并同赴东北向先外祖父母请示,终结连理。1947年行宪后第一届立委选举,父亲在西区获最高票当选,乡亲中任觉五、冯慕鸪、徐天秩、许伯超、崔德礼、姚必德、朱宝铮等伯伯一直和父亲维持多年情谊,均是当年共事共患难的挚友。
来台后父亲不再在政治上活跃,提及官场文化,常有重重无奈、失望与厌恶心,故而将全副精力转移到国际事务以及大陆问题研究方面,为自己另辟了一片发展的空间,虽是如此,他仍对国际情势、政治领导人物有高度关注,如近年大陆和东欧政治的巨变等都令他感喟震撼,忙着收集资料、详细分析,也乐于和我们讨论,比较不同观点。父亲六十岁后陆续出书,「刘少奇传」、「林彪传」、「周恩来传」等,有的有日文、英文版,后者的重写是他近年最大心愿,但已觉力不从心,花了五年时间大部分完成。病中最后托政大博士班王振辉、关向光二位得意门生继续代为完稿。
大陆变色后,父亲随政府先行来台,留下母亲和年幼的大哥及四个姐姐。因为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职位,使母亲在监视、半隔离的状况下度日如年,乃毅然决定离川赴台。然而突破层层关卡谈何容易,当时母亲遣兄姐沿街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佯装回东北娘家,一路辗转,历经各种险难,终在1950年底来台一家团聚,全凭了母亲超人的智慧、勇敢、果决与镇定。当时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父亲常将我们一家九口保持完整以及子女教育成功的功劳归于母亲的贡献,诚然如此。
「无求」反应了父亲个性耿直、淡薄的一面,他曾说十九岁负笈东洋时,袋中仅两块大洋,最困难时也从未向人求过什么,从小独立养成他凡事宁求己不求人的倔强个性。工作事业如此,亲情友情亦然,这份孤傲虽是他不常显露的一面,但我相信其中有不足道人的寂寞与沉郁。父亲一生不善理财,立法院的司机先生都不乏房屋数栋之人,而父亲十年前购屋,不足款由子女们合资,我想我们非但不将此视为负担;反而为他的两袖清风感到骄傲。如果宣布财产,他最大的财富或许是我们七个子女吧!
父亲一生心系家国,儿时过年亲笔写的春联是「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晚年听音乐会,每闻老歌,则抽搐难抑心中悲情。「大陆寻奇」是他唯一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八十一岁那年还乡对他是很震撼的一次旅程,回来后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返台那晚他取出一印,说是四川金石名家所刻,说到刻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时又一度失声。大陆拍的照片一遍遍看着,先祖母坟上亲手种了一株柏树,见八十岁的他跪在成都文殊院中为祖母做法事,真感叹历史的创伤为家庭带来的永远遗憾!父亲交待去世后骨灰送回成都陪伴祖母安葬,或许可聊慰他未能事奉、为母送终的一生大痛。父亲对国家的爱常超乎我们这一代所能领会,最后卧床不起时我问他如有一梦想想做的是什么?他说:「写一本书― 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忧国忧民之心终生不渝。病中曾作一梦,在水边一石上拾获一方纸,上面跃然四字「中华之恋」,魂牵梦系的故土情长啊!
小弟开复是爸妈的老来子,从小聪明过人,在顶尖的卡内基美仑拿到计算机博士,现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方面有杰出表现。他和爸爸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但此次病榻前挖空心思购食、喂食一概亲自服侍。弟妹先铃是现在少见的贤淑女性,全心相夫教子,任劳任怨,乐在其中。他们的婚事,由父亲幕后安排,见二人恩爱,最令爸爸安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