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林行止 維持秩序警方之責 大會成敗與港無關

信報財經新聞 2005-12-12

林行止專欄


一、

  有關部門已為明天開幕、有一百四十八國部長及經貿官員與會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做好一切準備;非常明顯,會議能否在和平的環境下進行,與保安當局的部署和因應手法有關,而會議的成敗,卻與香港無關,作為一個自由港,特區政府樂觀其成,對會議的成功表示「良好的祝願」,是理所當然的,但香港在貧富兩極的談判中無置喙餘地─相關官員飛來飛去,聊盡地主(大會組織者)之職而已─在世貿談判中,特區政府擔當的角色有如證婚的神職或社工人員,如無意外,一對新人在最關鍵時刻表示願意嫁娶的意願,證婚者有用武之地;萬一他們因主客觀的意外而鬧翻,證婚者便無能為力,事前所做的準備工夫亦盡付東流。目前香港(和其他主辦地)的處境便是如此,把會議的成敗攬上身,是沒有必要的。

  世貿組織的「多哈回合」貿易會談,始於○一年「九.一一慘劇」之後,目的在尋求多邊合作,貫徹世界貿易自由化的主張,以達促進世界最窮國經濟增長的目的;世界銀行月前的一項估計,顯示貿易自由化若順利推展,在二○一五年將為全球帶來三千億美元的「額外利益」(即使期內生產力沒有明顯增長),而發展中國家的受益率將達百分之四十五,雖然她們的產出只佔全球的五分之一。貿易自由化大利發展中國家,於茲可見。

  作為「多哈回合」的一部分,香港會談所以具許成不許敗的重要性,是受時間性的牽制,因為美國國會授予總統在貿易談判上有「先斬後奏」的「快速立法權」(Fast track),將於○七年七月屆滿,這即是說,布殊總統最遲要在是年四月把貿易自由化議案提交國會,因此,世貿必須在○六年年底達成協議;如果明天召開為期五天的香港會議功敗垂成,不能達成協議,布殊無法把議題提上議事日程,等於世貿談判沒有貿易最大國美國的參與,世界貿易自由化自然成為空談。

  「多哈回合」○三年九月的(墨西哥)「坎昆會議」不歡而散,貧富國幾乎「反目翻」;這二年來,有關國家做了不少救亡、補漏的工作,可是,別說窮富國的分歧難以彌合,富國之間亦矛盾重重,而這主要在削減對農作物補貼額上彼此無法達成徹底的解決辦法。歐盟津貼乳牛的新聞本報早有報道,惟其荒謬性值得再提─歐盟牧人養一頭乳牛原來可獲二元二角(美元.下同)補貼,○三年已悄悄地提升至二元六角二仙,因此,雖然○三年歐盟的乳牛數目減少二百萬頭,但對「牛奶產品農夫」的補貼總額由約一百八十億增至一百九十億;○四年五月東歐十國加「盟」,這些農業「大」國的「奶品製造業」若獲同等優待,歐盟富國的納稅人必然「造反」,這是歐盟在美國「以身作則」削減農業津貼下願意稍作讓步的原因之一。不過,令歐盟無法大刀闊斧裁削農業津貼的根本因素,是法國總統舒拉克公開認為「自由(貿易)主義的危險有甚於共產主義,而和共產一樣,自由主義會如野火般蔓延!」這位中間偏右的國家領袖作出這樣大膽的譬喻,令人對歐盟能否在貿易自由化上達成共識存疑。事實上,法國政府對歐盟的貿易專員孟德爾森近來致力於貿易自由化的言行,已表示強烈不滿─有意於○七年角逐總統寶座的內政部長薩爾科齊更直指孟德爾森為「蠢材」,法國對為二十二項「敏感性商品」補貼,「絕不能作為談判的籌碼」。

  各國為了令香港會議取得成功,「坎昆會議」之後,已進行了無數次「分組」會談;會談的進展詳情見於「貿易及可持續發展國際中心」網站(www.ictsd.org);從這些具體資料所見,與「坎昆會議」不同,明天開會的部長們手上都有非常詳盡的談判進展包括各項自由化進程的報告,但三十三個最窮國(Group of 33)及發展中二十國(Group of 20)與富國之間仍有許多解決不了的「細則」,這些困難與矛盾會在會議上公開出來,有興趣的讀者請留意各部長的發言。

二、

  有關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理論部分,另文淺析。這裏略談這次來港反世貿的生力軍南韓農民與自由化的「恩仇」。

  和大部分亞洲國家一樣,南韓本來亦是「以農立國」,只是隨七十年代以還的工業化和服務化,迄去年底,農業經濟在GDP中只佔百分之三點二,但農民佔總就業人口百分之八,可見農業並非高效率產業。

  南韓的稻米向來自供自足,因為如此,在農業商人游說下,南韓長期禁止外國大米進口,沒有外來貨物競爭,米農坐地起價,目前南韓的米價比國際平均價高出三、四倍。為了融入貿易自由化行列,南韓國會十月下旬通過了《大米協商批准動議案》,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提高食米進口量,顯而易見,這大大侵害了視本地市場為「圍內市場」(captive market,賣家予取予的市場)的米農米商的利益,他們起而上街宣洩對「盧武鉉政府與國會勾結罔顧農民利益」的不滿;秉承南韓工人、學生粗野暴力的示威傳統,十月下旬開始農夫在首都首爾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遊行,由於示威者田勇吉在與防暴隊衝突受傷致死,引起全國公憤,工人、學生、在野黨以至「農民的後裔」(六十年代南韓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六十二,絕大部分南韓人都是農民的後裔)都加入示威行列,造成大家在電視中所見的慘烈場景,亦令大米問題更不易解決。

  代表米農利益的南韓示威者高聲譴責貿易自由化迫使農民走上絕境,看似「窮兇惡極」,實際上並非沒有道理,而道理在於西方大國對本國的農業津貼;可是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不過因為在國內產銷大米的專利權受影響(被分期取消)走上街頭保護本身利益而已。如果因此而令貿易自由化胎死腹中,進而令世界各國尤其是窮國失去分享自由化帶來的果實,亦是西方國家於一九四八年達成「世界關稅貿易協議」(GATT)的大倒退,這當然是力求進步的國家極力反對的。不過,說到底,只有先進國家取消農業津貼,自由貿易才是公平貿易,不然,抗爭的人必會前仆後繼令世貿會議永無寧日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