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林行止 民意不可玩弄 主動上京求情

信報財經新聞 2005-12-07 林行止專欄
一、

  昨天行政會議例會,討論如何因應十二.四大示威,是少不了的議題,雖然港人無從知道它持什看法、達什結論,但從個別行政會議成員會後的答記者問,不難推測有成員在會上提出取消「委任區議會議員入立法會」,不過,行會的主流想法是把《政制發展五號報告建議方案》(下稱《建議方案》)原封不動如期提交立法會;這種推測如果接近現實,說明評估形勢、權衡利害之後,特區政府不惜與反對派來一場可能是雙輸的博弈。由於反對派聲稱沒有普選時間表不會「收貨」,意味即使當局取消了「委任區議員」此一條款,亦無補於事;而除此之外,同樣在鳥籠裏工作的政府無法再作「讓步」,因此,與其稍為「讓步」示人以弱又不能通過,何如索性寸步不移以示「強政勵治」。讓步與不讓步的後果一致,有人便認為選擇後者才是上策。換句話說,「如無意外」,《建議方案》一拍兩散有疾而終的可能性甚高。

  面對十多萬或「人數多少不是問題」但群情洶湧聲勢浩大彰彰在人耳目的大示威,特區政府所以有條件不為所動,原因不外如下數端(22)

  第一、它並非港人投票選出,因此民情合則用、不合則可置諸不理,漠視民意無損其「合法性」地位;

  第二、《建議方案》是在京官「參與意見」之下草成,北京認為正確的事,怎能因為群眾上街便修改?

  第三、特區政府已作最壞打算並獲中央領導人諒解與支持,這等於說《建議方案》為立法會否決,不會動搖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京官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上述三項,特區政府振振有詞有所堅持的理由,是《建議方案》獲得大多數民意認同,這即是說,周日人頭湧湧途為之塞的大遊行,代表的只是少數民意!當局這點看法,表面不無道理,但稍作分析,便站不住腳。非常明顯,多項民意調查本來都支持《建議方案》,但發展下來,支持《建議方案》應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民意顯然在不斷上升中。至於十八個區議會有十六個支持《建議方案》,卻是一場鬧劇。由於《建議方案》對區議員尤其是委任區議員最有利,意味區議會是既得利益集團,它們之中有二個反對,已屬異數。眾所周知,向區議會推銷《建議方案》,便有如向工會推銷迫使資方提高工人薪金的方案,或如向工商業組織推銷削減利得稅方案,都是向受方輸送利益,肯定會獲熱烈歡迎全力擁護的。《建議方案》大大提高區議員的問政地位(從地區服務提升至全港政治),露骨地向區議員輸送政治利益,獲區議會支持,因此是早有答案的事。以利益交換回來的支持,雖非犯法,卻不光采,反對派不當一回事,是正確解讀這種把戲的決定。

二、

  《建議方案》在立法會受挫,政改在原地踏步,以當局的說法,反而拖慢了達致普選的日期,這意味政府反咬一口,把香港拖遲落實普選之過歸諸全力爭取普選的泛民主派!無論如何,政改無寸進是目的都在爭取普選的正反雙方的損失。

  不過,假如十二月二十一日投票結果真是兩敗俱傷,筆者認為曾蔭權政府受創較重,而泛民主派不會罷休。北京雖然會一如過往「死」到處碰壁焦頭爛額的董建華,公開支持曾蔭權的管治,但曾氏在香港的認受性會跌至谷底,連串與政府作對的民間活動會經常性出現並逐步升級(22)如果加上外國政府和本地宗教力量的「精神鼓勵」,迫使政府明確提出普選日期的活動會變本加厲。

  曾蔭權對政改原地踏步擺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不會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吧?事實上,香港各方面的運作不會因為政改寸步難行而慢下來,但熱切追求普選的民主派及其同路人不會坐待政府恩賜。如果他們採取並強化過去對付董建華政府的策略,靜坐包圍政府總部,中環便可能癱瘓,銀行開不了門、員工無法去大企業上班、證交所要暫停交易,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便岌岌可危。今年迄今為止,新公司上市及上市公司發股集資總額達二千九百多億,其中百分之八十二(約二千四百億)是內地企業的集資(見香港交易所的〈香港(22)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允許香港落實有別於國內的一制,根本目的在利用香港的經濟地位進行集資(保持香港安定繁榮是手段而已),任何可能影響本地金融市場順利運作的社會活動因此要設法以和平手段遏制(出動軍隊香港馬上恢復安定,但金融中心地位亦隨之斷送)。曾蔭權政府對此不是掉以輕心便是麻木無知,他應該明白,「原地踏步」不會動搖泛民主派追求普選的決心,亦不可能令他們放棄爭取一切有利於定期進行普選的活動。

  筆者了解曾蔭權在政治鳥籠裏運作的局限性,但他起用「術士」型的許仕仁為政務司司長,對建立正當、王道的政府形象有負面影響,其主力設計和推銷的《建議方案》落得如斯下場,足以證明曾蔭權用人不當。許氏應居運籌帷幄之位而不可走出前台,他以市井之徒的言行主導政改這等嚴肅大事,褻瀆官常,令人對政府及官員失去應有的尊敬!

  事到如今,筆者認為也許可以令曾蔭權「扳回一局」的辦法,是馬上高調訪京,主動向有關官員反映泛民主派的訴求,並條陳利害,這雖有「騎劫」民意之嫌,但總比安排二十五名泛民主派議員上京容易、可行、有效。樂觀地設想,京官體諒他的處境,讓他能夠對泛民主派有個交代,但他亦可能空手而回。不過,只要他走出這一步,顯示他重視十二.四帶出的民意,並在權力許可的範圍內盡一切回應民眾的訴求,因此會獲得更多民意甚至議員的同情……。不論他在北京帶回什訊息,曾蔭權政府在議會獲得較多的支持,不難預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