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ard: 民间纪事:纪念一场未完成的装置艺术
shamelessly stolen from ShifeiKe(a CCTV journalist)'s blog
我来解释一下哈尔滨全城大停水的前因后果。
我想透过我的解释,向大家阐述几个道理。一、为什么哈尔滨事到临头才通知全城大停水;二、为什么政府两改公告变更停水原因;三、黑龙江为什么大张旗鼓停水闹革命。
事情经过是这样滴。
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工集团苯胺车间发生大爆炸。事发当天,当地政府就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说,大爆炸没有产生任何污染,理由是“苯在爆炸中已经瞬间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专程赴吉的黑龙江省电视台采访时,面对下游城市的担忧,吉林化工集团一位党委副书记冷静地说,松花江水没有被污染。令人不得不信服的是,这位领导引用了一些“专家”的监测数据作为证据。当然,我们事后也要问候那些越来越被集团利益化的中国各类专家,我们不仅问候他本人,必要时还须拷问这些所谓专家的良心和动机。
同时,我也不能确认,这种通过新华社一稿平天下的取巧做法是不是得益于当地去年的商厦大火。我甚至不能确认,这种做法是不是当地针对紧急事件的预案之一。但事实上,这种做法迅速平息了国内媒体质疑爆炸污染的行为。中国媒体有个潜规则,新华社定了调子的事,不容质疑。所以,我惟一能确认的是自己的感受,我在化工厂厂区外觉得头疼、胸闷。还有就是,吉林化工学院的三名女生向我出具了她们的医院化验单。因为她们都曾因为头疼、眩晕而呕吐。
不出意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也“确认”:大爆炸没有造成任何污染。为了显示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当地政府要求吉林市所有大中院校在爆炸后第二天回校上课。我可以客观地指出,这种做法和克拉玛依大火中那位高喊“学生们靠后,让领导先走”的同志有相似的执政爱民之心。
本来,事情到这里可以天下太平。但有一种规则再次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它的强大力量:地区政府之间的利益搏弈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各种纷乱的一个源泉。
逶迤的松花江水浩浩荡荡,她流过吉林省到了黑龙江。流动的江水没有行政界限。你说爆炸没污染?黑龙江人民不答应。非常不凑巧的是,松花江水的确被严重污染了。吉林省的那些专家遭到黑龙江的专家的迎头痛击。根据黑龙江专家的监测,松花江水苯污染浓度最高达到103倍。同样是专家,大家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
吉林省做得不够漂亮,哈尔滨那帮鸟官的思维水平也不高。18日接到线报确认江水被污染,到21号才通知22号要全城大停水。这三天时间,鸟人们一直在“紧急开会,研究对策”。因为这三天中,哈尔滨政府不确定是不是要因为苯污染而停止供应自来水,也没打算公告江水被污染。在这里,我又忍不住要赞赏哈尔滨市政府的良苦用心,如果不停水,如果不公告,哈尔滨真是一片繁荣天下太平了。
麻痹的机构,昏庸的小吏终于完成了冗长的辩论。到了21号,哈尔滨预告全城停水,这时已经来不及了。被政府推到绝地的哈尔滨人只好走上街头,疯狂抢购食物和淡水。这就是为什么哈尔滨事到临头才通知全城大停水。并非消息来得晚,而是老年痴呆症作祟。
即使如此,哈尔滨还是别出机心。政府公告宣布,停水原因居然是“全城水网大检修”。如果这是真的,我简直怀疑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都是疯狂的装置艺术家,他们联合策划了一出装置艺术的盛大演出。什么样的检修需要全城停水来配合?为什么这样重大的检修只提前一天通知。几乎是一瞬间,全城谣言四起,有说是因为地震,也有传言是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水源污染,更有传言称是居民饮用水网遭有组织大规模投毒……结果第二天的政府公告又改了,说停水是因为“吉林化工集团爆炸污染了松花江水”。
为什么改变公告?我得到了几个权威消息源的解释。18号是星期五,哈尔滨政府了解情况后紧急开会商量对策。20号决定全城停水。不过咱们中国是个强调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变态社会。哈尔滨把停水公告上报国务院,恰逢周日休息,国务院的牛人没兴趣了解这个。于是压了一天。但是哈尔滨市等不及了,松花江水可不跟中国政府的运转周期相配合,她浑浑噩噩地向哈尔滨涌来。没办法,21日,哈尔滨公布了停水原因。21号下午,温家宝先生看到公告后,觉得不妥,批示要求“公开信息,让老百姓了解真相”。
接到通知,哈尔滨坚决执行,于是22号更改了停水公告。这就是为什么当地政府两改公告变更停水原因。值得批判的是,中国官员的这种一贯的内紧外松,捂住被子不怕生疮的行为准则。他们宁可天塌下来,也不要担负社会不稳定的罪名。这就是当今公仆的利益驱动。
表面上看,这件事不过是单纯的污染事件,但事情发展实在有趣。
从21日到24日三天中,这两位东北活雷锋爆发了嘴唇边的风暴。一个说,你把老子的水弄脏了;一个说,乱说,水干净得很。两省截然不同的说辞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翻开“十一五”规划,我们发现松花江环境治理刚刚被纳入水域治理,翻开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簿,我们找到越来越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事实上,分处松花江上下游的黑吉两省就沿江排污问题产生争执已达数十年。
人类历史上,上游的取水和排污问题一直是下游的心结。对上游的排污,位处下游的黑龙江已经抱怨了数十年。这或许并不奇怪,在淮河、在中东、在英伦三岛……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水资源就是纠葛的泉源。关于利益,寸土都必争,何况取之不尽的滔滔江水。
石化企业每天的运输量很大,因此基本上都建设在沿江沿河的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化工企业就很可能造成沿江水系的污染。拿吉林市来说,这里有化工厂、造纸厂,它们的肺活量都很大,而且城市的生活污水也在往江里排放。
其实,问题并不仅限于城市污水排放对下游居民生活的影响,经济增长与流域排污总量控制之间的尖锐矛盾才是真文章。根据新公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流域各城市需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排污量进行指标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来自环保总局的消息警告说,今后凡是没有水环境容量的地区,原则上可能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项目。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新工厂不能开工,新投资不能落地,甚至企业产能的受限和萎缩。而工厂的马达声是和GDP紧密相关的。有数据表明,按照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计算,我国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流域内排污指标的总量控制,已成为沿江各地方政府时刻盘算的一个命题。
显然,排污总量是严格控制的,那么沿江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要受限制。比如一吨纸产生一公斤污水,如果这个总量只有十公斤污水,你就只能生产十吨纸。你要扩大产能?你要新投生产线?没门。因为你没有拿到足够的排污指标。松花江上,吉林市有了几个大工业,这是既定事实,黑龙江要新增企业,就面临排污指标的拘束。就好象一块馍馍,吉林已经吃了大半了,黑龙江再怎么吃也有限得很。深受其害几十年,黑龙江不得不抓住机会借酒装疯了。
这就是黑龙江大张旗鼓停水闹革命的真正原因。
因为黑龙江地震局的一位朋友下午恐吓我说,哈尔滨今天夜里三点要闹地震。我只好挑灯夜战,穿着很酷的内裤通宵打字来浪费漫长的时间。我想,如果地震发展,我还可以从容地跳出房间。我住在松花江边的一家酒店,跳进江水里,如果我侥幸没有冻死,那汹涌而来的硝基苯也足以让我清醒地回忆我和这个城市所有的暧昧关系。
还好,地震没有发生,我还活着。从巴基斯坦回国之后,我就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地震真的是可以震死人的。
我来解释一下哈尔滨全城大停水的前因后果。
我想透过我的解释,向大家阐述几个道理。一、为什么哈尔滨事到临头才通知全城大停水;二、为什么政府两改公告变更停水原因;三、黑龙江为什么大张旗鼓停水闹革命。
事情经过是这样滴。
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工集团苯胺车间发生大爆炸。事发当天,当地政府就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说,大爆炸没有产生任何污染,理由是“苯在爆炸中已经瞬间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专程赴吉的黑龙江省电视台采访时,面对下游城市的担忧,吉林化工集团一位党委副书记冷静地说,松花江水没有被污染。令人不得不信服的是,这位领导引用了一些“专家”的监测数据作为证据。当然,我们事后也要问候那些越来越被集团利益化的中国各类专家,我们不仅问候他本人,必要时还须拷问这些所谓专家的良心和动机。
同时,我也不能确认,这种通过新华社一稿平天下的取巧做法是不是得益于当地去年的商厦大火。我甚至不能确认,这种做法是不是当地针对紧急事件的预案之一。但事实上,这种做法迅速平息了国内媒体质疑爆炸污染的行为。中国媒体有个潜规则,新华社定了调子的事,不容质疑。所以,我惟一能确认的是自己的感受,我在化工厂厂区外觉得头疼、胸闷。还有就是,吉林化工学院的三名女生向我出具了她们的医院化验单。因为她们都曾因为头疼、眩晕而呕吐。
不出意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也“确认”:大爆炸没有造成任何污染。为了显示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当地政府要求吉林市所有大中院校在爆炸后第二天回校上课。我可以客观地指出,这种做法和克拉玛依大火中那位高喊“学生们靠后,让领导先走”的同志有相似的执政爱民之心。
本来,事情到这里可以天下太平。但有一种规则再次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它的强大力量:地区政府之间的利益搏弈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各种纷乱的一个源泉。
逶迤的松花江水浩浩荡荡,她流过吉林省到了黑龙江。流动的江水没有行政界限。你说爆炸没污染?黑龙江人民不答应。非常不凑巧的是,松花江水的确被严重污染了。吉林省的那些专家遭到黑龙江的专家的迎头痛击。根据黑龙江专家的监测,松花江水苯污染浓度最高达到103倍。同样是专家,大家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
吉林省做得不够漂亮,哈尔滨那帮鸟官的思维水平也不高。18日接到线报确认江水被污染,到21号才通知22号要全城大停水。这三天时间,鸟人们一直在“紧急开会,研究对策”。因为这三天中,哈尔滨政府不确定是不是要因为苯污染而停止供应自来水,也没打算公告江水被污染。在这里,我又忍不住要赞赏哈尔滨市政府的良苦用心,如果不停水,如果不公告,哈尔滨真是一片繁荣天下太平了。
麻痹的机构,昏庸的小吏终于完成了冗长的辩论。到了21号,哈尔滨预告全城停水,这时已经来不及了。被政府推到绝地的哈尔滨人只好走上街头,疯狂抢购食物和淡水。这就是为什么哈尔滨事到临头才通知全城大停水。并非消息来得晚,而是老年痴呆症作祟。
即使如此,哈尔滨还是别出机心。政府公告宣布,停水原因居然是“全城水网大检修”。如果这是真的,我简直怀疑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都是疯狂的装置艺术家,他们联合策划了一出装置艺术的盛大演出。什么样的检修需要全城停水来配合?为什么这样重大的检修只提前一天通知。几乎是一瞬间,全城谣言四起,有说是因为地震,也有传言是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水源污染,更有传言称是居民饮用水网遭有组织大规模投毒……结果第二天的政府公告又改了,说停水是因为“吉林化工集团爆炸污染了松花江水”。
为什么改变公告?我得到了几个权威消息源的解释。18号是星期五,哈尔滨政府了解情况后紧急开会商量对策。20号决定全城停水。不过咱们中国是个强调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变态社会。哈尔滨把停水公告上报国务院,恰逢周日休息,国务院的牛人没兴趣了解这个。于是压了一天。但是哈尔滨市等不及了,松花江水可不跟中国政府的运转周期相配合,她浑浑噩噩地向哈尔滨涌来。没办法,21日,哈尔滨公布了停水原因。21号下午,温家宝先生看到公告后,觉得不妥,批示要求“公开信息,让老百姓了解真相”。
接到通知,哈尔滨坚决执行,于是22号更改了停水公告。这就是为什么当地政府两改公告变更停水原因。值得批判的是,中国官员的这种一贯的内紧外松,捂住被子不怕生疮的行为准则。他们宁可天塌下来,也不要担负社会不稳定的罪名。这就是当今公仆的利益驱动。
表面上看,这件事不过是单纯的污染事件,但事情发展实在有趣。
从21日到24日三天中,这两位东北活雷锋爆发了嘴唇边的风暴。一个说,你把老子的水弄脏了;一个说,乱说,水干净得很。两省截然不同的说辞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翻开“十一五”规划,我们发现松花江环境治理刚刚被纳入水域治理,翻开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簿,我们找到越来越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事实上,分处松花江上下游的黑吉两省就沿江排污问题产生争执已达数十年。
人类历史上,上游的取水和排污问题一直是下游的心结。对上游的排污,位处下游的黑龙江已经抱怨了数十年。这或许并不奇怪,在淮河、在中东、在英伦三岛……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水资源就是纠葛的泉源。关于利益,寸土都必争,何况取之不尽的滔滔江水。
石化企业每天的运输量很大,因此基本上都建设在沿江沿河的区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化工企业就很可能造成沿江水系的污染。拿吉林市来说,这里有化工厂、造纸厂,它们的肺活量都很大,而且城市的生活污水也在往江里排放。
其实,问题并不仅限于城市污水排放对下游居民生活的影响,经济增长与流域排污总量控制之间的尖锐矛盾才是真文章。根据新公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流域各城市需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排污量进行指标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来自环保总局的消息警告说,今后凡是没有水环境容量的地区,原则上可能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项目。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新工厂不能开工,新投资不能落地,甚至企业产能的受限和萎缩。而工厂的马达声是和GDP紧密相关的。有数据表明,按照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计算,我国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流域内排污指标的总量控制,已成为沿江各地方政府时刻盘算的一个命题。
显然,排污总量是严格控制的,那么沿江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要受限制。比如一吨纸产生一公斤污水,如果这个总量只有十公斤污水,你就只能生产十吨纸。你要扩大产能?你要新投生产线?没门。因为你没有拿到足够的排污指标。松花江上,吉林市有了几个大工业,这是既定事实,黑龙江要新增企业,就面临排污指标的拘束。就好象一块馍馍,吉林已经吃了大半了,黑龙江再怎么吃也有限得很。深受其害几十年,黑龙江不得不抓住机会借酒装疯了。
这就是黑龙江大张旗鼓停水闹革命的真正原因。
因为黑龙江地震局的一位朋友下午恐吓我说,哈尔滨今天夜里三点要闹地震。我只好挑灯夜战,穿着很酷的内裤通宵打字来浪费漫长的时间。我想,如果地震发展,我还可以从容地跳出房间。我住在松花江边的一家酒店,跳进江水里,如果我侥幸没有冻死,那汹涌而来的硝基苯也足以让我清醒地回忆我和这个城市所有的暧昧关系。
还好,地震没有发生,我还活着。从巴基斯坦回国之后,我就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地震真的是可以震死人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