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学问的际遇
出版一本自己曾经痛下心机的书,比多了一个亲生子还要珍惜!当年芝加哥大学精装出版了《佃农理论》,老编寄来首本,我睡觉也放在身旁。这次出版的英语论文选,虽是陈年(一九六八至一九九八)旧作,给我有同样的感受。
时光只解催人老,翻吁翻吁,顿觉不枉此生。对一位朋友说,上苍不公平,今天的后起之秀,就算比我聪明十倍,也不容易遇上我昔日的思想题材。当年自己的本领其实没有大作为,只是他人的影响
──尤其是一个新思想范畴的影响──触发了今天结集的自己引以为傲的英语文章。
两项际遇不容易再发生了。其一说过,我是在洛杉矶加大与芝加哥大学的全盛时期挤身其中,环绕吁我的是二十世纪大部分的价格理论高人。高斯说,我吸收了这些人的思维通道,占为己有。后来到了西雅图华大,巴赛尔在旁扶吁,让我可放尽放,快马加鞭。最近巴赛尔写道:昔日加大的艾智仁传统与芝大的戴维德传统的发展,史提芬跑在前头。他忘记了说自己在旁跟吁跑,维护吁,不让我跌下马来。
其二更重要。那就是六十年代初期,新古典经济走到尽头,凯恩斯学说备受质疑,经济发展理论一无是处,但产权与交易费用(包括讯息费用)这个明显地有重要内容的新范畴正在兴起。我知道重要,专注投入,把自己掌握的价格理论应而用之,随意简化,随意修改。当时有胆这样做,因为知道传统理论的基础稳固,要改就改,要留就留,要淘汰就淘汰,同事之间一律支持。
上述新范畴的兴起,开头只有几个人,不是自己的老师就是朋友。是那样大的一片新天地,先入为主,予取予携,耕耘多少占多少。幸运使然,一起步我就踩中了最肥沃的那块耕地:合约理论。迟几年才跟进的同事,尤其是巴赛尔与诺斯,也成为该新天地的大地主。几位学生也信手拈来,其他院校的参与者众。说不上有人满之患,但后之来者把问题的处理搬到博弈理论那边去。是另一个地方,与我当年耕耘的有另一个太阳,另一个月亮。
屡次白纸黑字地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启发,赢得慷慨之名,但于今回顾,这些感激之词说得不够。当年没有师友的影响,不知会发展到哪里去;并不到交易费用这个新范畴,本领再高也白费心思。后来回港工作,中国有改革的迹象,当然用自己掌握的范畴处理,学得多,到了六十五岁,综合自己英语时期与中语时期的所知,写成了三卷本的《经济解释》。
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可以是那样无主地让际遇摆布的。超凡的大师或者可以不讲际遇,独自创新而影响世界。我呢?拿开他人的影响,什么也没有。我给自己频频打分,夸夸其谈,只不过是懂得衡量与选择,知道机不可失而拼搏下去。
今天再衡量,认为当年耕耘的新天地,毕竟还没有耕尽,还有不少良田可以种出重要的思想来,只是没有昔日那样明显,选择要较为细心地找寻。今天的「主流」经济学脱离了史密斯与马歇尔的伟大传统,脱离得面目全非。对解释世事有兴趣的同学,要回到我这一辈在六七十年代耕耘过的天地去,再找寻。我们当年因为题材太多,手忙脚乱,不少地方掉以轻心,遗漏了的耕地应该比今天的「主流」研究远为重要。
——苹果日报/凌锋推荐(11/25/2005 14:37)
时光只解催人老,翻吁翻吁,顿觉不枉此生。对一位朋友说,上苍不公平,今天的后起之秀,就算比我聪明十倍,也不容易遇上我昔日的思想题材。当年自己的本领其实没有大作为,只是他人的影响
──尤其是一个新思想范畴的影响──触发了今天结集的自己引以为傲的英语文章。
两项际遇不容易再发生了。其一说过,我是在洛杉矶加大与芝加哥大学的全盛时期挤身其中,环绕吁我的是二十世纪大部分的价格理论高人。高斯说,我吸收了这些人的思维通道,占为己有。后来到了西雅图华大,巴赛尔在旁扶吁,让我可放尽放,快马加鞭。最近巴赛尔写道:昔日加大的艾智仁传统与芝大的戴维德传统的发展,史提芬跑在前头。他忘记了说自己在旁跟吁跑,维护吁,不让我跌下马来。
其二更重要。那就是六十年代初期,新古典经济走到尽头,凯恩斯学说备受质疑,经济发展理论一无是处,但产权与交易费用(包括讯息费用)这个明显地有重要内容的新范畴正在兴起。我知道重要,专注投入,把自己掌握的价格理论应而用之,随意简化,随意修改。当时有胆这样做,因为知道传统理论的基础稳固,要改就改,要留就留,要淘汰就淘汰,同事之间一律支持。
上述新范畴的兴起,开头只有几个人,不是自己的老师就是朋友。是那样大的一片新天地,先入为主,予取予携,耕耘多少占多少。幸运使然,一起步我就踩中了最肥沃的那块耕地:合约理论。迟几年才跟进的同事,尤其是巴赛尔与诺斯,也成为该新天地的大地主。几位学生也信手拈来,其他院校的参与者众。说不上有人满之患,但后之来者把问题的处理搬到博弈理论那边去。是另一个地方,与我当年耕耘的有另一个太阳,另一个月亮。
屡次白纸黑字地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启发,赢得慷慨之名,但于今回顾,这些感激之词说得不够。当年没有师友的影响,不知会发展到哪里去;并不到交易费用这个新范畴,本领再高也白费心思。后来回港工作,中国有改革的迹象,当然用自己掌握的范畴处理,学得多,到了六十五岁,综合自己英语时期与中语时期的所知,写成了三卷本的《经济解释》。
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可以是那样无主地让际遇摆布的。超凡的大师或者可以不讲际遇,独自创新而影响世界。我呢?拿开他人的影响,什么也没有。我给自己频频打分,夸夸其谈,只不过是懂得衡量与选择,知道机不可失而拼搏下去。
今天再衡量,认为当年耕耘的新天地,毕竟还没有耕尽,还有不少良田可以种出重要的思想来,只是没有昔日那样明显,选择要较为细心地找寻。今天的「主流」经济学脱离了史密斯与马歇尔的伟大传统,脱离得面目全非。对解释世事有兴趣的同学,要回到我这一辈在六七十年代耕耘过的天地去,再找寻。我们当年因为题材太多,手忙脚乱,不少地方掉以轻心,遗漏了的耕地应该比今天的「主流」研究远为重要。
——苹果日报/凌锋推荐(11/25/2005 14:37)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