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識其人知其學—話說張五常一
信報財經新聞 2005-11-24林行止專欄
張五常教授七十大壽,他在國內的追隨者,不但舉辦研討會,談論他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貢獻,更於今年較早前籌編《張五常的經濟思想研究》,以示祝賀;筆者應邀撰寫題為〈識其人用功有方 知其學用世應時〉一文,於二○○五年七月十二日脫稿,收在剛出版的《五常思想》一書(向松祚、高小勇編,香港花千樹二○○五年十一月出版)。配合深圳研討會的召開,特把該文分三天刊諸報端,藉此祝張教授體健筆健壽而康。
剛看到楊懷康在寫他飛行八千哩、為的是出席佛利民教授倡議學券制五十周年的宴會,文末提到幾乎三十年前(一九七八年九月)《信報》宴請在香港舉行周年大會的飄利連山會會員。當年的座上客計有喬治.史德拉(George J. Stigler,當年會長,一九八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一九七六年諾獎得主)、艾智仁(Arman Alchian ,價格理論權威,張教授的業師)等不少殿堂級的經濟學大師;官場中人如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香港財政司一九七一—八一,劍橋大學庇古〔福利經濟學開山鼻祖A.C. Pigou〕的最後入室弟子)及其前任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香港財政司,一九六一—一九七一)等,敬陪末座,不是主角。
那次會議,與羅波斯加(Alvin Rabushka)辯論租金管制的華裔學者,是華盛頓大學教授張五常,四十出頭的年紀,跟香港大學還未沾邊,與記者談為學之道,手舞足蹈地說是虛心為要,表示自己雖然身為教授,遇上不明白的事情,便不會考慮對方是飽學之士還是販夫走卒,趨前求教。在那個群儒聚首的場合,他顯得特別年輕活躍,對指導他寫博士論文的艾智仁教授,最為恭謹。
艾智仁是價格理論權威,初次會面,知道內子和我一起辦報,不兩句便談到報館的生產線,得悉報社的廠房機器只在晚間啟動,白天閑置後,他問我們為什麽不把印刷外判,又或將之讓給他人經營。我只能答以掌握製作時間對報刊發行至為重要,所以寧願承擔自行印刷的較高成本,確保趕及每天第一時間印行……。
艾智仁單刀直入的提問,看似不經意,卻是經濟分析的入門基本功。筆者為此反覆思考了好些日子,意識到「為用」的「機關算盡」,可以掌握虛實,辦報而包攬了超出合適規模以外的工序,顯然是很不划算,可是想到再功利的生意人,難免也會有賺盡每一分毫以外的考慮,那是經濟學有用、實用,而不一定能盡用的緣故。
張五常得到艾智仁的學問真傳,看問題的態度也是同樣深刻、坦率,至於文章風格,他在意「切要」。張氏在事業上的關鍵性轉變,是一九八二年離開旅居二十多年的美國,重返亞洲,出掌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系。自此,他少了用英文在國際性的學術前台發表論文,在華人社會教學,受筆者力邀,他在《信報》開了一個名為「論衡」的每周專欄。那幾年見面的機會較多,談及寫作,曾不止一次聽到他以球賽設譬,認為很多人下筆肯花工夫,可是忘形於盤球的千姿百態,忽略了爭取成績的射門,沒有臨門一腳,哪有可觀?他對自己的議論文章,向有「攻門」要求,近年寫多了生活散文,切要攻堅的特色才不那麽明顯。
開始用中文寫作的頭幾年,文章都是先在《信報》和《信報月刊》發表,然後結集;《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包括〈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和《再論中國》,就是這樣一一問世並一「刷」再「刷」。回顧他的不同寫作階段,那幾年的文章,是最有力度、最具代表性的。
前期的英文論文,如〈私有資產與佃農制度〉(一九六八)、〈舊中國的婚姻合約〉(一九七二)、〈蜜蜂的神話〉(一九七三)和〈價格管制理論〉(一九七四年)等,新意不絕,題材不悶,文字簡練,可是囿於學術格局,不免侷促,影響力也只局限於象牙塔內。
「經濟解釋」是進入新千禧以後的近作,是張五常自大學退休後的精心炮製,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他對此書的「自我感覺良好」,看來是挺為滿意的。三冊巨製以《科學說需求》、《供應的行為》和《制度的選擇》分別命題,清晰展示平生所學的幾度得意板斧。單憑文字交代供需交易的關鍵,又為新制度經濟學輕妝素裹,執中扼要的化繁為簡,一氣呵成,絕對是圓熟雍容之作!可是較諸二十多年前的「論衡」三部,昔日少作顯得格外跳脫生動,讓人感受到經世文章,原來也有「青春無敵」這回事!
張五常教授七十大壽,他在國內的追隨者,不但舉辦研討會,談論他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貢獻,更於今年較早前籌編《張五常的經濟思想研究》,以示祝賀;筆者應邀撰寫題為〈識其人用功有方 知其學用世應時〉一文,於二○○五年七月十二日脫稿,收在剛出版的《五常思想》一書(向松祚、高小勇編,香港花千樹二○○五年十一月出版)。配合深圳研討會的召開,特把該文分三天刊諸報端,藉此祝張教授體健筆健壽而康。
剛看到楊懷康在寫他飛行八千哩、為的是出席佛利民教授倡議學券制五十周年的宴會,文末提到幾乎三十年前(一九七八年九月)《信報》宴請在香港舉行周年大會的飄利連山會會員。當年的座上客計有喬治.史德拉(George J. Stigler,當年會長,一九八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一九七六年諾獎得主)、艾智仁(Arman Alchian ,價格理論權威,張教授的業師)等不少殿堂級的經濟學大師;官場中人如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香港財政司一九七一—八一,劍橋大學庇古〔福利經濟學開山鼻祖A.C. Pigou〕的最後入室弟子)及其前任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香港財政司,一九六一—一九七一)等,敬陪末座,不是主角。
那次會議,與羅波斯加(Alvin Rabushka)辯論租金管制的華裔學者,是華盛頓大學教授張五常,四十出頭的年紀,跟香港大學還未沾邊,與記者談為學之道,手舞足蹈地說是虛心為要,表示自己雖然身為教授,遇上不明白的事情,便不會考慮對方是飽學之士還是販夫走卒,趨前求教。在那個群儒聚首的場合,他顯得特別年輕活躍,對指導他寫博士論文的艾智仁教授,最為恭謹。
艾智仁是價格理論權威,初次會面,知道內子和我一起辦報,不兩句便談到報館的生產線,得悉報社的廠房機器只在晚間啟動,白天閑置後,他問我們為什麽不把印刷外判,又或將之讓給他人經營。我只能答以掌握製作時間對報刊發行至為重要,所以寧願承擔自行印刷的較高成本,確保趕及每天第一時間印行……。
艾智仁單刀直入的提問,看似不經意,卻是經濟分析的入門基本功。筆者為此反覆思考了好些日子,意識到「為用」的「機關算盡」,可以掌握虛實,辦報而包攬了超出合適規模以外的工序,顯然是很不划算,可是想到再功利的生意人,難免也會有賺盡每一分毫以外的考慮,那是經濟學有用、實用,而不一定能盡用的緣故。
張五常得到艾智仁的學問真傳,看問題的態度也是同樣深刻、坦率,至於文章風格,他在意「切要」。張氏在事業上的關鍵性轉變,是一九八二年離開旅居二十多年的美國,重返亞洲,出掌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系。自此,他少了用英文在國際性的學術前台發表論文,在華人社會教學,受筆者力邀,他在《信報》開了一個名為「論衡」的每周專欄。那幾年見面的機會較多,談及寫作,曾不止一次聽到他以球賽設譬,認為很多人下筆肯花工夫,可是忘形於盤球的千姿百態,忽略了爭取成績的射門,沒有臨門一腳,哪有可觀?他對自己的議論文章,向有「攻門」要求,近年寫多了生活散文,切要攻堅的特色才不那麽明顯。
開始用中文寫作的頭幾年,文章都是先在《信報》和《信報月刊》發表,然後結集;《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包括〈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和《再論中國》,就是這樣一一問世並一「刷」再「刷」。回顧他的不同寫作階段,那幾年的文章,是最有力度、最具代表性的。
前期的英文論文,如〈私有資產與佃農制度〉(一九六八)、〈舊中國的婚姻合約〉(一九七二)、〈蜜蜂的神話〉(一九七三)和〈價格管制理論〉(一九七四年)等,新意不絕,題材不悶,文字簡練,可是囿於學術格局,不免侷促,影響力也只局限於象牙塔內。
「經濟解釋」是進入新千禧以後的近作,是張五常自大學退休後的精心炮製,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他對此書的「自我感覺良好」,看來是挺為滿意的。三冊巨製以《科學說需求》、《供應的行為》和《制度的選擇》分別命題,清晰展示平生所學的幾度得意板斧。單憑文字交代供需交易的關鍵,又為新制度經濟學輕妝素裹,執中扼要的化繁為簡,一氣呵成,絕對是圓熟雍容之作!可是較諸二十多年前的「論衡」三部,昔日少作顯得格外跳脫生動,讓人感受到經世文章,原來也有「青春無敵」這回事!
1 Comments:
At 7:14 PM, Anonymous said…
Welcome to world of warcraft power leveling buy replica rolex cheap wow leveling wow gold,aoc gold service,wow cdkeys WoW Powerleveling aoc gold is world of warcraft power leveling our Aion gold primary last chaos gold service, last chaos gold and is on sale last chaos money love you SilkRoad Gold good wow power leveling wotlk SilkRoad Goldor archlord power leveling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