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Friday, February 10, 2006

加拿大选举制度病在何处 诟病美国成其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8:15 南风窗

  和静钧

一直沾沾自喜于拥有天下最完美选举制度的加拿大,就如西方其它各民主大国一样,突然感受到这部选举机器空转不灵尽下畸形蛋之痛楚:要么一党独大,连续执政近30年,看得让人昏昏欲睡;要么群党纷争,互相拆台,短命政府迭出,有的政府居然创下了撑不到3个月的记录,这还不剔除选举过渡期40天呢!
  
保罗马丁总理于2005年11月29日提请总督夏埃尔让解散议会并于2006年1月23日举行联邦议会选举,标志着这个寿命仅为17个月的自由党少数党政府的夭折。不管是哪个政党在新一轮议会换届选举中胜出,这部古老的选举机器如果再吐出个少数党政府,那么结局又会是在加拿大人民还没来得及拥抱这个少数党政府之时,这部机器又会将吐出来的少数党政府吃进去,从而进入下一轮短命的政党轮替喧嚣中。人们疑惑,本是为多数党政府而设计的“赢者通吃”选举制度,为何却着了少数党政府的魔?

  马丁解散议会的前因后果

  人们普遍认为,以马丁为总理的自由党政府倒台的原因是2004年曝光的加拿大“国家统一计划”腐败丑闻,它最终导致马丁总理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所谓的“国家统一计划”腐败丑闻,是指前总理克雷蒂安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在魁北克省“赞助宣传联邦主义活动”中涉嫌贪污和滥用公款,这项旨在遏制魁北克省分离运动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上千万美元的资金流向了一些与自由党关系密切、又未做多少实际工作的广告公司。这项丑闻于2004年2月加拿大审计署的一份审计报告中首度披露出来,于2005年11月特别小组正式对外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认定了大部分传闻中的不端行为。反对党斥责自由党已“丧失了继续执政的道义基础”,并联手成功发起了不信任案投票。

  其实,因沾染了丑闻的腥臭而致政府倒台,这只是非常表面的原因。纵观全球,不论是总统制的国家还是议会制国家,哪一届政府不闹出点丑闻怪事?不见得一出丑闻所有政府就应声而倒,就举加拿大邻居美国为例,这届布什政府的丑闻还嫌不够多吗?人家还不是当得好好的?

  马丁政府的脆弱与这个国家的选举制度有着密切相关性。真正让马丁政府兵败如山倒的是这个选举制度下所产生的议会格局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一样的丑闻在不同的议会议席格局下杀伤力是不一样的。

  保罗马丁由2003年11月在党内选举中当选为自由党新领袖。同年12月,在自由党前领袖克雷蒂安宣布退休后,马丁作为执政党自由党的党魁继任加拿大总理。在2004年6月28日的换届议会选举中,执政的自由党在308个议席中只获得了135个议席,反对党保守党在选举中获得99个议席,魁人集团获得54席,新民主党获得19席,其他党派获得1席。由于自由党没有赢得308席中过半数以上的席位,沦为少数党执政的局面。这个处处得仰人鼻息的少数党政府,在加拿大历史上平均寿命仅为18个月。偌大的一个国家议会中居然只有4个党在人数众多的议会里转悠,这样的局面不闹出点事才咄咄怪事。它不同于美国两党把持,怎么玩转,也必然会有一党是多数党,也不同于德国议会,名类党派都有,随时都可以拉帮结伙,从实质少数变成名义多数,并组阁出联合政府。在加拿大,除了新民主党作为机会主义党之外,其它大党都是相互水火不相容,常在议会争夺战中拳脚相向,把别人的短处“放在火上烤”(保守党党魁哈伯名言)。魁人集团已经坐实魁北克省,其票源票数不容别党觊觎,自由党则在安大略省扎下了根,再怎么在全国范围内败退也可以在安大略票仓中捞到足够多的票数,整合过的保守党则在西部获得长足发展,三大党几乎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谁也别想轻易获得半数议席。

  加拿大政党力量对鹊难荼涞贾乱榛岣窬值耐槐涫率瞪鲜加?993年。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理查德约翰斯顿及蒙特利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烈布莱等人为主要成员的专门研究1993年加拿大议会选举的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中称,1993年的加拿大大选把加拿大政治中的离心势力释放出来,魁人集团和改革党异军突起,新民主党原地踏步,而前进保守党则从原来传统的反对党角色中退下,使政党体制发生了从“非完全两党制”向“一大党外加一党一党又一党”的多党制转变。学者们把这次选举看成是“临界选举”,预示这是一个新格局的起点。随着前进保守党与联盟党整合成统一的保守党之后,削弱了“大党”自由党的势力,政局更是朝着“一党加一党一党又一党”的多极多党制过渡。这才是产生少数党政府的真正原因。少数党政府的脆弱是先天性的,这与“赞助丑闻”出现与否没有关系。

  “诟病美国”成了加拿大选举的潜规则

  笔者近期一直留意《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及《纽约时报》对加拿大的报道,结果惊讶地发现,北部邻居正把选举战打得如火如荼,但美国主流媒体却几乎对此沉默不语,《华盛顿邮报》终于在1月17日出现了一则有关加拿大的报道,却说是的圣诞节时加拿大街头帮派冲突误击行人的治安事件。

  美国真的对一墙之隔的加拿大选举漠不关心吗?非也。

  自加拿大特鲁多时代以来,美加关系成了左右加拿大选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成了选举体制外的体制。从1968年到1984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大刀阔斧调整对美关系,试图摆脱对美过度依赖的矮子形象,却不料激活了加拿大掩藏已久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加拿大想扩大国际影响的欲望一拍即合,反美情绪时时如神经抽搐一样掠过加拿大政坛。近几年来,美加软木贸易争端越闹越僵,加上其它问题,如导弹防御体系、京都议定书、伊拉克战争、枪支管理等问题,双方关系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今天,只要谁对美抨击越猛,谁就能赢得越多的掌声。要赢得选民的支持,政客们得毫不留情对美叫阵。马丁总理谙熟此道。前不久,他怒气冲冲对着前来参加蒙特利尔《京都议定书》会议的美国代表说,美国要讲讲“全球良心”!其用语之重,令人愕然!而内行人则看出门道:马丁舞剑,意在选举!

  美国似乎落入马丁圈套。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终于按捺不住,回敬马丁别以骂美国来赚取廉价的选票。外国使节这般对别国选举说三道四,对民族主义之火越烧越旺的加拿大正好起到反作用。美国政府顾问直叹气,大使横插一杠,结果起到了给反美倾向严重的马丁助选的作用。

  叹气的人还不止美国顾问,保守党领袖哈伯也在连连摇头。2005年11月末,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一篇评论员文章,预测加拿大将迎来历史上最亲美的保守党领袖哈伯担任加拿大总理。此文传回加拿大,国内舆论哗然。被美国称为“加拿大的默克尔”的哈伯气得直跺脚,连称美国在帮倒忙。

  看来美国只有急在心头、默在口头才行。

  超额代表与缺额代表的矛盾

  又从体制外的体制回到体制内的体制。加拿大选举遵循单名相对多数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全加按照人口及地理文化指数划分为308个小选区,每一个小选区产生一名议员,由该小选区中获得相对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然后从308席中获得多数的政党获得组成政府优先权。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即加拿大、英国和美国采用多数代表制,而英国和美国又与加拿大的单名相对多数制有很多不同。单名相对多数制是赤裸裸的赢者通吃制度,造成了某个政党或群体利益超额代表,而某些政党或群体利益缺额代表,甚至没有代表的后果。

  譬如2004年那场选举。在魁北克省,有30万人支持保守党,却选不出一名代表,而在萨斯喀彻温省,只有17万选民投票支持保守党,保守党却选出了13名议员。共计58万选民投票支持绿党,但绿党连一名候选人都没有当选,而在北部选区,有50万选民支持的自由党把22名候选人送入了议会。

  如果按照“按比例代表制”,加拿大历史上所谓的多数党政府都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数党政府。近几年来各国纷纷改革,如日本,采取了按比例代表制与多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小泉能坐稳首相这么久,没有像他的前任们一样被走马灯一样换掉,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使政局更近民意。如此说来,加拿大不妨近学美国向两党制靠拢,或远学日本,从单一相对多数制向有相当分量的按比例代表制的混合制发展,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少数党政府的动荡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