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正 包道格離台 下一站徬徨何處?
2006.01.23 中國時報
還有兩天,AIT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就要結束三年半的任期,回華府去了。無論識或不識,外交圈、政界與媒體對他的批評都傾向兩極化。有人從個人經驗出發,認為此人眼高於頂,恃才傲物;也有人從大處論斷,說他已善盡執行美國對台政策的職責,因而得罪了不少我國政要。兩者都有幾分對,但也都不完全正確。
使人詫異的,是不論喜歡或討厭包道格的人,似乎對他過去的經歷,尤其來台前惹下的是非,都了解不深。媒體長篇累牘的報導,更偶有與事實不符之處。他來得不情不願,走得也算不上載譽而歸。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說他「做得好極了」,只是抵擋媒體詢問的外交辭令而已。
論學歷與經歷,不能否認包道格要比美國一般駐外使節優秀。他曾就讀布朗、史丹福與哈佛三所名校,但未獲博士學位。服役海軍期間,他到過越南與日本,種下日後以遠東為專業的遠因。考進國務院後,一九八○年他曾短暫服務於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然後調到駐新加坡大使館三年。一九八四年調回國務院,任職政策計畫司,兩年後因緣際會,進了雷根總統時代白宮的國家安全會議,做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老布希繼任總統後,他升到總統特別助理,可云一帆風順。
政黨輪替,白宮主人換成民主黨的柯林頓,包道格只好離開公職,成立所謂「亞太政策中心(Asia Pacific Policy Center,簡稱APPC)」,在華府伺機再起。就是這個貌似非營利性研究機構,實則接受外間委託從事公關工作的APPC,後來給他惹出許多麻煩。AIT網站上他的履歷,說APPC是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出版有關美國對亞洲關係的小冊,並與人「合辦國際會議」;此外包氏個人並「為若干美國公司提供諮詢服務」,與事實有點出入。
迷你型的智庫在華府本就很難維持,包道格找上了聲名狼藉的史導特(Anthony Stout),後者慷慨地提供辦公場所與開辦費用,雙方一拍即合。APPC那時的國外主顧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政府為主。史導特在馬來西亞的金主是目前身陷囹圄的前副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安華一心想提前接班,所以雇用美國公關公司為他營造聲望,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包道格替他辦的「太平洋對話(Pacific Dialogue)」會議,每年從美國邀請兩黨參議員與工商鉅子,到吉隆坡與亞洲各政經領袖開會,一切由馬國政府招待,連續四年之久。
仍掌大權的馬哈地總理(Mohamed Mahathir)察覺到安華的野心,把他抓起來以雞姦定罪。審判中曾任職馬來西亞央行的穆拉特(Abdul Murad)作證說,他曾奉安華之命,先後幾次轉交給包道格一千萬美元。此後兩年,APPC收入銳減,有一年只靠新加坡大使館的十六萬六千美元公關費度日。
包道格雖加入小布希競選活動,卻未進入競選總部核心的小圈圈。共和黨再度執政,他又因在老布希時代,與萊斯相處得不太愉快,未能重回國安會任職。
仗著舊日的老關係,包道格轉而想弄個駐外大使的差使,又高不成低不就。大國如日本、中國輪不到他。他先鎖定韓國,在報端與學術會議裡提出一系列對北韓的批判,最後這位置被希爾(Christopher Hill)搶走。退而求其次,他才以AIT駐台代表為目標。
包道格的活動力很強,二○○○年春天,他在國際前鋒論壇報(IHT)寫了一系列有關台灣政治的文章。陳水扁當選後,設在紐約名為民間機構,實受國務院補助的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特別選派四人組團,來台灣與大陸訪問,以民間「第二軌道(Track2)為名,了解兩岸緊張局勢,尋求化解之道。該團由前東亞事務助卿羅德(Winston Lord)領隊,包道格排名第二,依次才是該會主席施瓦伯(George D. Schwab)與圓桌討論會主持人柴高利亞(Donald S. Zagoria)。此行使包道格認識了我國朝野各黨領袖,減少了陌生程度。
但他的任命又遭受自由主義派反對,拖了一年才發表。其實華府無論「藍軍」或「紅軍」都曾批評他。二○○二年二月,有九十年歷史的政論性雜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在一篇調查詳盡的報導裡,戳穿了包道格的底細。這篇由馬謝爾(Joshua Micah Marshall)署名的長文,原由紐約時報星期週刊簽約委託,最後改由《新共和》刊出,文筆尖銳,不留情面。文中指出:包氏在文章裡寫過,布希在競選時對中國大陸的抨擊,只是「選舉標語(campaign slogans)」。布希就職後說如果大陸攻台,美國將「不計代價(whatever it took)」保衛台灣後,包氏竟然在對上海一項研討會用視訊演說時,直指布希「說錯了話(misspoke)」。
對包道格殺傷力最大的,莫如該雜誌透露,APPC曾與尼克森中心(The Nixon Center)討論合併可能,結果沒有成功。文章暗示說,這所退休總統紀念圖書館的負責人對包道格的操守,不甚放心。又說包氏所以獲任AIT駐台代表,主要是因為這個白手套機構人員的任命,無須經參議院同意之故。假如真是如此,頗有才華,在台三年半間無愧地卸下大使之名的包道格,回美後出處如何,他的朋友們難免會替他擔心。
友善列印
還有兩天,AIT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就要結束三年半的任期,回華府去了。無論識或不識,外交圈、政界與媒體對他的批評都傾向兩極化。有人從個人經驗出發,認為此人眼高於頂,恃才傲物;也有人從大處論斷,說他已善盡執行美國對台政策的職責,因而得罪了不少我國政要。兩者都有幾分對,但也都不完全正確。
使人詫異的,是不論喜歡或討厭包道格的人,似乎對他過去的經歷,尤其來台前惹下的是非,都了解不深。媒體長篇累牘的報導,更偶有與事實不符之處。他來得不情不願,走得也算不上載譽而歸。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說他「做得好極了」,只是抵擋媒體詢問的外交辭令而已。
論學歷與經歷,不能否認包道格要比美國一般駐外使節優秀。他曾就讀布朗、史丹福與哈佛三所名校,但未獲博士學位。服役海軍期間,他到過越南與日本,種下日後以遠東為專業的遠因。考進國務院後,一九八○年他曾短暫服務於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然後調到駐新加坡大使館三年。一九八四年調回國務院,任職政策計畫司,兩年後因緣際會,進了雷根總統時代白宮的國家安全會議,做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老布希繼任總統後,他升到總統特別助理,可云一帆風順。
政黨輪替,白宮主人換成民主黨的柯林頓,包道格只好離開公職,成立所謂「亞太政策中心(Asia Pacific Policy Center,簡稱APPC)」,在華府伺機再起。就是這個貌似非營利性研究機構,實則接受外間委託從事公關工作的APPC,後來給他惹出許多麻煩。AIT網站上他的履歷,說APPC是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出版有關美國對亞洲關係的小冊,並與人「合辦國際會議」;此外包氏個人並「為若干美國公司提供諮詢服務」,與事實有點出入。
迷你型的智庫在華府本就很難維持,包道格找上了聲名狼藉的史導特(Anthony Stout),後者慷慨地提供辦公場所與開辦費用,雙方一拍即合。APPC那時的國外主顧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政府為主。史導特在馬來西亞的金主是目前身陷囹圄的前副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安華一心想提前接班,所以雇用美國公關公司為他營造聲望,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包道格替他辦的「太平洋對話(Pacific Dialogue)」會議,每年從美國邀請兩黨參議員與工商鉅子,到吉隆坡與亞洲各政經領袖開會,一切由馬國政府招待,連續四年之久。
仍掌大權的馬哈地總理(Mohamed Mahathir)察覺到安華的野心,把他抓起來以雞姦定罪。審判中曾任職馬來西亞央行的穆拉特(Abdul Murad)作證說,他曾奉安華之命,先後幾次轉交給包道格一千萬美元。此後兩年,APPC收入銳減,有一年只靠新加坡大使館的十六萬六千美元公關費度日。
包道格雖加入小布希競選活動,卻未進入競選總部核心的小圈圈。共和黨再度執政,他又因在老布希時代,與萊斯相處得不太愉快,未能重回國安會任職。
仗著舊日的老關係,包道格轉而想弄個駐外大使的差使,又高不成低不就。大國如日本、中國輪不到他。他先鎖定韓國,在報端與學術會議裡提出一系列對北韓的批判,最後這位置被希爾(Christopher Hill)搶走。退而求其次,他才以AIT駐台代表為目標。
包道格的活動力很強,二○○○年春天,他在國際前鋒論壇報(IHT)寫了一系列有關台灣政治的文章。陳水扁當選後,設在紐約名為民間機構,實受國務院補助的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特別選派四人組團,來台灣與大陸訪問,以民間「第二軌道(Track2)為名,了解兩岸緊張局勢,尋求化解之道。該團由前東亞事務助卿羅德(Winston Lord)領隊,包道格排名第二,依次才是該會主席施瓦伯(George D. Schwab)與圓桌討論會主持人柴高利亞(Donald S. Zagoria)。此行使包道格認識了我國朝野各黨領袖,減少了陌生程度。
但他的任命又遭受自由主義派反對,拖了一年才發表。其實華府無論「藍軍」或「紅軍」都曾批評他。二○○二年二月,有九十年歷史的政論性雜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在一篇調查詳盡的報導裡,戳穿了包道格的底細。這篇由馬謝爾(Joshua Micah Marshall)署名的長文,原由紐約時報星期週刊簽約委託,最後改由《新共和》刊出,文筆尖銳,不留情面。文中指出:包氏在文章裡寫過,布希在競選時對中國大陸的抨擊,只是「選舉標語(campaign slogans)」。布希就職後說如果大陸攻台,美國將「不計代價(whatever it took)」保衛台灣後,包氏竟然在對上海一項研討會用視訊演說時,直指布希「說錯了話(misspoke)」。
對包道格殺傷力最大的,莫如該雜誌透露,APPC曾與尼克森中心(The Nixon Center)討論合併可能,結果沒有成功。文章暗示說,這所退休總統紀念圖書館的負責人對包道格的操守,不甚放心。又說包氏所以獲任AIT駐台代表,主要是因為這個白手套機構人員的任命,無須經參議院同意之故。假如真是如此,頗有才華,在台三年半間無愧地卸下大使之名的包道格,回美後出處如何,他的朋友們難免會替他擔心。
友善列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