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觀點:拉森─「卡」文明的馴獸師
2006.01.16 中國時報
南方朔
關切新議題運動的,都當聽過加拿大的拉森(Kalle Aasn)此人。他創辦了一個〈廣告馴獸師〉雜誌和「廣告馴獸師媒體基金會」,他所做的螳臂擋車事業,乃是要改正美英帶頭所創造出來的迷戀廣告,耽於過度消費之時代。像拉森這樣的人和組織,在英語世界並不在少。他們也可算是「卡」文明的馴獸師。
而這種人會在英語世界出現,其實並不難理解。就以美國為例,由於卡奴太多了,銀行業花了一億美元公關遊說費,終於通過了新版破產法,將卡債清償年限拉長,標準也要更嚴,這項新法於二○○五年十月十七日實施,於是美國消金債務不堪負荷者,爭相在新法上路前聲請破產保護。你知道二○○五年有多少美國人破產嗎?超過兩百萬人!
而在歐洲,消費行為較為穩重,卡奴有三分之二都在英國,單單消費貸款,全英已於二○○四年破一兆英鎊,二○○五年估計七萬人破產。男卡奴有百分之卅四,女卡奴有百分之四十,都不敢把自己的困境告訴配偶。這些人有一半都得了憂鬱症。而廿五歲以下持卡人平均負債一萬五千英鎊,最為嚴重。
這就是拉森這種人會在英美世界出現的道理。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目前早已演化成一種把債務當做商品加以行銷,透過壟斷人們未來的金錢而維繫其動力的階段。因為推銷債務等於是在消費未來,它自然可以拉抬現在的經濟成長率。只是當卡奴多到不勝負荷的程度,以消費做為成長動力的這部份貢獻率就會減少,而讓整體成長也出現疲乏。但當人們一卡或多卡在手,可以任意揮霍未來的那個時候,信心滿滿,看著消費廣告,相互間做著競爭性消費,那可真是風光十足。拉森等人想要解除掉的即是這種風光。
而美英這種藉著消費金融而刺激成長的模式,在二○○○至二○○三年間,被日、韓、港所仿效,都造成極大傷害。而傷害最大的乃是青少年,它造成幻影般的名牌潮,一大群青少年在「競爭焦慮症候群」推動下,在消費行為上愈來愈趨同,都到昂貴的名牌裡尋找慰安。那一波日韓港的卡潮,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才退卻。
而這種亞洲卡潮,在二○○四至○五年間又被搬到台灣及泰國上演。這兩年兩地的家庭消費債務幾乎以近百分之廿的速度在增長。二○○五年下半年台灣的卡害,平均每個月有四萬人破產,因卡債而自殺和行搶者也不在少數。目前台灣卡潮已在退卻,但留下的問題才剛出現。
卡是債務,是用透支未來以滿足奢華的現在。拉森要質疑的,就是這種以物質焦慮為根本的人生,是不是人們一定要過的人生?拉森的大哉問,我們也何妨自問?
南方朔
關切新議題運動的,都當聽過加拿大的拉森(Kalle Aasn)此人。他創辦了一個〈廣告馴獸師〉雜誌和「廣告馴獸師媒體基金會」,他所做的螳臂擋車事業,乃是要改正美英帶頭所創造出來的迷戀廣告,耽於過度消費之時代。像拉森這樣的人和組織,在英語世界並不在少。他們也可算是「卡」文明的馴獸師。
而這種人會在英語世界出現,其實並不難理解。就以美國為例,由於卡奴太多了,銀行業花了一億美元公關遊說費,終於通過了新版破產法,將卡債清償年限拉長,標準也要更嚴,這項新法於二○○五年十月十七日實施,於是美國消金債務不堪負荷者,爭相在新法上路前聲請破產保護。你知道二○○五年有多少美國人破產嗎?超過兩百萬人!
而在歐洲,消費行為較為穩重,卡奴有三分之二都在英國,單單消費貸款,全英已於二○○四年破一兆英鎊,二○○五年估計七萬人破產。男卡奴有百分之卅四,女卡奴有百分之四十,都不敢把自己的困境告訴配偶。這些人有一半都得了憂鬱症。而廿五歲以下持卡人平均負債一萬五千英鎊,最為嚴重。
這就是拉森這種人會在英美世界出現的道理。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目前早已演化成一種把債務當做商品加以行銷,透過壟斷人們未來的金錢而維繫其動力的階段。因為推銷債務等於是在消費未來,它自然可以拉抬現在的經濟成長率。只是當卡奴多到不勝負荷的程度,以消費做為成長動力的這部份貢獻率就會減少,而讓整體成長也出現疲乏。但當人們一卡或多卡在手,可以任意揮霍未來的那個時候,信心滿滿,看著消費廣告,相互間做著競爭性消費,那可真是風光十足。拉森等人想要解除掉的即是這種風光。
而美英這種藉著消費金融而刺激成長的模式,在二○○○至二○○三年間,被日、韓、港所仿效,都造成極大傷害。而傷害最大的乃是青少年,它造成幻影般的名牌潮,一大群青少年在「競爭焦慮症候群」推動下,在消費行為上愈來愈趨同,都到昂貴的名牌裡尋找慰安。那一波日韓港的卡潮,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才退卻。
而這種亞洲卡潮,在二○○四至○五年間又被搬到台灣及泰國上演。這兩年兩地的家庭消費債務幾乎以近百分之廿的速度在增長。二○○五年下半年台灣的卡害,平均每個月有四萬人破產,因卡債而自殺和行搶者也不在少數。目前台灣卡潮已在退卻,但留下的問題才剛出現。
卡是債務,是用透支未來以滿足奢華的現在。拉森要質疑的,就是這種以物質焦慮為根本的人生,是不是人們一定要過的人生?拉森的大哉問,我們也何妨自問?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