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Sunday, November 06, 2005

林行止:政治危而未險 市場波動機會多

信報財經新聞 2005-11-01
林行止專欄
  世界股市經常炒個不亦樂乎,此中原因甚多,最根本的是人類貪婪的天性未泯。投資理論家向來說投資(機)者既貪婪又驚惶。前者令他們貪勝不知輸,非「見頂」不肯獲利,結果往往「見財化水」;後者是當市勢與其所採取的行動「背馳」時,則惶惶不可終日,寶石即使跌至石頭價亦非賣掉無法安心。投資市場價格因此長期脫離「內在價值」,大幅波動。

  上述的說法當然大有道理,不然投資分析名家克利斯杜化.胡德的投資通訊便不會以《又驚又貪》(Greed and Fear)為名。不過,自從獨沽賣空的基金興起、各地股市均准許股民合法拋空及大量衍生工具出現之後,筆者認為投資者因跌市而驚惶之心已漸漸消失,因為面對如巨石墜崖般急速下降的跌市,以賣空為賺錢標的使互惠基金及股市「淡友」歡喜還來不及,何驚之有。隨這類基金和希圖在跌市中狠狠賺一筆的投資者愈來愈多,筆者以為驚惶和投資者已漸行漸遠。如今在股市等市場上縱橫馳騁的,大都又貪又大膽!

  對於不知驚惶為何物的投資者,當前存在大量不安定因素的政經環境,正是他們翻雲覆雨上下其手的好機會。政治方面,中、美正展開一場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博弈─「博弈論」肯定派得上用場─現階段是各展實力及發動言文攻勢,「互拋浪頭」、「互別苗頭」。自從七月中旬朱成虎將軍拋出不惜「以核還核」以來,中國不斷向世人展示軍力,與俄軍的聯合演習、「神五」及「神六」成功往返太空、改裝俄製航艦快將完工、大量生產導彈以至放出「上海合作組織」可能成為美國及北約以外第三股軍事力量的「空氣」等等,目的無非在阻嚇最擔心本土遭核武報復的美國,使之知所收斂,避免惹怒武力不可小覷且在必要時有不惜一戰決心的中國(及其「上海合作組織」盟友)。

  中國主動連環出招,除了要告知國人,在胡溫領導下中國已有大國格局,在國際上已有資格與天下第一霸美國平起平坐之外,還以為客觀環境頗為有利,慢慢「馴伏」美國的時機已至。中國知道美國不是紙老虎,但此時在中東泥足深陷,她已無力東顧,挑逗一下有利無害。事實上,中國肯定還相信美國政治與金權不可分割,如今美國企業在中國有深厚的經濟利益,商家必然會全力拖美國政府後腿,對中國處處忍讓,以免破壞他們在中國賺錢的有利條件。

  可是,美國的反應不能以常理度之,原因是美國深知與蘇聯缺乏財力不同,中國現在有的是美元(外相信已過萬億),因此要以拖垮蘇聯的「博弈論」策略(見十月十二日本欄)用在中國身上,已難收宏效,這意味美國不會讓中國有安定的環境以完成「和平崛起」的宏圖。朝鮮半島非核化危機懸而未決,中國對台灣在野政客的統戰不可說不高明,但台灣島內政情似未為所動;美國在中亞與印度次大陸有了新盟友,而日本不僅快將可以「合法」地成為軍事大國,美國○八年起將派駐核子航艦,等於日本本身不必發展核武而在核子傘保護之下,對中國更構成新的威脅……。昨天小泉首相改組內閣,右傾色彩較舊內閣更濃烈,參拜靖國神社將如家奠;北京暴跳如雷無法嚇倒小泉,新內閣更加不在乎。昨天《紐約時報》有特稿指出,中日經濟交往頻仍,商人各得其所,兩國緊張關係也許可因此鬆弛。但實情離此遠甚。日本人「忠君愛國」之情,世界之最,中日一旦交惡,什經濟利益都可放棄;另一方面,中國反日情緒很易爆發,在華日商難免提心吊膽,可是他們為討好地主,不會把對前景的憂慮宣諸於口,遑論對記者發表議論,表面氣氛因此良好。眾所周知,中日之間有解決不了的「歷史問題」,而最近中國二度在外交上公開刮了日本二巴掌(副總理吳儀拒見小泉首相及北京取消日本外相到訪),令兩國關係更趨惡化。內地與海外同胞因此舉而人心大快,認為「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頗不乏人,但中國這樣做是否「傷害了日本人的感情」?在亞洲向來目中無人的「小日本」吞得下這口氣嗎?日本人的「民族情緒」,較之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不久後北京會為這二次「無禮外交」後悔!

  以美日為首的世界右派政治勢力為什不肯面對現實,正面看待中國的崛起(在他們心目中,當然沒有「和平」一詞;事實上,「和平崛起」的背後肯定有「在被挑戰時能夠維護利益」的軍事力量)。筆者的簡單答案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崛起英國甘心屈居二流的情況不同,當年美國真的已經壯大,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都足以和英國抗衡,英國便「識趣」地「讓賢」,但實際上只是不在國際事務上和美國爭風,英國仍「自強不息」,這是何以近百年後的今日,英國雖已「淪為三流國家」,但其經濟和軍事力量仍不可輕侮,其政治智慧與權謀之術更令她經常在國際間有出人意表的表現。

  不過,令英國願意在國際間「退居次席」的根本原因,是英美均行民主政制(雖然選舉方式有不少差別,但美國基本上行英國議會制),這即是說,美英在民情上「同聲同氣」,在政治上「同鼻孔出氣」,現實的英國人遂放手讓美國大幹。可是,現在的中國不僅在各方面都落於人後(這種看法與內地人大為不同),美國和日本又怎會放棄操控亞洲的權力,讓堅持實行一黨專政、決策過程高度不透明的中國插上一手?除非中國大大提高政治透明度,不然,不管其經濟如何開放如何發達,中國與西方右傾國家政治上處於敵對狀態的關係不可能改變。

  美日和中國在政治上難有突破,軍事上難免對峙,但由於經濟利益攸關,只要保持對話,便不會「擦槍走火」;不過,此間還有貿易保護主義時隱時現的困擾,投資市場因而充滿「風險與機會」,使內地和香港股市成為又貪又大膽的投資者最佳的「遊樂場」。投機者樂園.二之一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
2005-11-02



林行止專欄
油元源源注入後代掌管財權投資市場熱鬧「好玩」



  政治前景撲朔迷離,為又貪又大膽的投機者營造了最佳上下其手的契機;在經濟線上,情況亦復如此,本來炒高拋落的藉口已多不勝數,現在加上對貝南奇上任後是否「格規貝隨」抑或另有「微調」手法的揣測,令從宣布他的任命到明年一月二十六日履新這短短的三個月內,成為投機者捕風捉影大炒特炒的黃金機會!

  投資學者指出股價升降取決於公司盈利、通貨膨脹率及利率,這可說是人人知道的硬道理;不過,在這三要素之外的心理因素,看來對短期股價波動更為重要。為什有時「油價上升令股市急瀉」,有時則「無視油價急揚股市升勢持續」,市場對消息的反應如此不合邏輯,皆因投資者情緒變幻莫測所致。對伊拉克的「恐怖襲擊」亦如是,有時大市上升有時則下跌,完全測不準,因為投資情緒無法捉摸。換句話說,絕大部分事關重大的消息對股市的影響是中性的,投資者情緒樂觀時「壞消息」股市上升,反之「好消息」則可促成跌市。

  操控投資者情緒的不是投資者本人而是坐擁巨資─絕大部分是投資者的資金─的機構投資者,他們當然不會集體行動,惟羊群效應令他們對股市的看法差異不可能太大,因此投資決策相去不遠,大市去向遂受他們一買一賣所主宰;而股市的升降左右個別投資者的情緒,等於他們被大市牽鼻子走,決定股價三要素對股價短期波動毫無作用。有人會說,機構投資者是基於這三項要素做出買入或沽出的決定,這當然是事實,問題是他們要走在群眾之前才能獲利─在大牛市,股價愈炒愈高,人人有利可圖;在大熊市,股價不知伊於胡底,甲的利潤是乙的虧損─因而各有一套預測公司盈利的模式(如果貝南奇真的設定「通脹目標」,他們還能準確預期利率的升降),這才出現油價升跌對股市的影響因時而異的怪現象。

  近來股市對散戶來說雖然有點陰陽怪氣,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則「特別好玩」,而「好玩」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對於油元流向的猜測。今年石油有價,專家估計石油出口國今年的石油收益比去年增百分之三十二,達七千六百餘億(美元.下同),美國能源部預期明年她們─除了委內瑞拉─的石油收入繼續上升,只是升幅已甚輕微。油國有巨額意外之財,必會增加進口(迄八月底,石油出口國組織購進二百多億美國貨,比去年同期的一百三十億大幅增長)、清還舊債、加強海外投資(大部分油國知道油產見頂油源有枯竭的一天,因此俱在海外有重大投資,希望屆時憑此收益以實國庫以補油元之不足及增加外儲備。統計顯示油元主要回流至「重要資本進口國」,以去年為例,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資料,世界資本出口約有百分之七十流入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澳洲各佔約百分之五,其餘約百分之十五流入中國和印度等二十多國。

  美國外交內政乏善足陳、經濟百孔千瘡,但外國政府和私人投資者仍把手上的剩餘美元「送回」美國。這種趨勢在可能的將來仍會持續,若有放緩之象,不管誰人當權,聯儲局只有加息以增強吸引外資流入的誘因。經濟學家都知道要解決美國近年的經常賬赤字,必須鼓勵儲蓄、「整固」財赤;但貝南奇也許會言行一致,另闢蹊徑,採取刺激對美外貿順差國(如日本和中國)的國內消費及貨幣升值的策略,惟這種做法知易行難,以中國為例,其進口物資仍以能製造出口貨的資本財為主,加上人民幣價基本上「不為所動」,意味中國促進出口的政策短期內不變,換句話說,假如沒有戰爭─軍事的或貿易的─美國對中國的外貿逆差只會擴大而無法萎縮,等於美國仍然要依賴資金流入以融資其赤字。在這種情形下,格林斯平的貨幣政策不可能改弦更張。

  如果外資繼續大量流入美國,其赤字便暫時不會有問題,而即使利率續升,股市指數下跌,由於資金充沛,必有不少股票上升;至於樓市,雖然「形成泡沫」之聲清晰可聞,但十一月號的《Wired》月刊有一長文,所附圖表清楚展示各項與物業市道有關項目一九五○年與今年九月底的比較─家庭平均人數由三點四人跌至二點六人、人均住宅面積由二百八十九點一(平方)呎增至八百九十六點二呎、平均呎價從六十元六角一仙跌至五十九元四角九仙(撇除通脹因素)、平均家庭年入息可買物業呎數由四百二十九點一呎增加至九百三十點一呎、自置物業的美國家庭由百分之五十五上升至百分之六十九、每年平均空調費用由三千四百一十九元(佔家庭開支百分之十三)降至二千六百四十四元(佔家庭開支百分之五)。這些數據說明美國物業市道遠離泡沫,假如「熱錢」特別是油元源源注入,樓價並無回瀉之理;而能源價格升幅遠遠落於平均入息之後,意味還有上升餘地……。樓市不死,等於「財富效應」未消失,股市以至消費市場便可能「旺完可以再旺」!

  「股市好玩」的另一因素是美國「嬰兒潮」出生的人已屆退休期,目前他們正忙於把財富轉移給下一代管理,據十月十七日《巴隆氏》的估計,這方面的資金在十萬億水平(四大投資銀行管理「私人客戶」的資金分別是美林七千九百億、花旗七千二百五十億、瑞銀集團(UBS)三千五百九十億、Wachovia二千九百八十億),「代溝」令年輕一代不同意父執輩的投資目的和手法,據業內雜誌《信託及遺產月刊》(Trusts and Estates)的調查,百分之九十二遺產繼承人不滿意投資成績,有意轉換投資經理,而投資銀行已紛紛開展其「留客」的公關活動……。無論如何,年輕一代慢慢掌握財權,意味投資市場將有天翻地覆的變化,而萬變不離「換馬」,把年紀大者喜好的投資(穩健、有固定收入、保本為上)變成比較積極、進取、有高增長的投資。這種靜靜的變化,令股市非常熱鬧而且「好玩」。

投資者樂園.二之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