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江春男 《中時晚報》的葬禮 2005年11月02日

揭發弊案的TVBS,突然遭到可能被撤銷執照的威脅,新聞局的動作,反而抬高TVBS的身價,主持人李濤也成為捍衛新聞自由的媒體英雄。
不過當李濤以「求仁得仁」來挑戰新聞局時,剛好也是《中時晚報》吹起熄燈號的時候,可惜,《中時晚報》無法求仁得仁,因為它不是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被政府關門,而是長期虧損,不堪賠累而自動關門,只有悲傷,而談不上悲壯,兩者境界不同。


新聞界已成「媒體產業」
歐美許多著名的報紙雜誌,最近幾年因為碰到與《中時晚報》同樣的問題而裁員或關門的例子不勝枚舉,新聞工作者缺乏保障,改行轉業的情況十分普遍,立志終身當記者的人越來越少,「新聞界」一詞早已被「媒體產業」所取代,產業講究經營行銷和市場供需,與爭取新聞言論自由的關係越來越少。
我曾經參加幾家雜誌和報社的經營,我走過的,都留下大批債務,深刻體會到這個行業的艱苦與孤獨,看到《中時晚報》老朋友的處境,不免想到當年《自立晚報》和《首都早報》關門的情景。
這次《中國時報》替《中晚》辦了一場備極哀榮的葬禮,而且提供各種優惠的離退辦法,相對於以前報社關門草草埋在亂葬崗,員工各自鳥獸散,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現在還有一些媒體也在風雨飄搖之中,可能因為缺乏遣散退休資金而苦撐著,《中晚》的關門算是漂亮的,不愧是大報的作法。
台灣早已脫離「不默而生,寧鳴而死」的時代!現在資訊氾濫,言論也氾濫,不必為言論自由而拚命,現在的媒體經營人最需要的是照顧員工的企業責任,沒有這種企業能力就不應該經營這種高人力、高資金和高風險的企業,過去那種以使命感代替責任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中晚》關門後,《聯晚》的市場擴大,值得一搏,這是《聯晚》的新生機會,但是,《聯晚》卻以「曠野中的哨兵」自居,令人費解,大眾媒體應站在群眾中,替老百姓講話,只有先知才會在曠野中傳播福音,在這個網路時代,以曠野和哨兵的精神辦報,要辦給誰看呢?

1 Comments:

  • At 8:06 PM, Blogger Sun Bin said…

    even papers will be gone sooner or later. its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timely news before we have internet.
    now nobody needs that. there is just not enough market space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