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ible reporters
2005.10.06 中國時報
三位「綠色化學」大師 榮獲諾貝爾獎
潘勛/綜合斯德哥爾摩五日外電報導、林志成/台北報導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榮歸綠色化學界的三位大師,由法國的沙文及美國的施拉克、葛樂伯合得;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讚詞說,因為三位化學家的努力,使得碳分子化學研究得以突破,揭開「良效藥品與環保塑膠」研發之門。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讚詞中表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製藥上及俗稱的綠色化學上開創絕佳的契機」,未來化學界要建構什麼樣的化學分子,「只有人類自己的想像力能夠設限」。
三位化學家開創的新領域通稱為「烯烴複分解」化學反應,即利用觸媒,打破碳基化學分子的鏈結,接著重新安排,組成新的化合物。
現年七十四歲的沙文是法國「汽油研究所」榮譽理事,他奠定理論基礎,率先勾勒出金屬化合物如何作用,可以當成打破碳化學品鏈結的催化劑。沙文提出研究以前,人類便使用多種觸媒來打破碳鏈,但對觸媒的角色與反應並未完全了解。沙文目前已經退休,榮獲諾貝爾獎的喜訊傳到法國西部都爾市他家,他表示「很尷尬,而非喜悅」,同時擔心自己平靜的生活只怕就此結束。
沙文的發現,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施拉克的研究基礎,憑以尋求最有效的金屬觸媒。施拉克現年六十三歲,一九九○年,他提出報告,表示造出一群極其有效的鉬觸媒,顯示烯烴開啟有機化學的「烯烴複分解」,可以廣泛運用於有機化學。
然而施拉克的鉬觸媒後來證實會衰退,對氧元素及潮濕很敏感。兩年後的一九九二年,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葛樂伯發現,釕金屬元素當成觸媒,在空氣中更穩定,甚至碰到酒精及水時,都能引發烯烴復分解效應。葛樂伯現年六十歲,他憑此建立觸媒的標準,一切新的觸媒都依此進行比對。
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蘭昌表示,施拉克等三人究成果對藥物及高分子化學合成有重大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實至名歸。
梁蘭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施拉克正是他的指導老師。「很早就聽說老師要得獎了。」梁蘭昌表示,施拉克不到卅歲就做出金屬和碳原子以雙鍵合成的化合物,是個天才,在國際化學界一向非常有名。施拉克研究成果過去卅多年對有機化學發展有重大影響,並已成為大學化學教科書的內容之一。
梁蘭昌說,施拉克是個聰明又努力的科學家,因為要求很嚴,程度不好的學生跟他做研究會很辛苦。很多學生遇到下大雪常自動休假在家,但施拉克一定出現在實驗室,他的學生沒機會偷懶。
友善列印
三位「綠色化學」大師 榮獲諾貝爾獎
潘勛/綜合斯德哥爾摩五日外電報導、林志成/台北報導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榮歸綠色化學界的三位大師,由法國的沙文及美國的施拉克、葛樂伯合得;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讚詞說,因為三位化學家的努力,使得碳分子化學研究得以突破,揭開「良效藥品與環保塑膠」研發之門。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讚詞中表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製藥上及俗稱的綠色化學上開創絕佳的契機」,未來化學界要建構什麼樣的化學分子,「只有人類自己的想像力能夠設限」。
三位化學家開創的新領域通稱為「烯烴複分解」化學反應,即利用觸媒,打破碳基化學分子的鏈結,接著重新安排,組成新的化合物。
現年七十四歲的沙文是法國「汽油研究所」榮譽理事,他奠定理論基礎,率先勾勒出金屬化合物如何作用,可以當成打破碳化學品鏈結的催化劑。沙文提出研究以前,人類便使用多種觸媒來打破碳鏈,但對觸媒的角色與反應並未完全了解。沙文目前已經退休,榮獲諾貝爾獎的喜訊傳到法國西部都爾市他家,他表示「很尷尬,而非喜悅」,同時擔心自己平靜的生活只怕就此結束。
沙文的發現,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施拉克的研究基礎,憑以尋求最有效的金屬觸媒。施拉克現年六十三歲,一九九○年,他提出報告,表示造出一群極其有效的鉬觸媒,顯示烯烴開啟有機化學的「烯烴複分解」,可以廣泛運用於有機化學。
然而施拉克的鉬觸媒後來證實會衰退,對氧元素及潮濕很敏感。兩年後的一九九二年,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葛樂伯發現,釕金屬元素當成觸媒,在空氣中更穩定,甚至碰到酒精及水時,都能引發烯烴復分解效應。葛樂伯現年六十歲,他憑此建立觸媒的標準,一切新的觸媒都依此進行比對。
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蘭昌表示,施拉克等三人究成果對藥物及高分子化學合成有重大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實至名歸。
梁蘭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施拉克正是他的指導老師。「很早就聽說老師要得獎了。」梁蘭昌表示,施拉克不到卅歲就做出金屬和碳原子以雙鍵合成的化合物,是個天才,在國際化學界一向非常有名。施拉克研究成果過去卅多年對有機化學發展有重大影響,並已成為大學化學教科書的內容之一。
梁蘭昌說,施拉克是個聰明又努力的科學家,因為要求很嚴,程度不好的學生跟他做研究會很辛苦。很多學生遇到下大雪常自動休假在家,但施拉克一定出現在實驗室,他的學生沒機會偷懶。
友善列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