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Saturday, June 17, 2006

港人需重建香港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8:52 南风窗

  □姚瑞琛

  从60年代中走过来的香港人王太,非常怀缅过去30多年来港人的自强不息、敬业乐业及专业精神。香港从一个完全依靠转口贸易和制造业的城市,转型至国际金融中心,靠的正是港人创立的独特的“香港精神”。

  王太发现,当年成长时面对的只是香港本地400万人的竞争;但新一代港人,却要和中国13亿人,甚至全球的精英竞争,若港人还失去这股精益求精的“香港精神”,就更易被边缘化了。

  但是,港人近年变了,整体素质的确是差了。最近发生的几宗事件,就令人不禁唏嘘。其中,有殓房职员因为疏忽,发生领错尸体事件后还去掩饰;铁路公司管理层中有20多名经理,竟然集体请假去“倒公司主席”;一对30岁的健全夫妇,不去工作,靠领取综援(政府救济金)过活,但竟然一年外游9次,而法官却轻判缓刑。

  港人素质下降,有传媒归咎于新移民大量拥入香港,将港人的素质平均水平拉低。但也有学者认为,港人公民意识不如以前,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教育改革失败,大批青少年求学不成有关。

  香港社会福利署估计,每年全港有超过1万名青少年加入做“不归家的夜游人”,他们选择晚上不回家,原因是怕读书,又觉得人生没有前途。显然,他们都是香港混乱的教育改革下的“牺牲者”。

  香港特区政府非常焦急,每年在财政预算案中,投放最大笔的拨款就是教育,但是教育改革太急太乱,老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整个社会都在互相埋怨。

  港府的焦急是有道理的,香港并无天然资源,要持续发展,就只能靠人才,人才不足就影响竞争力,会被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上海赶上,甚至最终被淘汰。

  跟新加坡和上海比较,香港最缺乏的是灵活的人口政策。以新加坡为例,她是一个独立国家,人口政策自主而富弹性,能够令依靠人才的经济得以灵活发展;相反,香港特区政府面对的社会政治压力多,也不可以自行控制人口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今年3月底,发布了一项有关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香港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排名第一。香港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率表现最好,排名都高踞首位;结构和质量指数非常突出,排名均列第二位。效益和就业指数也比较出色,分别排第10和33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增长指数排名仅列198位,近乎“包尾”,增长势头明显不及全国其他城市。

  简单几个例子,就可说明情况的严重性了。据最新的广东电视收视调查显示,珠江台打败了亚洲电视、无线电视(TVB);广东自己拍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独占鳌头。过去20多年,香港电视一直占据广东人的荧屏。但现在,香港剧集被视为无品味的人才会看。

  一名香港立法会议员说,过去一年,到香港工作的“老外”大跌接近一成半,人数不足8万。其中,污染是主要原因。甚至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内地游客纷纷弃选香港,宁到其他地方,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污染问题严重。

  “香港是亚洲大都会,有独特地位,我们不怕新加坡、不怕上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4月26日出席香港银行公会午宴时,为香港打气。

  不过,香港传媒注意到,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访问上海时,上海市领导强调,上海近年的转变和转型,学习的对象是新加坡,不是香港。

  李光耀也回应,他看到上海的变化,不再只是单纯的宏观和硬体,而是从微观和软体发生新的飞跃,这意味着上海的变化是实质的、实在的、实际的。

  他还说,上海的转变并不是奇迹,而是有赖于正确的政策、资源以及人才。李光耀指出,上海及其浦东新区的转型及改革计划,如果能如期在2010年落实,它所要建立的港口与航空交通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将改变东亚的格局。

  上海未来随时有赶上香港之势。但港府经济顾问郭国全仍不甘示弱,扬言上海在10年间难以追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甚至工序北移也不代表香港被边缘化。

  港人一直相信,为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央一定会维持香港竞争力。一名银行家就表示:“单看近期大型国企纷纷来港上市,令股市火热,就知香港有内地支撑。”

  但也有学者提出警告,正因为香港人已经习惯依赖大陆,这一心态,其实正是香港竞争力开始萎缩的危险迹象。

  据最新统计数字,广东省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2.17万多亿元人民币,跃居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并已超越香港。

  过去8年,香港经济停滞不前,2005年的GDP只有1.3822万亿港元,比1997年只微增2.8%;人均GDP更倒退5.3%。若跟回归前的香港比较,就更难堪了,1993年,香港的人均GDP超过英国,低于美国,到1997年,英国超过香港,人均GDP为3.6万美元,香港只得2.6万美元。

  虽然,有人认为英国人均GDP增加的原因是汇率问题,但没有汇率因素的美国,人均GDP高达4.5万美元,远超香港。香港的人均GDP不增反减,去年只得2.5万美元。自金融风暴以来,香港跟泰国、菲律宾都是亚洲人均GDP没有增长的地区或国家。

  表面看来,香港仍被抬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地方,但港人实在很担心,香港会否慢慢沉沦下去。于是,特首曾荫权已迫不及待,日前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突然提出要在今年9月前举行经济高峰会,主要目的是要应对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港府一向怕被外界指控“放弃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诚然,该政策是香港近数十年来的成功要诀之一,香港不应放弃。但是,“由市场发挥力量”不是“政府什么也不做”,相反,当前香港正需要一个强势政府,带领港人摆脱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香港整体社会也需要为提高港人的素质而努力,将过去几十年港人曾做到的“香港精神”,重新发挥出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