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与突厥考
匈奴族源
转/燕南社区 » 史海钩沉
匈奴在罗马被称为Huni或Huna, 他们最早大概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就生活到了欧亚大陆的东北大草原上,并在那时候就为远古的中国人所得知。这群人是匈奴民族的直接祖先,并在日后分化成了亚欧平原上的两大种族,突厥和蒙古种族。
前9到8世纪,当时的周人称为“严狁”的胡人,被认为就是最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匈奴人。当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内蒙鄂尔多斯,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春秋时,被称为“北戎”的匈奴部落,开始对燕晋等边境国家形成了直接的威胁。
战国赵武灵王(大约在前320-295在位)为了对付北方胡人,,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胡服骑射),并一举降服了山西大同地区和鄂尔多斯河套地区的胡人部落,从此这两个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被中国人牢牢掌握至今。
战国时代,为了防御匈奴人,赵国及其邻近诸国包括秦,魏,燕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根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完成统一的差不多同一时代,匈奴似乎也成为了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并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其文字中可以明显发现和后世的蒙古和突厥词根的被继承关系。
统一的匈奴疆域广大,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这个游牧民族,所有的人员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所以他们的每一个游牧民,都是军人,而他们的行进方向,始终习惯性地朝南,于是,和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匈奴人非常凶悍,据史记记载,他们的战术往往是,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会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埋伏起来,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中国军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汉代中匈奴埋伏而遭屠杀的中国军人的数量惊人。加上匈奴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相当先进,匈奴军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劲敌。
公元前公元前214年秦蒙恬把匈奴再次赶出了鄂尔多斯黄河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头曼单于打败了甘肃的大月氏人。
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在约前209年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汉鼎革之际中国的楚汉内战于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高祖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这是匈奴对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彻底征服了甘肃西部的大月氏人。冒顿之子,继承者老上单于在结束了大月氏人的威胁后,把大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大月氏人西迁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结束了希腊在阿富汗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该王国是由亚历山大的希腊王公继承者所建立的)。大约在在公元前140-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大夏国。而大夏国不久就臣服于大月氏人在“妫水”以北(即今阿姆河以北,和锡尔河之间)建立的大月氏国。并在前126年左右被大月氏吞并。在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氏人统一了各部落,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贵霜王朝。其疆域从阿富汗扩张到了北印度的旁遮普。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件是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访问了大月氏。
言归正传,继续讲匈奴。
公元前167年,匈奴老上单于进入陕西,直至彭阳(都城长安以西),放火烧了这里的一座皇宫。
公元前158年,他们返回渭河以北,直接威胁着长安。
公元前142年,他们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雁门方向的长城。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时,中国边境各处都遭受着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即位后,立刻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匈奴赶回漠北去(所谓漠北,一般就是指匈奴的原住地(杭爱山,鄂尔浑河,克鲁伦河一线以北地区)。于是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联络大月氏一同对付匈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历时20年,遍历西域大月氏,大宛,康居,乌孙诸国,虽然未能说服西域国家对匈奴用兵,但对中国和中亚的联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持续用兵。
前129年,大将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龙庭,把匈奴赶跑。
公元前127年,中国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地处黄河岸边的朔方进行了屯军,以保卫河套。
公元前124年,匈奴侵入朔方边境,卫青把他们赶跑。
公元前121年,少年英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原大月氏人和乌孙人占领的、离今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甘肃部分地区赶走。并完成了占领。
公元前119年,汉朝大军对匈奴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前者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后者从北京西北、今宣化附近的上谷出发——横穿戈壁,深入匈奴帝国的中心。她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伊稚斜单于,迫使匈奴人溃逃,卫青消灭或俘虏2万人。(这个数字可能要占当时匈奴总人口的5%)。霍去病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远征,深入漠北2000里,一直到达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匈奴头目80余人。霍去病回国后不久,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之一,于公元前117年去世。
此次战役,让匈奴在整个西汉时期再也没有对长城脚下和漠南地区产生过威胁,这次作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蛮族最成功的一次反击作战。汉武帝于是在前127-111年间,着手在甘肃建立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四个军郡,从此,从兰州到玉门关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并永归中国所有。
以后西汉和匈奴的争夺基本上围绕这对西域的宗主权展开,汉宣帝时,前67年,大将郑吉降服吐鲁番,前65年,另一位大将军冯奉世收服叶儿羌,公元前60年,郑吉正式占领吐鲁番,从此西汉对塔里木盆地建立了绝对的控制权。
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战,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互相争位,前51年,呼韩邪归顺汉宣帝,在西汉军队帮助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被称为东匈奴。
郅支单于则向西攻击,在咸海流域打败乌孙人和康居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匈奴。然而这支不愿归顺中国的匈奴人依然没有逃脱中国的功击。公元前36年,西域校尉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杀了郅支。西匈奴迅速瓦解,并向西逃循。
这支向西迁徙的匈奴人,由于缺乏和其他文明势力的接触,所以在以后的400年间,就此不为人所记录,直到公元4世纪末,他们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次让世人震惊。
再说说东匈奴。
由于西汉对于东匈奴的绝对优势,东匈奴非但无法对中国北方边境形成威胁,而且也无力与西汉争夺西域的控制。
可是当新汉更迭时,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匈奴乘机夺取了对吐鲁番和西域的控制。
可是匈奴的运气始终不太好,中国迅速从混乱中恢复过来,东汉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强盛,对匈奴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公元48年,东匈奴发生分裂,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在首领的率领下起来反对蒲奴单于,并归附中国。光武帝把他们作为盟邦安置在内蒙古,在戈壁南部边境,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上。建立起了南匈奴国,南匈奴其实是东汉的保护领地,听命于东汉的边疆大员,对东汉已经没有威胁。
而北匈奴则继续与东汉为敌。 这时东汉政府开始扶持辽东的鲜卑部落,让他们来对付北匈奴,从此鲜卑人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东汉从公元73年开始,开始了对北匈奴的全面出击,在西域,车骑将军窦宪的部将班超和耿恭,利用极少量的军队,纵横千里,深入虎穴, 破于阗,取喀什,灭库车,平车师,并不断打退了由匈奴策动的西域诸国的多次叛乱,十年间让东汉帝国在西域重新获得了绝对控制权。班超和耿恭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特种作战英雄。
而窦宪率领的东汉主力部队,则于公元89年,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又向北追击匈奴诸部,出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于燕然山(今杭爱山)而还。
公元91年,中国将军耿夔使匈奴再次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他进军至外蒙古,很可能达到鄂尔浑河,在金微山,俘虏了单干的母亲及其家庭的全体成员,立单于的弟弟於除踺为继承人。
93年,当於除踺反叛中国时,中国派遣一支来自满洲边境的鲜卑人对付他,他们打败并杀死新单于,北匈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并逐渐消亡,最终在公元2世纪年,完全被鲜卑人所降服。其作为一个民族和部落的历史基本结束。北匈奴败亡后,鲜卑各部占据了原来匈奴帝国的土地,但他们对中国远不能形成威胁,直到4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让我们回到另一支匈奴人的命运,他们就是内附的南匈奴。
南匈奴作为东汉的臣属,除了在公元144年由过规模不大的叛乱,基本和东汉相安无事。但到了汉末,由于鲜卑人的进一步崛起,南匈奴不得不逃离内蒙草原,进一步内附,南下迁徙到了河套以内。甚至进入了长城以内定居,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在官渡之战(202年)前后,山西腹地平阳居住下来,改姓刘。(大概是想跟了远祖的汉公主的姓吧)。并逐渐强大起来。
304年,在太原的匈奴首领刘渊,从西晋获得了五部落单于的称号,308年,他率领5万匈奴军,借口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在太原称帝,是为前赵。
311年刘渊子刘聪占领晋都洛阳,火烧帝国宫殿,俘获晋怀帝,然后向长安逼近,在长安屠杀了一半居民(312年)。匈奴人凶残的一面在蛰伏200年后,再次爆发。
被俘的普怀帝被送往刘聪驻地平阳,强迫他作为刘聪的斟酒侍者,直到313年被杀。
316年刘聪卷土重来,又包围了长安城,迫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这位匈奴皇帝又一次地在平阳接见了被俘虏的中国皇帝,迫使他在宴会上洗刷碗碟,最后,于318年把他处死。
可是昙花一现的匈奴政权在329年被羯族后赵所灭。
但南匈奴部落依然存在,直到公元350年,后赵大将汉人冉闵立国,大肆屠杀胡人,见到高鼻深目的格杀无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主要是匈奴人和羯族,以及部分鲜卑和氐、羌、巴氐人),残存的匈奴人几乎被灭族。从此,匈奴人在亚洲的历史和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结束了。
匈奴人的历史还没有完,而它的终结篇,却如同超新星爆发,眩目而残酷。
在亚洲的匈奴人被基本消灭后,还没来得及被世人遗忘。公元375年,一支更为强悍的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从此走上了让欧洲震惊的征服之旅。
这支匈奴人的来源,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猜测是公元前36年被西汉征服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后代,至于他们这400年间的历史,由于他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当时的文明势力所接触而记录,所以已不可考。
匈奴人一进入欧洲,没有受到过欧亚平原的蛮族冲击的欧洲文明国家和半文明国家对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公元375年,匈奴征服了顿河至捷列克河之间的阿兰人。幸存的阿兰人辗转流离到了高卢南部,成为了现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祖先。
公元376年,匈奴打败了当时在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王国,使大多数东哥特人臣服。残存的东哥特部落,进入了巴尔干。
同年,西哥特人,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被迫放弃在中欧平原的土地,度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
由于东西哥特人的离去,匈奴人到405年左右,已经完全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广大草原,并开始进攻欧洲。
406年,他们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他们由此扩张到多瑙河右岸,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邻国。
在随后的30年间,虽然匈奴帝国对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充满渴望,但由于忙于自身内部的权利混战,所以基本上两大帝国的边境依然保持平静。
直到435年,阿提拉杀兄即位后,阿提拉统一了匈奴全境,恐怖的“上帝之鞭”开始了挥舞了。
441年,阿提拉东罗马宣战,他度过多瑙河,横穿今天塞尔维亚和保加力亚,然后劫掠了色雷斯,东罗马帝国强悍的重步兵方阵,在阿提拉的骑兵箭手冲击下,几乎不堪一击,(阿提拉的进攻基本上淘汰了罗马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历时7年的不断进攻,让整个东罗马帝国几乎崩溃。448年,无力再战的东罗马帝国,隔地求和,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阿提拉,这块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塞尔维亚全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大部。除此之外,东罗马还承诺了高额的岁贡,并允许了阿提拉在希腊北部的劫掠。
451年,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联姻要求遭到拒绝后,阿提拉开始进攻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统领惊人的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1月度过莱茵河,4月,阿提拉火烧梅斯,接着围困奥尔良。7月,由于阿提拉担心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主动撤退。
452年春阿提拉入侵意大利,攻克并焚毁了阿奎莱亚。他还占领了米兰和帕维亚,进行了恐怖的大屠杀,并开始向罗马进军,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7月,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答应交纳贡赋,并把罗马皇族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于是撤退。
阿提拉的恐怖征服在453年他离奇身亡后,突然终止。
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在他死后如同潮水一样退却了。归顺的东哥特人在后方立刻反叛,并在454年杀了他的长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有的率部退到了黑海沿岸,有的归附了西罗马帝国,还有的继续向东罗马帝国进攻,468年,阿提拉的儿子顿吉兹奇在多瑙河下游被东罗马帝国击败,其本人兵败被杀,头颅被拿到了君士坦丁堡示众。
最后,就是那些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匈奴人部落了。他们分为了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两个部落,由于东罗马帝国的挑拨,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自相残杀了几十年,其中还有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举动,但被击败。两支匈奴部落,在内战中日趋式微,最后在6世纪来自俄罗斯平原的阿瓦尔人的征服中消亡。我们所知道的匈奴的最后一点踪影是,那支在亚速海的匈奴人,最后和当地人融合通婚后,形成了另一支游牧民族保尔加人,他们在阿瓦尔人的征服中,逃离了南俄平原,进入了巴尔干,是保加利亚民族的先祖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神奇的匈奴民族,就此消亡了,这个民族给历史留下的最难忘的记忆是,他们居然可以纵横万里,对当时世界上的三大文明巅峰,汉,波斯,罗马,都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巨大文明的笼罩下,依然不改其民族本色,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只可惜,匈奴人有点生不逢时,他们面临的对手,尤其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朝气蓬勃的帝国,以匈奴的实力,是完全无法抗衡的,其失败毕竟还是有点悲剧色彩的。
突厥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厥民族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并至今生生不息着。他们曾是欧亚草原的霸主,他们在历史上首度在西域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他们做过中国的皇帝。他们主宰过伊朗高原,他们征服了神话般的罗马帝国,他们统治了半个欧洲。也是他们,是伊斯兰人民中的第一个觉醒的民族,开展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由于突厥民族的部落非常多,因而突厥人在历史上建立了非常多的国家,这里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些重要的突厥国家历史介绍一下。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于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土过许多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面具,匕首,动物饰片,铁制马具,以及棺木中的木雕等等,从这些文物的纹饰和风格看,他们应该是突厥人的早期文化,俄罗斯人将这一文化称为塔锡蒂克文化。
随着匈奴人的衰落,突厥人开始在欧亚平原崛起。
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国,根据突厥史家的观点,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部落国家,但中国历代史家拒绝承认拓跋氏是突厥部落,而认为他们属于拓跋鲜卑部,笔者无意介入这个讨论,这里姑且认为北魏君主不是突厥人。(这样也比较有面子,毕竟鲜卑人早已为中国人所同化,中国人带点鲜卑血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如果要中国人承认自己具有突厥血统,这恐怕就不太有面子了)
公元6世纪初,统治漠北的是蒙古柔然部,当时各突厥部落臣属于柔然汗国。6世纪中叶,突厥部在西域崛起,西魏为了拉拢突厥共同对付柔然,把一个公主家给了突厥首领土门(看来真有可能是同族的阿),552年突厥和西魏一起夹攻柔然,柔然阿拉瑰可汗自杀,柔然败亡,突厥于是占领了柔然故地,土门称可汗。建立了广大的突厥帝国。
土门可汗不久去世,他的庞大帝国,被他的儿子和弟弟继承,其子木杆可汗得到蒙古地区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其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域的疆土,包括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直到怛逻斯河流域,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先来看看东突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后,东突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东突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东突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拢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东突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这里允许我在介绍突厥历史的文字中,不妥当地来吹吹李世民的英勇事迹。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命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东突厥败退后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后的中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东突厥和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置于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向敌军背后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持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后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后大约50年中(630-682年),东突厥汗国臣属于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东突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东突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突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
前一节说道,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后,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后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着,这位突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我们前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后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干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于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恢复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西突厥的复兴依然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的唐朝征服东突厥后,立刻把手伸向了西突厥。
630年,唐策动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恢复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镇压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盖着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后来然后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干(657)。而塔什干人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后,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西突厥完全成为唐的殖民地,唐成为整个中亚的保护者。
写到半路,笔者想把匈奴和突厥史中可能出现的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总结一下。
漠南:主要指今天的内蒙地区,这一地区是蒙古高原边缘和长城之间的戈壁和戈壁草原地区,进入漠南地区的标志是雁门关和大同,根据双方军队在这一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双方的军事态势。
鄂尔多斯:指黄河河套地区,北起雁门,南到宁夏的朔方。这块地区,深入中国腹地,但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只长夏季牧草,基本上不能产生种植农业,所以这一地区,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但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离长安和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威胁中国的统治中心。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位于今天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克鲁伦河:鄂嫩河的支流,一般来讲,这条河流是分隔漠北各部和满洲各部的自然界限。
鄂尔浑河:贯穿蒙古高原的中部,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水量丰富,牧草茂盛,是蒙古的母亲河,历代漠北游牧民族,都把夏季的王庭设在这条河流边。
杭爱山: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地狱。
西域:指今天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历史上的界限,东以玉门关,敦煌为界。北线以盆地边缘一系列弧形绿洲,哈密,吐鲁番,库车,等等,最后到达喀什。南线比较荒凉,出敦煌后,经楼兰,米兰,尼雅,和田,叶尔羌等最后和北线在喀什会合。
回部:指我后面要讲的回纥帝国的后继部落,基本上在西域地区,后来还包括了北疆的准葛尔地区。
中亚草原:是西突厥各部和后继突厥人诸王朝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地区。东以阿尔泰山,鄂尔齐斯河上游于漠北各部相邻。北线沿巴尔喀什湖,楚河一线,直到咸海。南线先以天山山脉与西域及回部相邻,然后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同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为邻。西线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可以以咸海和阿姆河为界,但游牧民族的活动,有时可以到达里海沿岸,甚至可以越过里海,到达亚美尼亚高原,伏尔加河,极限可以到达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巴克特里亚:中国古籍中叫吐火罗,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是以昆都士,巴米安为中心的中亚文明中心,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希腊人征服,并很快形成了希腊化的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中亚游牧民族(大夏,大月氏)征服后,成为中亚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中亚游牧民族和波斯各王朝之间往往为争夺这块地方打得头破血流。
河中地区:中亚的两河流域,位于咸海的两条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乌浒河和药杀水)之间。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大部分地区。牧草丰盛,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家园。
塔什干:锡尔河上游的历史名城,可能是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撒马尔罕:阿姆河上游的历史名城,突厥人历史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城市,盛极一时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蛮毁灭。
楚河:锡尔河的支流,是中国军队进攻突厥人的北限,中国人不愿意想象,过了河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坦罗斯:位于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活动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从此以后,中亚草原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再有任何如同药杀水那样的汉字地名了。
转/燕南社区 » 史海钩沉
匈奴在罗马被称为Huni或Huna, 他们最早大概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就生活到了欧亚大陆的东北大草原上,并在那时候就为远古的中国人所得知。这群人是匈奴民族的直接祖先,并在日后分化成了亚欧平原上的两大种族,突厥和蒙古种族。
前9到8世纪,当时的周人称为“严狁”的胡人,被认为就是最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匈奴人。当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内蒙鄂尔多斯,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春秋时,被称为“北戎”的匈奴部落,开始对燕晋等边境国家形成了直接的威胁。
战国赵武灵王(大约在前320-295在位)为了对付北方胡人,,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胡服骑射),并一举降服了山西大同地区和鄂尔多斯河套地区的胡人部落,从此这两个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被中国人牢牢掌握至今。
战国时代,为了防御匈奴人,赵国及其邻近诸国包括秦,魏,燕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根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完成统一的差不多同一时代,匈奴似乎也成为了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并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其文字中可以明显发现和后世的蒙古和突厥词根的被继承关系。
统一的匈奴疆域广大,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这个游牧民族,所有的人员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所以他们的每一个游牧民,都是军人,而他们的行进方向,始终习惯性地朝南,于是,和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匈奴人非常凶悍,据史记记载,他们的战术往往是,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会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埋伏起来,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中国军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汉代中匈奴埋伏而遭屠杀的中国军人的数量惊人。加上匈奴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相当先进,匈奴军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劲敌。
公元前公元前214年秦蒙恬把匈奴再次赶出了鄂尔多斯黄河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头曼单于打败了甘肃的大月氏人。
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在约前209年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汉鼎革之际中国的楚汉内战于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高祖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这是匈奴对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彻底征服了甘肃西部的大月氏人。冒顿之子,继承者老上单于在结束了大月氏人的威胁后,把大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大月氏人西迁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结束了希腊在阿富汗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该王国是由亚历山大的希腊王公继承者所建立的)。大约在在公元前140-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大夏国。而大夏国不久就臣服于大月氏人在“妫水”以北(即今阿姆河以北,和锡尔河之间)建立的大月氏国。并在前126年左右被大月氏吞并。在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氏人统一了各部落,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贵霜王朝。其疆域从阿富汗扩张到了北印度的旁遮普。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件是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访问了大月氏。
言归正传,继续讲匈奴。
公元前167年,匈奴老上单于进入陕西,直至彭阳(都城长安以西),放火烧了这里的一座皇宫。
公元前158年,他们返回渭河以北,直接威胁着长安。
公元前142年,他们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雁门方向的长城。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时,中国边境各处都遭受着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即位后,立刻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匈奴赶回漠北去(所谓漠北,一般就是指匈奴的原住地(杭爱山,鄂尔浑河,克鲁伦河一线以北地区)。于是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联络大月氏一同对付匈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历时20年,遍历西域大月氏,大宛,康居,乌孙诸国,虽然未能说服西域国家对匈奴用兵,但对中国和中亚的联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持续用兵。
前129年,大将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龙庭,把匈奴赶跑。
公元前127年,中国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地处黄河岸边的朔方进行了屯军,以保卫河套。
公元前124年,匈奴侵入朔方边境,卫青把他们赶跑。
公元前121年,少年英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原大月氏人和乌孙人占领的、离今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甘肃部分地区赶走。并完成了占领。
公元前119年,汉朝大军对匈奴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前者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后者从北京西北、今宣化附近的上谷出发——横穿戈壁,深入匈奴帝国的中心。她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伊稚斜单于,迫使匈奴人溃逃,卫青消灭或俘虏2万人。(这个数字可能要占当时匈奴总人口的5%)。霍去病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远征,深入漠北2000里,一直到达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匈奴头目80余人。霍去病回国后不久,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之一,于公元前117年去世。
此次战役,让匈奴在整个西汉时期再也没有对长城脚下和漠南地区产生过威胁,这次作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蛮族最成功的一次反击作战。汉武帝于是在前127-111年间,着手在甘肃建立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四个军郡,从此,从兰州到玉门关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并永归中国所有。
以后西汉和匈奴的争夺基本上围绕这对西域的宗主权展开,汉宣帝时,前67年,大将郑吉降服吐鲁番,前65年,另一位大将军冯奉世收服叶儿羌,公元前60年,郑吉正式占领吐鲁番,从此西汉对塔里木盆地建立了绝对的控制权。
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战,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互相争位,前51年,呼韩邪归顺汉宣帝,在西汉军队帮助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被称为东匈奴。
郅支单于则向西攻击,在咸海流域打败乌孙人和康居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匈奴。然而这支不愿归顺中国的匈奴人依然没有逃脱中国的功击。公元前36年,西域校尉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杀了郅支。西匈奴迅速瓦解,并向西逃循。
这支向西迁徙的匈奴人,由于缺乏和其他文明势力的接触,所以在以后的400年间,就此不为人所记录,直到公元4世纪末,他们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次让世人震惊。
再说说东匈奴。
由于西汉对于东匈奴的绝对优势,东匈奴非但无法对中国北方边境形成威胁,而且也无力与西汉争夺西域的控制。
可是当新汉更迭时,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匈奴乘机夺取了对吐鲁番和西域的控制。
可是匈奴的运气始终不太好,中国迅速从混乱中恢复过来,东汉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强盛,对匈奴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公元48年,东匈奴发生分裂,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在首领的率领下起来反对蒲奴单于,并归附中国。光武帝把他们作为盟邦安置在内蒙古,在戈壁南部边境,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上。建立起了南匈奴国,南匈奴其实是东汉的保护领地,听命于东汉的边疆大员,对东汉已经没有威胁。
而北匈奴则继续与东汉为敌。 这时东汉政府开始扶持辽东的鲜卑部落,让他们来对付北匈奴,从此鲜卑人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东汉从公元73年开始,开始了对北匈奴的全面出击,在西域,车骑将军窦宪的部将班超和耿恭,利用极少量的军队,纵横千里,深入虎穴, 破于阗,取喀什,灭库车,平车师,并不断打退了由匈奴策动的西域诸国的多次叛乱,十年间让东汉帝国在西域重新获得了绝对控制权。班超和耿恭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特种作战英雄。
而窦宪率领的东汉主力部队,则于公元89年,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又向北追击匈奴诸部,出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于燕然山(今杭爱山)而还。
公元91年,中国将军耿夔使匈奴再次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他进军至外蒙古,很可能达到鄂尔浑河,在金微山,俘虏了单干的母亲及其家庭的全体成员,立单于的弟弟於除踺为继承人。
93年,当於除踺反叛中国时,中国派遣一支来自满洲边境的鲜卑人对付他,他们打败并杀死新单于,北匈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并逐渐消亡,最终在公元2世纪年,完全被鲜卑人所降服。其作为一个民族和部落的历史基本结束。北匈奴败亡后,鲜卑各部占据了原来匈奴帝国的土地,但他们对中国远不能形成威胁,直到4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让我们回到另一支匈奴人的命运,他们就是内附的南匈奴。
南匈奴作为东汉的臣属,除了在公元144年由过规模不大的叛乱,基本和东汉相安无事。但到了汉末,由于鲜卑人的进一步崛起,南匈奴不得不逃离内蒙草原,进一步内附,南下迁徙到了河套以内。甚至进入了长城以内定居,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在官渡之战(202年)前后,山西腹地平阳居住下来,改姓刘。(大概是想跟了远祖的汉公主的姓吧)。并逐渐强大起来。
304年,在太原的匈奴首领刘渊,从西晋获得了五部落单于的称号,308年,他率领5万匈奴军,借口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在太原称帝,是为前赵。
311年刘渊子刘聪占领晋都洛阳,火烧帝国宫殿,俘获晋怀帝,然后向长安逼近,在长安屠杀了一半居民(312年)。匈奴人凶残的一面在蛰伏200年后,再次爆发。
被俘的普怀帝被送往刘聪驻地平阳,强迫他作为刘聪的斟酒侍者,直到313年被杀。
316年刘聪卷土重来,又包围了长安城,迫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这位匈奴皇帝又一次地在平阳接见了被俘虏的中国皇帝,迫使他在宴会上洗刷碗碟,最后,于318年把他处死。
可是昙花一现的匈奴政权在329年被羯族后赵所灭。
但南匈奴部落依然存在,直到公元350年,后赵大将汉人冉闵立国,大肆屠杀胡人,见到高鼻深目的格杀无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主要是匈奴人和羯族,以及部分鲜卑和氐、羌、巴氐人),残存的匈奴人几乎被灭族。从此,匈奴人在亚洲的历史和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结束了。
匈奴人的历史还没有完,而它的终结篇,却如同超新星爆发,眩目而残酷。
在亚洲的匈奴人被基本消灭后,还没来得及被世人遗忘。公元375年,一支更为强悍的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从此走上了让欧洲震惊的征服之旅。
这支匈奴人的来源,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猜测是公元前36年被西汉征服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后代,至于他们这400年间的历史,由于他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当时的文明势力所接触而记录,所以已不可考。
匈奴人一进入欧洲,没有受到过欧亚平原的蛮族冲击的欧洲文明国家和半文明国家对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公元375年,匈奴征服了顿河至捷列克河之间的阿兰人。幸存的阿兰人辗转流离到了高卢南部,成为了现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祖先。
公元376年,匈奴打败了当时在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王国,使大多数东哥特人臣服。残存的东哥特部落,进入了巴尔干。
同年,西哥特人,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被迫放弃在中欧平原的土地,度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
由于东西哥特人的离去,匈奴人到405年左右,已经完全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广大草原,并开始进攻欧洲。
406年,他们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他们由此扩张到多瑙河右岸,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邻国。
在随后的30年间,虽然匈奴帝国对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充满渴望,但由于忙于自身内部的权利混战,所以基本上两大帝国的边境依然保持平静。
直到435年,阿提拉杀兄即位后,阿提拉统一了匈奴全境,恐怖的“上帝之鞭”开始了挥舞了。
441年,阿提拉东罗马宣战,他度过多瑙河,横穿今天塞尔维亚和保加力亚,然后劫掠了色雷斯,东罗马帝国强悍的重步兵方阵,在阿提拉的骑兵箭手冲击下,几乎不堪一击,(阿提拉的进攻基本上淘汰了罗马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历时7年的不断进攻,让整个东罗马帝国几乎崩溃。448年,无力再战的东罗马帝国,隔地求和,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阿提拉,这块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塞尔维亚全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大部。除此之外,东罗马还承诺了高额的岁贡,并允许了阿提拉在希腊北部的劫掠。
451年,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联姻要求遭到拒绝后,阿提拉开始进攻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统领惊人的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1月度过莱茵河,4月,阿提拉火烧梅斯,接着围困奥尔良。7月,由于阿提拉担心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主动撤退。
452年春阿提拉入侵意大利,攻克并焚毁了阿奎莱亚。他还占领了米兰和帕维亚,进行了恐怖的大屠杀,并开始向罗马进军,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7月,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答应交纳贡赋,并把罗马皇族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于是撤退。
阿提拉的恐怖征服在453年他离奇身亡后,突然终止。
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在他死后如同潮水一样退却了。归顺的东哥特人在后方立刻反叛,并在454年杀了他的长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有的率部退到了黑海沿岸,有的归附了西罗马帝国,还有的继续向东罗马帝国进攻,468年,阿提拉的儿子顿吉兹奇在多瑙河下游被东罗马帝国击败,其本人兵败被杀,头颅被拿到了君士坦丁堡示众。
最后,就是那些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匈奴人部落了。他们分为了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两个部落,由于东罗马帝国的挑拨,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自相残杀了几十年,其中还有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举动,但被击败。两支匈奴部落,在内战中日趋式微,最后在6世纪来自俄罗斯平原的阿瓦尔人的征服中消亡。我们所知道的匈奴的最后一点踪影是,那支在亚速海的匈奴人,最后和当地人融合通婚后,形成了另一支游牧民族保尔加人,他们在阿瓦尔人的征服中,逃离了南俄平原,进入了巴尔干,是保加利亚民族的先祖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神奇的匈奴民族,就此消亡了,这个民族给历史留下的最难忘的记忆是,他们居然可以纵横万里,对当时世界上的三大文明巅峰,汉,波斯,罗马,都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巨大文明的笼罩下,依然不改其民族本色,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只可惜,匈奴人有点生不逢时,他们面临的对手,尤其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朝气蓬勃的帝国,以匈奴的实力,是完全无法抗衡的,其失败毕竟还是有点悲剧色彩的。
突厥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厥民族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并至今生生不息着。他们曾是欧亚草原的霸主,他们在历史上首度在西域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他们做过中国的皇帝。他们主宰过伊朗高原,他们征服了神话般的罗马帝国,他们统治了半个欧洲。也是他们,是伊斯兰人民中的第一个觉醒的民族,开展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由于突厥民族的部落非常多,因而突厥人在历史上建立了非常多的国家,这里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些重要的突厥国家历史介绍一下。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于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土过许多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面具,匕首,动物饰片,铁制马具,以及棺木中的木雕等等,从这些文物的纹饰和风格看,他们应该是突厥人的早期文化,俄罗斯人将这一文化称为塔锡蒂克文化。
随着匈奴人的衰落,突厥人开始在欧亚平原崛起。
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国,根据突厥史家的观点,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部落国家,但中国历代史家拒绝承认拓跋氏是突厥部落,而认为他们属于拓跋鲜卑部,笔者无意介入这个讨论,这里姑且认为北魏君主不是突厥人。(这样也比较有面子,毕竟鲜卑人早已为中国人所同化,中国人带点鲜卑血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如果要中国人承认自己具有突厥血统,这恐怕就不太有面子了)
公元6世纪初,统治漠北的是蒙古柔然部,当时各突厥部落臣属于柔然汗国。6世纪中叶,突厥部在西域崛起,西魏为了拉拢突厥共同对付柔然,把一个公主家给了突厥首领土门(看来真有可能是同族的阿),552年突厥和西魏一起夹攻柔然,柔然阿拉瑰可汗自杀,柔然败亡,突厥于是占领了柔然故地,土门称可汗。建立了广大的突厥帝国。
土门可汗不久去世,他的庞大帝国,被他的儿子和弟弟继承,其子木杆可汗得到蒙古地区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其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域的疆土,包括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直到怛逻斯河流域,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先来看看东突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后,东突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东突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东突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拢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东突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这里允许我在介绍突厥历史的文字中,不妥当地来吹吹李世民的英勇事迹。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命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东突厥败退后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后的中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东突厥和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置于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向敌军背后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持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后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后大约50年中(630-682年),东突厥汗国臣属于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东突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东突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突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
前一节说道,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后,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后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着,这位突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我们前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后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干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于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恢复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西突厥的复兴依然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的唐朝征服东突厥后,立刻把手伸向了西突厥。
630年,唐策动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恢复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镇压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盖着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后来然后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干(657)。而塔什干人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后,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西突厥完全成为唐的殖民地,唐成为整个中亚的保护者。
写到半路,笔者想把匈奴和突厥史中可能出现的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总结一下。
漠南:主要指今天的内蒙地区,这一地区是蒙古高原边缘和长城之间的戈壁和戈壁草原地区,进入漠南地区的标志是雁门关和大同,根据双方军队在这一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双方的军事态势。
鄂尔多斯:指黄河河套地区,北起雁门,南到宁夏的朔方。这块地区,深入中国腹地,但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只长夏季牧草,基本上不能产生种植农业,所以这一地区,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但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离长安和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威胁中国的统治中心。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位于今天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克鲁伦河:鄂嫩河的支流,一般来讲,这条河流是分隔漠北各部和满洲各部的自然界限。
鄂尔浑河:贯穿蒙古高原的中部,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水量丰富,牧草茂盛,是蒙古的母亲河,历代漠北游牧民族,都把夏季的王庭设在这条河流边。
杭爱山: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地狱。
西域:指今天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历史上的界限,东以玉门关,敦煌为界。北线以盆地边缘一系列弧形绿洲,哈密,吐鲁番,库车,等等,最后到达喀什。南线比较荒凉,出敦煌后,经楼兰,米兰,尼雅,和田,叶尔羌等最后和北线在喀什会合。
回部:指我后面要讲的回纥帝国的后继部落,基本上在西域地区,后来还包括了北疆的准葛尔地区。
中亚草原:是西突厥各部和后继突厥人诸王朝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地区。东以阿尔泰山,鄂尔齐斯河上游于漠北各部相邻。北线沿巴尔喀什湖,楚河一线,直到咸海。南线先以天山山脉与西域及回部相邻,然后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同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为邻。西线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可以以咸海和阿姆河为界,但游牧民族的活动,有时可以到达里海沿岸,甚至可以越过里海,到达亚美尼亚高原,伏尔加河,极限可以到达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巴克特里亚:中国古籍中叫吐火罗,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是以昆都士,巴米安为中心的中亚文明中心,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希腊人征服,并很快形成了希腊化的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中亚游牧民族(大夏,大月氏)征服后,成为中亚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中亚游牧民族和波斯各王朝之间往往为争夺这块地方打得头破血流。
河中地区:中亚的两河流域,位于咸海的两条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乌浒河和药杀水)之间。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大部分地区。牧草丰盛,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家园。
塔什干:锡尔河上游的历史名城,可能是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撒马尔罕:阿姆河上游的历史名城,突厥人历史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城市,盛极一时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蛮毁灭。
楚河:锡尔河的支流,是中国军队进攻突厥人的北限,中国人不愿意想象,过了河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坦罗斯:位于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活动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从此以后,中亚草原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再有任何如同药杀水那样的汉字地名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