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表面和氣生財 暗中較量升級
信報財經新聞
2005-11-21
林行止專欄
布殊在京都高調讚揚台灣民主自由繁榮並暗示足為中國師法後,筆者指出可能令北京冷待布殊的到訪,這種推測顯然遠離現實,外長李肇星在釜山對布殊談話作反應時,已替他「解畫」,大意是說布殊所以如此「不識趣」,是為了敷衍國內的中國鷹派(軍事要進一步圍堵中國、經濟上則力迫人民幣升值……),意味中國對他的「失言」表示理解。昨天北京果然隆重接待布殊,雖然會談成果並不顯著,但中美元首進行了友好坦率「與人為善」的對話,胡錦濤主席且欣然應邀明年初訪美。
中國經濟改革有成,在對美關係上,早已不再處於捱打的被動地位,七月間朱成虎將軍引起「軒然大波」的「不怕犧牲核武報復」說,不過突顯了一系列與美國暗中較勁活動而已─美國中情局早於今年初知悉山東大學的專家破讀了美國軍方一項基本密碼(Secure Hash Algorithm-I);《時代周刊》八月間報道有組織(甚且指出極可能有政府支持)的中國「數碼攻擊」(cyber-attacks)令五角大樓感困擾,這種活動若持續,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以至核武發射系統都可能遭破壞;二○○一年六月中國主催成立「上海合作組織」(SCO),其成員不僅由五國擴大至六國,而且引入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作為「觀察員」,迄今為止,美國似視此組織無足輕重,對其於七月間要求美國從阿富汗退兵的決議置若罔聞,但隨國力日盛,中國開始走出「韜光養晦」陰影時,SCO的影響力必會日甚一日;除此之外,中國不但與美國的眼中釘如蘇丹、津巴布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親善,結成無形的反美聯盟,八月還與俄羅斯進行三軍聯合演習,它雖名為「和平使命─二○○五」,但美國傳媒引述人民大學一位國際關係學教授接受阿拉伯半島電視的訪問:「此舉的目的在針對美國!」
僅僅站在保國家主權和經濟成果的角度,中國這些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不過,美國以「世界獨霸」的立場,便有不同的解讀。自從冷戰結束,新保守主義(極右派)的代表人物沃爾福威茨(曾任國防部次長、副國防部長,現任世界銀行行長)便一再鼓吹美國「必須保持絕對軍事優勢以打壓一切可能挑戰美國的國家或區域性組織」,同時為人類前途劃出這樣的藍圖:「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自由企業)是國家發展的唯一模式」。這些主張,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軸(這便是所謂「沃爾福威茨主義」〔Wolfowitz Doctrine〕)。另一位新保中堅人物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他領導下,美國把美國以外的世界(ROW)分成歐非、中東、北美、南美和亞太五大軍區(www.pentagon.mil/),後者當然包括中、朝、日、台在內,《經濟學人》(十七日於網站、十九日見於印刷媒體)有關中美關係的長文,便附有「美國軍事圍堵中國明細圖」─本來美國只在中國之東的南韓、日本和關島駐紮重兵,反恐戰爭後則打破了西陲缺口,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及吉爾斯坦均有駐軍,而泰國、新加坡、澳洲、印度洋英屬迪戈加西亞島(Diego Garcia)均有少量美國海空軍,此外當然還有高度武裝「不肯回家」的台灣,一個包圍中國的軍事圈已十分明顯。美國似乎已把太平洋視為其內海,便如中古世紀羅馬帝國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一樣。
顯而易見,軍事包圍中國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麥克阿瑟將軍以來民族主義加軍國主義者的傳統,他們以為這會迫使中國民主化,但一如二十世紀中葉美國建立一個包括英、法以至蘇聯的大聯盟才能對付崛興的德國,美國現在要對付較當年德國的國力毫不遜色的中國,美國如果把希望寄在南韓、日本和台灣身上,遠東的形勢將極險惡。
自從九十年代以還,在如何正確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美國已出現路線之爭,除上述的軍事圍堵,主張以商業為餌使中國資本主義化(embourgeoisment)在美國國內以至國外都有一定支持。不過,這種源自十七世紀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的構想,現在不一定行得通,特別像背負受外強凌辱歷史、民族情緒高漲的中國,當她「發財」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武裝起來保國土,沒有軍力,哪來和平,這樣想法和十七世紀富裕會使國家「軟化」的情況不同。不過,對於以為只有經濟掠奪才會引起戰爭的人而言,自由貿易令各國互補短長而在經濟上各謀其利,卻絕不能保證不會因為意識形態之爭而出事,因此,各國在經濟有所得,但政治遠景並不那樂觀。以目前的形勢看,不少美國論者和議員擔心「外判」可能有一日導致美國無力生產備戰所需的物資,新美國基金資深研院士林納在新書《崛興和即將末落的環球企業》(B. Lynn: End of the Line - The Rise and Coming Fall of the Global Corporation)中,指出當前的「外判」趨勢若不受遏制或立法禁止某種行業把工序外移,「美國經濟盛衰將取決於中國的態度」(Chinese will soon be able simply to pull the plug on our economy)。新美國基金是左傾智囊組織,說明不同政治屬性的美國論者,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看法差不多,與北京領導層則大有差異─他們看得較深較遠,連串問題由是浮現。
現在雖然已進入科網世界,但基礎工業對一國命運的作用與一二百年前無異,「擁有龐大基礎工業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國」;而那些在強盛基礎工業上有科技創新發明配合的國家,肯定可把其他國家比下去。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會正在醞釀立法規限「外判」,便不足為奇了。泛談中、美關係.三之二
2005-11-21
林行止專欄
布殊在京都高調讚揚台灣民主自由繁榮並暗示足為中國師法後,筆者指出可能令北京冷待布殊的到訪,這種推測顯然遠離現實,外長李肇星在釜山對布殊談話作反應時,已替他「解畫」,大意是說布殊所以如此「不識趣」,是為了敷衍國內的中國鷹派(軍事要進一步圍堵中國、經濟上則力迫人民幣升值……),意味中國對他的「失言」表示理解。昨天北京果然隆重接待布殊,雖然會談成果並不顯著,但中美元首進行了友好坦率「與人為善」的對話,胡錦濤主席且欣然應邀明年初訪美。
中國經濟改革有成,在對美關係上,早已不再處於捱打的被動地位,七月間朱成虎將軍引起「軒然大波」的「不怕犧牲核武報復」說,不過突顯了一系列與美國暗中較勁活動而已─美國中情局早於今年初知悉山東大學的專家破讀了美國軍方一項基本密碼(Secure Hash Algorithm-I);《時代周刊》八月間報道有組織(甚且指出極可能有政府支持)的中國「數碼攻擊」(cyber-attacks)令五角大樓感困擾,這種活動若持續,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以至核武發射系統都可能遭破壞;二○○一年六月中國主催成立「上海合作組織」(SCO),其成員不僅由五國擴大至六國,而且引入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作為「觀察員」,迄今為止,美國似視此組織無足輕重,對其於七月間要求美國從阿富汗退兵的決議置若罔聞,但隨國力日盛,中國開始走出「韜光養晦」陰影時,SCO的影響力必會日甚一日;除此之外,中國不但與美國的眼中釘如蘇丹、津巴布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親善,結成無形的反美聯盟,八月還與俄羅斯進行三軍聯合演習,它雖名為「和平使命─二○○五」,但美國傳媒引述人民大學一位國際關係學教授接受阿拉伯半島電視的訪問:「此舉的目的在針對美國!」
僅僅站在保國家主權和經濟成果的角度,中國這些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不過,美國以「世界獨霸」的立場,便有不同的解讀。自從冷戰結束,新保守主義(極右派)的代表人物沃爾福威茨(曾任國防部次長、副國防部長,現任世界銀行行長)便一再鼓吹美國「必須保持絕對軍事優勢以打壓一切可能挑戰美國的國家或區域性組織」,同時為人類前途劃出這樣的藍圖:「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自由企業)是國家發展的唯一模式」。這些主張,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軸(這便是所謂「沃爾福威茨主義」〔Wolfowitz Doctrine〕)。另一位新保中堅人物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他領導下,美國把美國以外的世界(ROW)分成歐非、中東、北美、南美和亞太五大軍區(www.pentagon.mil/),後者當然包括中、朝、日、台在內,《經濟學人》(十七日於網站、十九日見於印刷媒體)有關中美關係的長文,便附有「美國軍事圍堵中國明細圖」─本來美國只在中國之東的南韓、日本和關島駐紮重兵,反恐戰爭後則打破了西陲缺口,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及吉爾斯坦均有駐軍,而泰國、新加坡、澳洲、印度洋英屬迪戈加西亞島(Diego Garcia)均有少量美國海空軍,此外當然還有高度武裝「不肯回家」的台灣,一個包圍中國的軍事圈已十分明顯。美國似乎已把太平洋視為其內海,便如中古世紀羅馬帝國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一樣。
顯而易見,軍事包圍中國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麥克阿瑟將軍以來民族主義加軍國主義者的傳統,他們以為這會迫使中國民主化,但一如二十世紀中葉美國建立一個包括英、法以至蘇聯的大聯盟才能對付崛興的德國,美國現在要對付較當年德國的國力毫不遜色的中國,美國如果把希望寄在南韓、日本和台灣身上,遠東的形勢將極險惡。
自從九十年代以還,在如何正確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美國已出現路線之爭,除上述的軍事圍堵,主張以商業為餌使中國資本主義化(embourgeoisment)在美國國內以至國外都有一定支持。不過,這種源自十七世紀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的構想,現在不一定行得通,特別像背負受外強凌辱歷史、民族情緒高漲的中國,當她「發財」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武裝起來保國土,沒有軍力,哪來和平,這樣想法和十七世紀富裕會使國家「軟化」的情況不同。不過,對於以為只有經濟掠奪才會引起戰爭的人而言,自由貿易令各國互補短長而在經濟上各謀其利,卻絕不能保證不會因為意識形態之爭而出事,因此,各國在經濟有所得,但政治遠景並不那樂觀。以目前的形勢看,不少美國論者和議員擔心「外判」可能有一日導致美國無力生產備戰所需的物資,新美國基金資深研院士林納在新書《崛興和即將末落的環球企業》(B. Lynn: End of the Line - The Rise and Coming Fall of the Global Corporation)中,指出當前的「外判」趨勢若不受遏制或立法禁止某種行業把工序外移,「美國經濟盛衰將取決於中國的態度」(Chinese will soon be able simply to pull the plug on our economy)。新美國基金是左傾智囊組織,說明不同政治屬性的美國論者,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看法差不多,與北京領導層則大有差異─他們看得較深較遠,連串問題由是浮現。
現在雖然已進入科網世界,但基礎工業對一國命運的作用與一二百年前無異,「擁有龐大基礎工業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國」;而那些在強盛基礎工業上有科技創新發明配合的國家,肯定可把其他國家比下去。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會正在醞釀立法規限「外判」,便不足為奇了。泛談中、美關係.三之二
2 Comments:
At 12:03 PM, Sun Bin said…
Lin totally mis-understood the hash code cryptography issue.
this is a purely acacdemic exercise, U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 has published the code and all credit card companies are using them. the research is Shandong just showed how to crack it and hence asked for a newer/improved version to prevent fraud.
The US military use totally different cryptography.
At 7:41 AM, BFF said…
Hehe, I agree, actually Lam did make mistakes and exaggerated the importance of certain progress in China. His column is just for fun:)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