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痛苦的抉擇?

林濁水

行政院為填補多年來的「投資空洞化」,提出「大投資的口號」,大投資之中的大中之大無疑是大鋼廠跟大石化廠,兩項投資金額5000億,但這兩樣都高污染、高耗能,要不要做,長期以來爭論非常大,但如今行政院痛下決心做了。為什麼要做?要從目前產業結構和投資狀況談起。

美援模式創台灣奇蹟

台灣機械業、電子資訊產業過去走的是垂直分工、水平整合。水平整合非常適合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每一個廠商在整個製造價值鏈中切下一小塊做專精的代工,然後透過台商特殊的產業網路在早期三重、社子,後來的桃園、新竹形成群聚效應,迅速組裝成品,這種產業模式投資金額小、技術門檻低,投入容易、獲利迅速。正好配合上美國人在美援時期對尹仲容的耳提面命,開啟了:各種名目的經濟特區+租稅優惠+引進設備+引進技術+量產+殺價搶單的生產模式。

這種美援模式也可以叫做「尹仲容模式」,但後來多叫「李國鼎模式」。這模式的確創造了台灣7、80年的經濟奇蹟,甚至被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學習。但這種模式使台灣雖出現了許多量上世界第一的產品,如早期的雨傘、玩具,後來的電腦產品,但台灣的廠商只埋頭苦幹,沒有市場品味的掌握能力和系統整合的能力,因此反而阻礙往附加價值最高的品牌和系統創新上的發展。

這種淺碟的生產模式,使得台灣的產業在全球化遭受80年代末期突然有幾十億人新投入同樣模式的生產,馬上承受不了人工成本的競爭,迅速出走,被取代的速度也堪稱世界第一。在世界12大資訊硬體製造國家中,從2001年到2004年的產值變化都不大,但台灣卻出現腰斬現象。從201億降到108億。由於生產模式限制,加上政治惡鬥,破壞了大家信心,台灣的資金雖然充裕,卻只能游走海外,2000年後。投資率年年衰退,降到可怕的17.77%,比成熟經濟體的美日都還低,造成投資「空洞化」。

80年代末期,傳統產業大出走和90年代電子資訊產業的大出走完全說明尹仲容(李國鼎)的美援生產模式,台灣已經走到盡頭了。當時就要尋求轉型,但是政府官員不但毫不以為意,仍在為台灣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獲利迅速的水平分工模式沾沾自喜,更為他被中國學習而更加趾高氣昂。並且進一步高唱失敗的亞太營運中心的夢。

事實上,台灣傳統產業和組裝業在代工中磨練出來的技藝和台灣充裕的資金,可進行由水平整合走向垂直整合,並往高階研發製造轉型,韓國金融風暴後就是這樣,而使三星、現代、LG突然冒出來成為世界上耀眼的明星。

台灣錯失轉型好機會

21世紀之後,幸好有台灣一部分電子業和精密機械業這樣調整,也幸好有些新政府官員上台後以知識經濟概念,兩相配合,使台灣出現走出美援生產模式,走向高階製造的方向。

詭異的是新政府最高層對這些發展似乎很茫然,竟讓當時推動新政策的官員去職或調離適當職位,而奉讓台灣政策空耗了十幾年的藍財經高官為上師。

因決策欠缺支持,台灣雖出現轉型,但卻轉得零零落落,而投資率奇低。不得不回頭重拾不符合台灣生態條件與先進產業趨勢,但可以迅速提高投資率,產業連動效果高又有國際競爭力,還可以立竿見影的大鋼廠和大石化廠,來填補延續了十幾年的投資空洞。

有那麼好的轉型機會,沒能好好把握,如今走到非喝白虎湯不可的境地,真令人心痛!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