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爭議 挑動敏感神經
2005.08.15 中國時報
楊珮玲/東京報導
靖國問題的複雜在於其於時代轉換時本身定位的困難和矛盾。目前環繞在靖國神社的相關議題中,最常被提到的至少有下列四項。
一、靖國神社內的被祭祠者如何決定?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一八六九年時建立的「東京招魂社」,最早是為紀念在明治維新時代內戰中死亡的官兵等而建。隔年改名為「靖國神社」,取字面上安定國家之意。
神社方面表示,被合祠者都是「為國戰死者」,是「神」的地位。二次大戰日本敗戰前,常被提到的「為國家而死將成為靖國的神」的概念,顯現靖國神社在戰爭結束前的國家神道角色。
在二次大戰前,合祠對象是由日本的陸海軍省以「機密」方式決定。戰後聯軍總司令部(GHQ)命令靖國神社脫離國家管理,成為宗教法人。雖是宗教法人,但合祠決定是由日本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和地方政府決定基準的。
台灣和韓國方面近年來有許多聲音,希望把其被祭祠內的祖先從神社內移出,不希望再被合祠於其中。神社方面則說,當初會把戰時台灣或韓國出身的戰沒者一併納入靖國神社中,是因為認定他們當時是日本人,基於平等原則納入祭祠。
二、甲級戰犯被合祠的問題
二次大戰後,東京審判進行,當時以計畫和執行侵略戰爭的罪名起訴的甲級戰犯共廿八名,其中除了死亡和有精神障礙問題者的三人外,其餘廿五人均被判有罪。日本在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後,從被托管狀態恢復獨立,之後就有一連串的回復戰犯和遺族名譽等救濟措施的討論。
後來日本政府修正恩給法等一連串法令,認為因戰爭審判而死亡或在拘禁中傷病者,與一般的戰沒者或戰傷者應享有同樣的待遇。最後甲級戰犯中有十四人從一九七八年秋天起被奉祠在靖國神社內。這些被祭祠的甲級戰犯是北京當局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最主要原因。
三、分祠問題
北京當局希望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裡被分離出來,台灣和韓國的遺族也表明不希望自己祖先被祭祠在靖國神社內,「分祠」的可能性是一直被討論的焦點。
靖國神社方面解釋,神道信仰中所提的「分祠」與外界以為的「分祠」想法有很大的差距。神道認為一旦被奉祠後英靈是成為一體的,無法分開,就像把一杯一杯的水倒入水槽後沒法再把相同的水倒回到原來的水杯一樣。
而分祠的想法是在別處重新「複製」相同的御靈處,不是把舊有的靈拔出來,就像從一個主蠟燭點了火去點燃其他的子蠟燭一樣,這與遺族希望把靈「迎出」的想法不同。
雖然神社方面從宗教理念解釋,不過也有政治家和學者認為神社的做法太過僵化,如同還在奉守明治時代的國家神道一般。他們認為在新的時代裡靖國神社方面應更有彈性,特別是應尊重遺族看法。
四、新的追悼設施
日本政府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可能設立新的追悼設施,以宗教中立性及包含軍人以外的民間人士兩大原則為目標,未來首相如果到新設施參拜應可減少爭議。但這個想法遭到日本遺族會和靖國神社方面的反對,認為這是輕視歷史,彰顯戰沒者的意義將只存個空殼子;也有人認為如在外國壓力下設立新設施,未來將有後患。
楊珮玲/東京報導
靖國問題的複雜在於其於時代轉換時本身定位的困難和矛盾。目前環繞在靖國神社的相關議題中,最常被提到的至少有下列四項。
一、靖國神社內的被祭祠者如何決定?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一八六九年時建立的「東京招魂社」,最早是為紀念在明治維新時代內戰中死亡的官兵等而建。隔年改名為「靖國神社」,取字面上安定國家之意。
神社方面表示,被合祠者都是「為國戰死者」,是「神」的地位。二次大戰日本敗戰前,常被提到的「為國家而死將成為靖國的神」的概念,顯現靖國神社在戰爭結束前的國家神道角色。
在二次大戰前,合祠對象是由日本的陸海軍省以「機密」方式決定。戰後聯軍總司令部(GHQ)命令靖國神社脫離國家管理,成為宗教法人。雖是宗教法人,但合祠決定是由日本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和地方政府決定基準的。
台灣和韓國方面近年來有許多聲音,希望把其被祭祠內的祖先從神社內移出,不希望再被合祠於其中。神社方面則說,當初會把戰時台灣或韓國出身的戰沒者一併納入靖國神社中,是因為認定他們當時是日本人,基於平等原則納入祭祠。
二、甲級戰犯被合祠的問題
二次大戰後,東京審判進行,當時以計畫和執行侵略戰爭的罪名起訴的甲級戰犯共廿八名,其中除了死亡和有精神障礙問題者的三人外,其餘廿五人均被判有罪。日本在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後,從被托管狀態恢復獨立,之後就有一連串的回復戰犯和遺族名譽等救濟措施的討論。
後來日本政府修正恩給法等一連串法令,認為因戰爭審判而死亡或在拘禁中傷病者,與一般的戰沒者或戰傷者應享有同樣的待遇。最後甲級戰犯中有十四人從一九七八年秋天起被奉祠在靖國神社內。這些被祭祠的甲級戰犯是北京當局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最主要原因。
三、分祠問題
北京當局希望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裡被分離出來,台灣和韓國的遺族也表明不希望自己祖先被祭祠在靖國神社內,「分祠」的可能性是一直被討論的焦點。
靖國神社方面解釋,神道信仰中所提的「分祠」與外界以為的「分祠」想法有很大的差距。神道認為一旦被奉祠後英靈是成為一體的,無法分開,就像把一杯一杯的水倒入水槽後沒法再把相同的水倒回到原來的水杯一樣。
而分祠的想法是在別處重新「複製」相同的御靈處,不是把舊有的靈拔出來,就像從一個主蠟燭點了火去點燃其他的子蠟燭一樣,這與遺族希望把靈「迎出」的想法不同。
雖然神社方面從宗教理念解釋,不過也有政治家和學者認為神社的做法太過僵化,如同還在奉守明治時代的國家神道一般。他們認為在新的時代裡靖國神社方面應更有彈性,特別是應尊重遺族看法。
四、新的追悼設施
日本政府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可能設立新的追悼設施,以宗教中立性及包含軍人以外的民間人士兩大原則為目標,未來首相如果到新設施參拜應可減少爭議。但這個想法遭到日本遺族會和靖國神社方面的反對,認為這是輕視歷史,彰顯戰沒者的意義將只存個空殼子;也有人認為如在外國壓力下設立新設施,未來將有後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