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il strategy of Russia
俄罗斯放弃安大线 从对华能源合作看普京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4:16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盛世良
2004年12月底,俄罗斯政府宣布,东西伯利亚石油管线走向尘埃落定——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这既不是中国曾寄予厚望的“安大线”,也与日本追求的“安纳线”略有差别,从中隐约透露出大国博弈的刀光剑影和普京战略的浓墨重彩。
为什么放弃安大线
泰纳线西起东西伯利亚小城泰舍特,东到太平洋之滨的纳霍德卡,东半段同安纳线一致;管道总长4130公里,造价107.5亿美元,比安大线几乎长一倍,贵三倍以上。莫非俄罗斯人学了款爷脾气,“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曾有人把安大线落榜,归咎于力主该线的尤科斯公司遭当局封杀,或是日本人横插一杠。其实因果关系远非如此简单。
早在1994年俄就提出合作铺管线向中国输油的建议。但是像油管这种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大生意,是不可能很快谈成的,再说,此后油价不断下跌,一度下探9美元一桶的底线,买主干吗急于铺油管!
没料想,近几年油价扶摇直上,中国石油需求又直线上升。对中国来说,拥有俄罗斯这个既近便又稳定的油源,对本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来源多样化很有好处。一年出口2.3亿吨石油的俄罗斯,固然需要中国这个近在咫尺的广阔市场,但从本国长远利益考虑,觉得油管直通大庆不如通太平洋之滨的纳霍德卡好,虽然造价高,但买主将由一家变为中、日、韩、美等多家,使俄处于左右逢源的最佳境地。
在油气管道仅通一国的问题上,俄罗斯此前曾有不愉快的回忆。当初铺设了分别通东欧某国和西亚某国的管道,后来这两国都以经济不振、能源需求下降为由,提出要么俄罗斯降低出口价,要么它们停止进口,令俄万分无奈。
再说,俄认为安大线和安纳线离贝加尔湖太近,不利于环保,而且安纳线的5000万吨设计能力,缺乏油源保证。
相比之下,泰纳线优势多多:远离贝加尔湖,有利于保护“人类最后一盆纯净淡水”,此其一;绕开地震高发区,仅402公里经过低震级区,此其二;最关键的是,穿越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几乎所有重要油气产区,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资源潜力与管线优势结合,保证8000万吨的设计能力,并能顺道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发;还有,泰舍特距离开发成熟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不远,可以缓解短期内东西伯利亚油源不足之虞;当然,还可以吊日本胃口,增加同日本在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普京外交的轻重缓急
有人问,俄既然同中国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华能源合作问题上,怎么首先考虑本国利益?
普京珍惜来之不易的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他早已有言在先:俄罗斯外交的首要目标是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在油管走向、双边经贸结构、中国劳动力出口、军事技术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他首先着眼于本国利益。
况且,俄在确定管线走向时也考虑到伙伴的利益。首先,在油管铺设前,俄罗斯承诺用铁路向中国供油,去年640万吨,今年850万吨,明年将达1500万吨,同安大线一期设计能力也就差500万吨。其次,泰纳线的设计能力由安纳线的5000万吨提高到8000万吨,中点斯科沃罗季诺城离中俄边界仅60公里。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将来从该城修支线到中国,3000万吨差额正好给中国;有人甚至不排除先修支线、再修主线的可能。
普京以安全和经济利益为考量,安排外交的轻重缓急——独联体为第一优先,欧洲为第二优先,美国第三,中国和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并列第四。
2004年,俄罗斯比以往更注意维持和加强在独联体的影响,通过支配独联体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资源,提高自己的身价,改善同西方打交道时的地位。
格鲁吉亚2003年的“玫瑰革命”和乌克兰2004年的“橙色革命”,使普京领略了美国人对前苏联地区国家搞“民主改造”、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决心和能力。为防范美国在独联体克隆“玫瑰革命”,避免该地区背离俄罗斯倒向美国,俄对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态度,由冷淡转为支持,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利用由来已久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加强了同这些国家的整体关系。
美俄对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实际上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延续。对美国来说,苏联剧变还不彻底,俄罗斯依然是庞然大物,对前苏联地区拥有极大影响。美国想把独联体国家,特别是其中的西部国家,也变成“新欧洲”,纳入西方势力范围。
为了本国利益,普京在“南北”“东西”的外交方位取舍上,由苏联的“要古巴不要美国佬”、叶利钦的“要美国佬不要古巴”,变成“要美国佬也要古巴”,既与西方加强关系,也跟古巴、朝鲜、伊朗等美国眼中的“邪恶国家”交好,成功地改善了俄罗斯的外交处境,拓宽了在大国博弈中的回旋余地。
普京全方位推进复兴战略
当今世界,一度发展滞后的国家无不渴望崛起,中国和印度是这样,向来不甘久居人下的俄罗斯更是这样。
2004年,普京以一系列举措向世人宣告俄罗斯迅速崛起的迫切愿望。
首先,提出两大政治改革措施,以加强集权,提高效率。
一是联邦主体(共和国、州、边疆区、自治区和直辖市)最高领导人将不再由选民直选,而是由地方立法机关根据联邦总统提名选出,以确保地方领导人受中央严密控制,使普京的治国方略能一贯到底;
二是国家杜马代表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半席位由选区直选,另一半按进入国家杜马的各政党得票比例分配,而将全部根据政党得票比例产生,这将有助于总统通过政党控制议会,保证立法畅通无阻。
其次,经济上加快发展,加强控制。
普京执政5年来,俄GDP节节上升,按汇率计,2000年约2500亿美元,2003年为4330亿美元,2004年为5543亿美元,人均约4000美元;黄金外汇储备到去年底接近1200亿美元;职工月薪提高86.6%,达到6590卢布(29卢布约合1美元),退休金增长117%。
为尽快实现强国目标,普京一再要求加快增长速度,并提出中长期目标:2010年GDP按不变价格计比2000年翻一番,如果按汇率计达1万亿美元,将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使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经济强国的水平。
普京通过打击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尤科斯公司,断绝了财阀参政的门路,加强了对石油天然气和本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其三,为减轻财政负担,体现效率和公正,普京下决心抛弃苏联留下的福利“大锅饭”,搞社会改革:今年起取消免费公交和疗养等约30项优惠,改发现金补贴;停止福利分房,居民贷款购房;水、电和燃气收费逐步提价,居民将百分之百承担住房公用事业费用;取消公费医疗,治病靠医保;退休者要靠在职时自我积累来改善晚年生活。
其四,军事上停止收缩,谋求扩展。
普京宣布,俄武装力量削减进程基本结束,开始从改革阶段转入发展阶段,要增强核遏制力量,并首次正式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
2004年俄在军事上有四大举动:举行了本国22年来最大的核军演,2/3正规军和1/3后备军参加;把驻塔吉克斯坦的201摩托化步兵师驻地改建为俄在境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加上去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启用的坎特空军基地,俄在独联体国家共有20余个军事基地;重新重视导弹核武器的作用,普京称,“一旦忽视国防力量中导弹核武器的发展,我们就会面临新的威胁”;2005年军费增长28%。
考虑到石油将持续奇货可居,普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特别是油气等潜在价值达30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以及世界上唯一兼石油出口国和核大国双重身份的优势,为早日崛起出力。
然而,普京政治上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但集权过多,万一政局出乱子,将难辞其咎;官员腐败,效率低下;社会不公,贫富悬殊;苏联留下的落后产业结构未根本改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原料出口和能源高价;美国不许他国挑战其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尤其容不得老对手俄罗斯重新崛起……由此可以判断,俄罗斯打造强国的道路将在博弈中充满坎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4:16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盛世良
2004年12月底,俄罗斯政府宣布,东西伯利亚石油管线走向尘埃落定——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这既不是中国曾寄予厚望的“安大线”,也与日本追求的“安纳线”略有差别,从中隐约透露出大国博弈的刀光剑影和普京战略的浓墨重彩。
为什么放弃安大线
泰纳线西起东西伯利亚小城泰舍特,东到太平洋之滨的纳霍德卡,东半段同安纳线一致;管道总长4130公里,造价107.5亿美元,比安大线几乎长一倍,贵三倍以上。莫非俄罗斯人学了款爷脾气,“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曾有人把安大线落榜,归咎于力主该线的尤科斯公司遭当局封杀,或是日本人横插一杠。其实因果关系远非如此简单。
早在1994年俄就提出合作铺管线向中国输油的建议。但是像油管这种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大生意,是不可能很快谈成的,再说,此后油价不断下跌,一度下探9美元一桶的底线,买主干吗急于铺油管!
没料想,近几年油价扶摇直上,中国石油需求又直线上升。对中国来说,拥有俄罗斯这个既近便又稳定的油源,对本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来源多样化很有好处。一年出口2.3亿吨石油的俄罗斯,固然需要中国这个近在咫尺的广阔市场,但从本国长远利益考虑,觉得油管直通大庆不如通太平洋之滨的纳霍德卡好,虽然造价高,但买主将由一家变为中、日、韩、美等多家,使俄处于左右逢源的最佳境地。
在油气管道仅通一国的问题上,俄罗斯此前曾有不愉快的回忆。当初铺设了分别通东欧某国和西亚某国的管道,后来这两国都以经济不振、能源需求下降为由,提出要么俄罗斯降低出口价,要么它们停止进口,令俄万分无奈。
再说,俄认为安大线和安纳线离贝加尔湖太近,不利于环保,而且安纳线的5000万吨设计能力,缺乏油源保证。
相比之下,泰纳线优势多多:远离贝加尔湖,有利于保护“人类最后一盆纯净淡水”,此其一;绕开地震高发区,仅402公里经过低震级区,此其二;最关键的是,穿越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几乎所有重要油气产区,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资源潜力与管线优势结合,保证8000万吨的设计能力,并能顺道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发;还有,泰舍特距离开发成熟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不远,可以缓解短期内东西伯利亚油源不足之虞;当然,还可以吊日本胃口,增加同日本在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普京外交的轻重缓急
有人问,俄既然同中国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华能源合作问题上,怎么首先考虑本国利益?
普京珍惜来之不易的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他早已有言在先:俄罗斯外交的首要目标是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在油管走向、双边经贸结构、中国劳动力出口、军事技术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他首先着眼于本国利益。
况且,俄在确定管线走向时也考虑到伙伴的利益。首先,在油管铺设前,俄罗斯承诺用铁路向中国供油,去年640万吨,今年850万吨,明年将达1500万吨,同安大线一期设计能力也就差500万吨。其次,泰纳线的设计能力由安纳线的5000万吨提高到8000万吨,中点斯科沃罗季诺城离中俄边界仅60公里。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将来从该城修支线到中国,3000万吨差额正好给中国;有人甚至不排除先修支线、再修主线的可能。
普京以安全和经济利益为考量,安排外交的轻重缓急——独联体为第一优先,欧洲为第二优先,美国第三,中国和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并列第四。
2004年,俄罗斯比以往更注意维持和加强在独联体的影响,通过支配独联体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资源,提高自己的身价,改善同西方打交道时的地位。
格鲁吉亚2003年的“玫瑰革命”和乌克兰2004年的“橙色革命”,使普京领略了美国人对前苏联地区国家搞“民主改造”、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决心和能力。为防范美国在独联体克隆“玫瑰革命”,避免该地区背离俄罗斯倒向美国,俄对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态度,由冷淡转为支持,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利用由来已久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加强了同这些国家的整体关系。
美俄对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实际上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延续。对美国来说,苏联剧变还不彻底,俄罗斯依然是庞然大物,对前苏联地区拥有极大影响。美国想把独联体国家,特别是其中的西部国家,也变成“新欧洲”,纳入西方势力范围。
为了本国利益,普京在“南北”“东西”的外交方位取舍上,由苏联的“要古巴不要美国佬”、叶利钦的“要美国佬不要古巴”,变成“要美国佬也要古巴”,既与西方加强关系,也跟古巴、朝鲜、伊朗等美国眼中的“邪恶国家”交好,成功地改善了俄罗斯的外交处境,拓宽了在大国博弈中的回旋余地。
普京全方位推进复兴战略
当今世界,一度发展滞后的国家无不渴望崛起,中国和印度是这样,向来不甘久居人下的俄罗斯更是这样。
2004年,普京以一系列举措向世人宣告俄罗斯迅速崛起的迫切愿望。
首先,提出两大政治改革措施,以加强集权,提高效率。
一是联邦主体(共和国、州、边疆区、自治区和直辖市)最高领导人将不再由选民直选,而是由地方立法机关根据联邦总统提名选出,以确保地方领导人受中央严密控制,使普京的治国方略能一贯到底;
二是国家杜马代表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半席位由选区直选,另一半按进入国家杜马的各政党得票比例分配,而将全部根据政党得票比例产生,这将有助于总统通过政党控制议会,保证立法畅通无阻。
其次,经济上加快发展,加强控制。
普京执政5年来,俄GDP节节上升,按汇率计,2000年约2500亿美元,2003年为4330亿美元,2004年为5543亿美元,人均约4000美元;黄金外汇储备到去年底接近1200亿美元;职工月薪提高86.6%,达到6590卢布(29卢布约合1美元),退休金增长117%。
为尽快实现强国目标,普京一再要求加快增长速度,并提出中长期目标:2010年GDP按不变价格计比2000年翻一番,如果按汇率计达1万亿美元,将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使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经济强国的水平。
普京通过打击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尤科斯公司,断绝了财阀参政的门路,加强了对石油天然气和本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其三,为减轻财政负担,体现效率和公正,普京下决心抛弃苏联留下的福利“大锅饭”,搞社会改革:今年起取消免费公交和疗养等约30项优惠,改发现金补贴;停止福利分房,居民贷款购房;水、电和燃气收费逐步提价,居民将百分之百承担住房公用事业费用;取消公费医疗,治病靠医保;退休者要靠在职时自我积累来改善晚年生活。
其四,军事上停止收缩,谋求扩展。
普京宣布,俄武装力量削减进程基本结束,开始从改革阶段转入发展阶段,要增强核遏制力量,并首次正式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
2004年俄在军事上有四大举动:举行了本国22年来最大的核军演,2/3正规军和1/3后备军参加;把驻塔吉克斯坦的201摩托化步兵师驻地改建为俄在境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加上去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启用的坎特空军基地,俄在独联体国家共有20余个军事基地;重新重视导弹核武器的作用,普京称,“一旦忽视国防力量中导弹核武器的发展,我们就会面临新的威胁”;2005年军费增长28%。
考虑到石油将持续奇货可居,普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特别是油气等潜在价值达30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以及世界上唯一兼石油出口国和核大国双重身份的优势,为早日崛起出力。
然而,普京政治上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但集权过多,万一政局出乱子,将难辞其咎;官员腐败,效率低下;社会不公,贫富悬殊;苏联留下的落后产业结构未根本改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原料出口和能源高价;美国不许他国挑战其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尤其容不得老对手俄罗斯重新崛起……由此可以判断,俄罗斯打造强国的道路将在博弈中充满坎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