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s ADVANCES

Trying to get rid of surfing, wasted too much time, any suggestion?.......................... 七宗罪?............................... 1,没有原则的政治;2,不劳而获的财富;3,没有理智的享乐;4,没有特点的知识;5,没有道德的商业;6,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7,没有牺牲的崇拜。............................................. 虽然这是圣雄甘地说老印的.......

Monday, July 19, 2004

周恩来和越南: 驳赵无眠的周恩来错误论

周恩来和越南: 驳赵无眠的周恩来错误论

2004/07/10 

haha 喜欢读史的人很多, 猎奇者有之, 但其中也不乏欲以史为师者. 所以有所谓以史为鉴. 历史是一面镜子. 镜子, 除了上海大世界逗人玩的, 最好不要是哈哈镜. 历史往往要靠人纪录, 描述. 记录者, 描述者, 他们就是造镜子的人, 就有了忠实记录描述历史的责任, 他们失职, 就是 “修正主义”, 就会误人子弟, 贻害无穷. 自从有了网络, 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递. 各种文章, 包括论述历史的, 都能很容易的读到. 当我们感谢为我们辛勤地转贴各类文章的朋友的时候, 我们也不要忘记, 有些文章本身却可能是一面哈哈镜. 曾在网上到处转载的“鲜为人知---中国和越南为何反目成仇?” (附录如下) , 就是一面哈哈镜. 这篇文章是网上文人赵无眠所作<真假周恩来>里的一部分. 读余秋雨的文章, 文采扑面而来, 把读者的心思牢牢占据, 时人大多便没有余暇去追究他历史考证上的漏洞. 如果目的局限于欣赏美文, 而不是学习历史, 余文则大有可读之处. 赵无眠的文章就不同, 既无余文的文采, 考据上的漏洞又数不胜数, 兼之逻辑混乱不堪, 于是除了在网上煽情, 实在是一无是处.需要说明的是, “中国和越南为何反目成仇?” 这个标题不是赵文中原有, 而是经网上转载后加的. 赵文的原文的重点并非解释中国和越南为何反目成仇? 原文的重点其实就是想说这么几句话: 1954 年胡志明有能力统一越南, 周恩来劝说胡放弃了统一, 以至于越南长期分裂, 造成所有与此有关的国家都受到损失. 赵总结说: “越南该不该分成两个,能不能分成两个,分成两个究竟对谁有利,历史已作出结论。事实上,对谁都没有利。” 而这个于各方都不利的结局, 赵算在周恩来的头上, 算作他历数的周恩来众多错误中的一大件. 赵文的所有观点, 都基于这样一个认识: 胡志明有能力在1954年统一越南. 然而这个支撑一切的观点本身却站不住脚. 1945年二月三日, 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会晤于雅尔塔, 决定德国和欧洲战后的命运. 经过斗争而达到妥协, 三大国决定了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 包括一个分裂的德国. 然而, 从1946年到1947年, 苏联在希腊和土耳其采取的行动,被美国认为是共产主义扩张的信号. 1947年三月十二号, 杜鲁门主义出笼. 杜鲁门主义, 既所谓 “围堵政策”, 其中心内容正是: 不触动既存的共产主义势力范围(苏联东欧), 但制止共产主义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张.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行动的基石, 正是杜鲁门主义: 不允许北方吞并南方, 但也没有不惜一切代价, 由南方统一朝鲜. 在这个历史大环境下, 根本没有理由相信, 胡志明在1954年可以一举统一越南. 很简单, 美国决不允许它刚刚在朝鲜防止的情况, 转而在越南发生. 赵无眠对那一段历史的描述漏洞百出. 事实上, 波茨坦会议并没有决定要 “分裂” 越南. 当时在日本占领之下的印度支那, 在二战前的几十年里是法国殖民地. 法国的戴高乐, 是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二战中反法西斯的盟友, 因此, 美国和苏联不可能公开打击法国承袭自历史的利益.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是年九月二号, 胡志明的部队进入河内, 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但并不为盟国承认. 当时法国急于收回自己在印度支那的权利, 而法国的利益也为参加了波茨坦会议的盟国们所承认. 但那时法国在印支附近并没有大部队, 所以反法西斯同盟们在波茨坦会议上决定, 在越南以16度线为划分, 北部由国民党的中国军队对日受降, 并暂行管理职责, 南部则由英国部队负责. 国民党的部队很快进入河内, 但却没有解散胡志明的政府. 这里的情况非常复杂. 胡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时,使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语句, 胡的部队在抗日斗争中曾受到美国特工部队的训练. 美国是二战后的超级大国, 既希望欧洲复兴来对抗苏联, 又要在欧洲以外的地方, 取代英法老殖民主义称霸世界. 所以在越南, 美国不无利用胡志明削弱法国势力的愿望. 而作为越南历史上宗主国的中国, 对法国恢复自己势力的计划必也心情复杂. 美国又是国民党力量的支持者, 凡此种种造成了国民党在越南对胡政权的暧昧态度. 1945年九月八号, 英军登陆蚬港, 接受九万多日军的投降. 越南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回到殖民统治, 但是英国坚持波茨坦协议, 要把印支返还法国, 对越南人争取独立的斗争采取镇压措施. 因自己力量不够, 甚至重新武装了投降日军协助镇压. 十月初, 法军陆续到达, 至次年六月, 法军基本接管越南, 而胡志明的抗法战争也正式掀起序幕. 在这整个过程中, 美国人始终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 然而当胡的部队开始节节胜利, 法国败局已定的时候, 美国人出场了, 美国力量开始介入越南. 这才是日内瓦会议的真正背景. 朝鲜战争虽打成和局, 却是杜鲁门主义希望的和局. 美国二战胜利的余威仍在. 杜鲁门主义乃当时以至今天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美国今天的对台湾政策也是该主义的自然延伸. 1954年的美国决不会坐视胡志明统一越南. 而如果说刚刚结束内战的中国, 顾不得修补自己的千疮百孔, 在完全不得以的情况下入朝参战. 到了1954年, 刚刚可以喘一口气的中国, 是绝不愿意被另一位共产党盟友, 拖进另一场对自己毫无好处的战争的.赵无眠文章的基石既去, 其余便不堪一驳. 国家之间的交往, 利益是永远的. 友谊, 主义, 往往只是幌子. 以共产主义立国的苏联, 就曾同法西斯的德国瓜分了波兰, 从而保住自己的缓冲地带. 中国入朝参战, 自称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怎么保到别人国家去了? 无非觉得如果不把美国隔得远一点, 让它跑到家门口来, 会觉得不舒服. 美国人回了三八线, 真有劲儿打的两方, 美国和中国, 就坐下谈判了, 剩下金日成干着急. 从中国自己的利益看, 我们也许不反对一个统一的朝鲜, 但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统一的朝鲜吗? 毕竟, 一个不需要我们的力量支持以对付美国的统一的朝鲜, 它会对我们采取何种态度, 是很难预料的. 越南的情况比朝鲜更复杂. 胡志明从来没有把他的眼光局限在越南, 他希求的是一个覆盖整个印支地区的大国. 他不光要统一越南, 他还要把现今柬埔寨和老挝的领土并入自己国家的版图. 一个强邻, 哪怕只是相对的强邻, 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的. 周恩来是共产主义者, 但他首先是中国的总理, 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他的职责首先是保护中国的利益. 他也许不反对越南独立, 毕竟民族独立的愿望是很难阻挡的. 但他在当时必须避免使中国陷入另一场与美国的战争, 不仅因为战争的代价 ,更因为战争结果不论胜败都于中国不利: 败,意味着美国势力扩张到中国门口, 胜,则可能造成一个无法预估其政策的强邻. 当然美国当时也决不会允许由共产党统一越南, 更不会允许由共产党统一印度支那. 苏联的利益, 重点一贯在欧洲, 正好可以用越南的独立做棋子, 和美国在欧洲争利益. 理所当然的,日内瓦会议导致了分裂的越南和柬埔寨老挝的独立. 不错, 美国人在日内瓦是耍了花招. 日内瓦协议规定要在越南进行普选, 而当时举行普选, 胡志明会胜利. 但是美国食言了, 先拒绝了普选, 进而全力介入南越, 又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 修铺起杜鲁门主义在东南亚防堵共产主义扩张的藩篱. 然而胡志明当时真的会天真的以为美国人会履约吗? 难道周恩来真地会那么天真,以为美国人会履约吗? 难道美国人会真的以为胡志明和周恩来是上当了吗? 但如果三方当时都是明眼人, 那么这戏又是做给谁看的呢? 至少赵无眠就把假的当成真的了. 亏他还写了<真假周恩来>.越南和中国提不到什么 “反目成仇”. 越南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各有自己的利益, 利益冲突, 妥协不成, 就会刀兵相见. 越南忘不了自己大一统印度支那的梦. 越南 统一后, 以为自己有力量了, 趁着柬埔寨内乱, 就想圆这个梦. 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中国也没有忘记周恩来当初为什么不同意帮着越南园统一梦. 邓小平和周恩来一样, 虽为共产党人, 却首先是民族主义者, 要维护中国的利益. 周恩来英明, 不忘国家利益, 邓小平后来也不过继续周的政策. 越南的分裂对谁有好处呢? 把这个问题从历史大环境中孤立出来问, 是毫无疑义的. 当美国在1954年极力阻止越南独立时, 正是世界上两大阵营激烈对峙的年代, 而美国国内尚没有反战的声音. 越南的分裂在当时是历史的必然. 周恩来既无法改变他所面对的历史现实, 那么他又何错之有? 至于中国后来对越南的支持, 那当然是中国对付美国的一张很有力的外交牌.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万般复杂. 因为各有所求, 所以都争取有更多的筹码. 也因此, 各方在某个方面的一动一静, 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影响到其他的方面. 中国在越南的一举一动, 实在都牵制了中国和美国在其他层面上的关系. 越南当然也知道自己在中国的大棋盘中的作用, 当然就可以据此提出各种要求. 如今的金正日, 不是还是很神气地向中国提出各种要求吗? 因此, 孤立的看中国对越南的支持, 只能说明作者的简单无知. 周在国内各项事务中的所做所为, 特别是他在政治运动中的立场, 人们尽可见仁见智. 但周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则少有出其右者. 如今有了网络, 方便了信息的传递. 但是也方便了众多无知的作者传播自己的陋见. 我们作为读者, 千万要注意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附文: 中国和越南为何反目成仇?日内瓦会议的初次亮相      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领一百五十人的代表团抵达瑞士,出席讨论朝鲜及中南半岛局势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共产党中国第一次派高规格的团参加大型国际会议,挟带与“联合国部队”交战后的雄风,在如此醒目的舞台上亮相,公开发挥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力。    这次周恩来的个人表现是极为成功的,赢得了包括西方阵营的政治家的好感和称赞。参加会议的十九个国家,有十五个加入联合国部队与中国交战过,只有苏联、北朝鲜与中国有外交关系,中国的处境十分孤立,同时又要发挥“大国”的影响力,其难度可想而知。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甚至以拒绝握手来表示敌意。公开地说,杜勒斯此举实在缺乏基本教养,显得太小家子气,堪称自我出丑。难得总理从容应对,不卑不亢,四两拨千斤,坚定又不失其灵活性,通情达理,慷慨陈词,一下树立起他和他所代表的“新中国”的良好形像。   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及第二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外交生涯的峰巅之作。他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口才、机智与和解精神,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典范,不过具体而论,日内瓦会议也留下周恩来的巨大败笔,那就是对越南问题的处理。   越南、老挝(寮国)、柬埔寨原为法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后被日本占领。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九月胡志明领导的共产党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老挝、柬埔寨的抗法力量随后也相继建立寮国、高棉抗战政府。法国为收复失地,发动印度支那战争,先后入侵这三个国家。日内瓦会议的后半部份,就是由中、苏、英、法、北越(共)、南越(法兰西联邦)、老挝王国、柬埔寨王国的代表,谈判讨论这个地区的停火、划区、监督和国际保证,中心议题则是前两项:停火和划区。谈判的主要对手是法国。      劝说越共接受“两个越南”      早在一九五零年二月,毛泽东、周恩来从斯大林那里讨了个“既好看又好吃”的红包,打道回府,经常秘密访问和住在苏联的北越领袖胡志明同乘专列经北京回国,路上胡请求毛泽东派一员战将支援越共部队。毛欣然应允,由中共中央正式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团,韦国清为团长。一九五四年五月七日,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前一天,越共领导的人民军在奠边府大破法军,歼敌一万六千人。此次大捷,中国的军事顾问团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韦国清也因而建功甚伟。一九五六年回国镇守广西,文革期间尽力推行极左政策,胡作非为,官至政治局委员,──此为后话。   话说六月二十三日,周恩来亲自到波恩,与会议期间新上台的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佛朗斯会晤,态度诚恳坦率。孟戴斯·佛朗斯与主战派的前任总理拉尼埃完全不同,他是主和派,誓言一个月之内结束印支冲突,否则将辞职以谢国人。周恩来以法语与之交谈了半个小时,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孟戴斯·佛朗斯感叹:“周恩来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具有世界级政治家的胸襟与才能。有你所能想象的敏捷和妥协的思虑”。但是这位“最聪明的人”竟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积极游说北越方面接受了“两个越南”的安排。   当时的情况,对越共方面极为有利。法国为了打印支战争,将“马歇尔计划”给他们的战后经济重建援助全赔了进去,前后花了十六亿法郎,结果打了败仗。法国内阁因而易主,由主和派新总理顺应民意参加和平谈判,孟戴斯──佛放出一个月之内,结束战争的硬话,让步余地极大。越共方面,奠边府大捷带来士气高涨,希望立即统一越南,而且游击队已经渗透南越一方,几乎是稳操胜券。“两个越南”是一九四五年波茨坦会议中,由斯大林、杜鲁门背着越南人划分由来的,合理不合理且不言论,既然北越吞并南越已成定势,再迫使其属守波茨坦协定,难怪人家不服。      中国被拖入越战的泥潭      周恩来与法国新总理会晤后,安排北越总理范文同与之会面。为了避免“第三方影响会谈”之嫌,当天他就飞往印度。接着去缅甸。六月三十日,回到广州,特别去广西柳州去看北越领袖胡志明。胡志明每年有几个星期在那里养病,接受中国的草药治疗。   周恩来与他讨论了三天,劝说他暂时忍耐国家分裂的局面,越南的统一“时机与条件均不成熟”。胡志明听到自己最信得过的中国也如此说,十分痛苦和勉强的表态:“我可以再等几年,才收回我的另一半国土,但统一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会的,”周恩来承诺:“到时候,中国将是你最信得过的朋友。”   七月十五日,越南共产党在河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胡志明在报告中表达退让的立场:“美国正企图将战况拖延,我们必须做相对的让步,否则将会受到国际友人的孤立。”   周恩来七月十日重返日内瓦,立刻会见北越代表,传达其领袖胡志明同意妥协的圣旨。北越代表只好遵从,接受“两个越南”,提出以北纬十三度为界,法国则建议以北纬十八度为界,最后双方同意以北纬十七度为界,但十七度线以南的越共游击队必须撤回十七度线以北。这一下,周恩来与许多北越的军事将领结下了深仇大恨,认他是出卖越南人利益的罪魁祸首。   日内瓦会议的最后一天,周恩来自认大功告成,在中国代表团住所宴请北越、南越、老挝与柬埔寨的代表,向每一位代表进酒,一连干了三十杯茅台,被人称为“海量”。 越南该不该分成两个,能不能分成两个,分成两个究竟对谁有利,历史已作出结论。事实上,对谁都没有利。 对于越南来说,国土一分为二,人民长期生活在战火之中,以刀枪矛椿为伴,南北双方穷兵黩武,国家元气大伤,大好河山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武器实验场,其创伤至今未能恢复。胡志明本人也死不瞑目,含恨而终。   对美国来说,卷入旷废日久的越战,劳民伤财,牺牲了大量的人员物力,最后一无所获,是其建国以来唯一被打败的战争,在国际舞台上形像大受伤害,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指责为“战争贩子”,群起而攻之;国内反战呼声高涨,当年反越战、逃避兵役的克林顿后来居然能当选并连任总统,可见美国人民对战争反感程度之深。越南沦陷后,大量难民漂流到东南亚各国,美国作为始作俑者,亦只好尽力收容。越战带给美国人的创伤和阴影,就如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一样深远。   对苏联集团来说,为了和中国争夺越南这个“难得”的盟友,不惜投入大量资源,分散了在欧洲与北约组织对抗的实力,又不得不摆出一副与美国争霸的架势,骑虎难下,是为导致其国库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得不咽下自酿的苦酒    对于中国,就更加如此了。日内瓦会议结束后的同年九月,美国操纵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其中包括南越,在其《共同防御条约》中规定,各签约国有权协助被攻击的国家。周恩来大为吃惊和后悔:“我们在日内瓦被骗了。这是我的错,美国欺骗了我们。但是最后他们终将发现,他们欺骗的是他们自己。我敢保证,他们的损失会比我们更大”。 至此,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无条件地支援北越,帮他们统一国家,因为周恩来曾对越共领导人做出过承诺,也是他劝说人家放弃有利的形势,退守十七度线以北。于是,中国被迫卷入越战,再次为别人的国家利益向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宣战,──应该算不宣而战。“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中国人民节衣缩食,十年如一日地将无数的大米、被服、武器弹药、各种工业用品无偿运往越南,即使在最困难的三年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未曾中断。除了物资支援,中国军队还直接投入越战前线作战,作出重大而无名的牺牲,而中方所做的一切,北越方面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国家“本来”是可以统一的,现在要打这么久的战争,都怪他周恩来一手造成的。不管是与不是,反正他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这就解开了一个藏在中国人心中多年的疑团:为什么越南人那么“讨厌”,跑上门来要东西,就像不争气的儿子回家向爹妈要钱一样,那么理直气壮、没完没了、予取予求!我们看一段周恩来被北越领导人逼着要东西的场景:已经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合眼、刮胡子晕倒在洗手间的周恩来,强打精神与北越总理范文同会谈,越方不停地提条件,不时又在出尔反尔,好像他们跟美国人打仗只是为了中国…..周恩来不停地喝茶,但他越来越掩饰不住耗尽血汗之后的极度疲惫。他向服务员要湿毛巾擦脸提神,一次又一次,不断要求提高毛巾的温度,一边听范文同讲话,一边用烫毛巾灼自己的额头、眼窝脸颊、脖颈,会谈从夜里两点一直进行到旭日东升。         周恩来为他的错付出了代价,中国人民付出的代价则更为惨重。越南从“可靠后方”索取了难以计数的财物,打赢美国统一南越之后,竟公开跟中国翻脸,仿佛早已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中越之间终于在一九七九年爆发战争。追溯二十五年前日内瓦协定种下的远因,真教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